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5-04-21 14:30:10
人间四月天,芳草碧连天。驱车来到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阴那村,统一规制的“白墙青瓦斜顶”客家民居错落有致,昔日杂乱的“三线”已化作规整的“空中五线谱”——1.5万米缆线整治工程,彻底扮靓了乡村天际线。村规民约中特别写入风貌提升条款,网格化管理与积分制考核双管齐下,将“门前三包”、禁溪养殖等要求转化为村民自觉行动。随着溪道清淤疏浚工程竣工,潺潺流水重现生机。
梅县区雁洋镇阴那村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王雅摄
每月双次的“全民清洁日”成为乡村新时尚,村民们从“旁观者”变身“主人翁”,共同守护家园洁净。村史馆留存着岁月记忆,农家书屋充盈着墨香,乡村驿站传递着温情,新组建的锣鼓队更成为文化新名片。“春节时锣鼓队走村串户,那热闹劲儿,连空气里都是喜庆!”村民曾大妈笑着说。
在程江镇大塘村的“薇笑园”休闲长廊,紫薇花枝轻颤,金桂暗香浮动,含笑舒展新叶,万千绿意裹挟着春风拂面。晨光熹微或暮色四合时,村民们纷至沓来,沿着蜿蜒绿道漫步,享受这份独属于乡村的清新与静谧。
紧邻大塘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彩钢棚议事亭,原木桌椅摆放齐整,既是邻里话家常的闲适之所,也是村务共商的民主阵地。议事亭外侧的“薇笑书廊”里,各种报刊整齐陈列,供村民游客随时取阅,书香与乡音在此交融。
近年来,大塘村以原老年活动中心为基点,系统升级党群服务阵地。标准化篮球场、80平方米的卫生站拔地而起,而新落成的老年活动中心则搬迁至百米外的独栋洋楼,内设乒乓球室、棋牌室等多功能空间。“现在村里步步见景,处处闻香,邻里和睦,养老生活比蜜甜。”村民吴大爷的话语里满是惬意。
雁洋镇阴那村的客家民居群白墙映黛瓦,程江镇大塘村的“薇笑书廊”书香沁润心田——这些文明新景,正是梅县区深耕五大行动、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我们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肌理,让文明乡风成为苏区振兴的精神引擎。”梅县区相关负责人话语铿锵。
攻坚环境整治,擦亮乡村底色。随着“三清三拆”攻坚战纵深推进,14.37万平方米危旧建筑化为发展新空间,800余吨垃圾、1230口水塘、600公里沟渠重焕生机。农村“三大革命”成效斐然:254户无害化户厕改造完成,2座高标准垃圾中转站投入运营。21.74万株新绿点染山川,丙村镇芦陵村、水车镇白沙村获评市级绿化典范。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跻身“广东十大示范带”,农房数字化管理实现全流程智慧管控,村民环保意识在宣传浸润中显著提升。
雕琢客家风貌,留住乡愁记忆。《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方案》精准落子,226户丙雁示范带农房焕新颜,678户“四沿”区域建筑与6500户存量农房改造稳步推进。300名乡村工匠经系统培训持证上岗,41户危房改造、241户CD级危房整治筑牢安居底线。古村落保护专班启动,让百年围龙屋在活化利用中延续文脉。
厚植文化根脉,点亮精神灯塔。40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织就服务网络,国家级文明单位与实践站结对共建释放乘数效应。200余场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走村入户,520余场“文化进万家”活动让非遗展演、惠民演出点亮夜空。选取丙村镇红光村为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示范点,制订了《梅州市梅县区推进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示范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
激活文旅动能,培育振兴业态。雁洋镇入选首批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松口镇锚定文旅特色镇目标深耕不辍,大黄村争创省级文旅特色村。从A级旅游景区提质到精品民宿集群培育,从客家美食节到非遗手作体验,“文旅+”融合发展路径越走越宽。
倡树文明新风,涵养时代乡风。389个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全覆盖,“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渐成风尚。集体婚礼以植树见证爱情,生态葬法让青山常伴故人。“敬老爱老月”活动中,孝亲楷模评选、银龄关爱行动温暖乡间,崇德向善的文明基因深植乡土。
如今的梅县区,文明实践浸润每寸土地,乡村振兴激活发展动能。从环境蝶变到文化振兴,从生态宜居到乡风文明,这座客家古邑正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笔,在苏区振兴画卷上书写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黎剑 冯森达 房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