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法治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我摸到了法律条文!”扬州打造全国首个无障碍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5-04-03 09:34:41

“我摸到了法律条文!”4月2日,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检察院打造,中国聋协、中国盲协等指导的全国首个无障碍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当8岁的视障儿童佳佳,用小小的指尖触碰到让他似懂非懂的盲文发条时,一颗“法治种子”已然在他心中。

“我摸到了法律条文!”4月2日,视障儿童在无障碍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触摸”未成年人保护法。

由于身体原因,残障青少年接触到的普法信息较普通孩子更少,为了能让残障孩子把法治教育“抱入怀里,放进手心”,提高他们对法律的体感,扬州市邗江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的姚琳和同事们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无障碍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设置了室内盲道。

为了让视障孩子有更舒适的脚感,工作人员采用了大摩擦力的柔性砂纸贴作为与普通地面的区分,孩子们脚下的路不再凹凸不平;同时,展品配备了盲文介绍,方便他们通过触摸阅读法律内容。对于听障的孩子,基地配备了同声传译装置,能够将语音实时转换为文字,方便他们获取信息。“法治教育也要‘无障碍’,普法路上一个孩子都不能少。”姚琳说。

4月2日,无障碍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工作人员介绍禁毒知识。

在基地顾问、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无障碍促进委副秘书长周洋看来,帮助健康的孩子培养起一份对残障青少年的关爱和同理心,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邗江实验蒋王分校初一七班的刘雅祺是公益服务团的志愿者,在体验过基地里设置的“黑暗体验区”后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没有光的世界没有安全感,我在里面每走一步都很小心,原来他们眼中的世界是这样的。”

“于城市而言,无障碍设施不是面子工程,而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尺之一,体现了一个城市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也反映了城市管理者对社会公平与包容的追求。”周洋说。

(牛宏超 周学津)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