来源:民生网2024-12-13 16:10:46
编者按:11月30日,由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论坛暨2024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发布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中央社会工作部一局(筹)原牵头负责人、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会长陈越良出席论坛并讲话。
以下为讲话全文。
十分荣幸参加第二届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论坛,衷心感谢黄部长对协会工作的期许。根据论坛安排,我与大家共同分享的主题是:筑牢社区治理共同体,满足居民群众心向往。
社区治理共同体具有厚重的时代价值
治国安邦根在基层,重在社区。社区既是党的执政根基所在,又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更是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前沿阵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做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小处入手、精心谋划、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社区是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抓手和落脚点。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能够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升人民福祉。
加强社区有机团结,激活各类主体的治理活力,是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课题。一个现代化的社区,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中,社会组织应当积极作为,发挥动员社会资源优势,助力打造更多高质量、可推广可复制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科学范例,赋能筑牢治理共同体,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心向往。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生活方式受到冲击,原子化现象加剧,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多样化,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呈现多发频发态势,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社会不稳定,经济难以发展。在社区层面,妥善协调各类利益关系,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有序,日益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任务。通过共同体,建立起社会联系、社会关系,有利于找回传统熟人社会特征,形成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社会整合,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形成文明共识是社区共同体缔造的重要前提,只有文明共识才会有更多的共同行动,社区治理共同体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共同价值观念是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基础。通过亲自参与并与其他主体形成紧密共同体关系,继而建立起共同体成员间的认同感、归属感等情感纽带,实现自身社会价值,赢得他人和社会广泛认可和尊重,更好满足精神层面需求与期待。社区治理共同体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凝聚更广泛的社会治理力量。“共同体”的思想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即现在的“社区”概念。社区是一群有联系的人在一个特定区域生活、工作形成的共同体,这与中华文化中强调守望相助、邻里情深的传统一脉相承,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构建融历史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现代共同体价值观,循序渐进推动其深度融入社会治理实践,不断内化为各治理主体的共同情感、行为准则和生活习惯,是新时代文明的必然要求。
美好生活要求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尤其要解决好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保、养老、食品安全等热点、难点、焦点、痛点问题,促进机会公平公正。美好生活还要求创新治理体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切身利益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政策、制定举措、推进落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着力筑牢社区治理共同体
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需要在党建引领下,发挥社区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治理核心作用,持续不断地改进和优化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引导群众的路径方式,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协调解决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根本任务,发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势,形成“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格局。
“人人享有”强调治理成果的共享性,科学回答了“治理成果如何有效公平分配”这一问题。品质社区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推动社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先导作用。
社区治理必须有“温度”。品质社区建设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规范运行为基础,以统筹资源、多方参与为重点,以提质赋能、服务发展为关键,着力提升治理合力、创新活力和发展潜能,纾解社区难题,建设幸福生活共同体,打造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社区治理示范样本,形成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品牌。
居民群众是社区治理的受益者,更是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缔造者。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的政治优势,不断创新组织动员居民群众的形式路径,切实做到社会治理为了群众,治理依靠群众,治理的成果由群众共享。
要坚定不移拥抱网络数字技术新趋势,努力构建线上社区治理共同体,让社区居民在网络上有新感知、新获得。
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需坚持依法治理、良法善治。要着力从制度上厘清边界,保障权责统一,为各类社会治理行为划定区间。要根据居民群众对法律的诉求,稳步推进立法工作,制订普法工作计划,宣传典型案例,让尊法、守法、用法成为人民的信仰,成为人民的自觉行动。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依法惩处侵犯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实现良法善治。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社区治理共同体以信任为根基,通过促进成员间相互理解、互信互利,需传播弘扬良好的家教家风、高度的社会认同感、强烈的使命感、共同行动的责任感等,形成共同体成员内在的道德标准和伦理规范,推动新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要诀在“合”,治理共同体的共识根基来自于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和自觉遵从社会通行的规范体系。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中,要坚持主流价值导向,坚持文明共识引领,把社会认同贯彻始终。要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强化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汲取人类发展智慧,打造新时代文明共识。未来,协会将立足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大力推进品质社区建设,大力开展幸福家园行动,为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精细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