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文化遗产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文化遗产

中国非遗传播专家杨青湖获聘人民非遗总制片人   首推“非遗生活化”创新路径

来源:人民文化遗产2025-05-01 20:22:17

人民非遗品牌发布会4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举办。发布会上,人民非遗正式聘请中国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新媒体传播专家杨青湖担任“人民非遗总制片人”。

上图:聘任仪式

资料显示,杨青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长期推动非遗传承与创新传播工作。杨青湖是国家艺术基金导师和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民艺学院院长,其与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合作设立专项基金,构建“技艺传承+数字创新”培育体系,为传统手工艺培养青年人才。在非遗传播领域,杨青湖凭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对新媒体传播规律的把握,已积累超过1000万粉丝。他通过推荐非遗传承人作品,探索出传统技艺与新媒体融合的有效路径,推动非遗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融入人民美好生活。

杨青湖介绍,近年来,他积极探索非遗国际化传播路径。比如,2020年其携“孔雀蓝犀皮大漆星月金杯”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向全球展示中国传统漆器工艺的精湛之美;将承载着东方美学的非遗大漆葫芦捐赠给联合国非遗基金会,助力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杨青湖作为非遗现代传播领域的典型代表人物,此次获聘“人民非遗总制片人”。杨青湖表示,深感责任在肩。本次发布会上,人民文化遗产、人民非遗联合文心一言、百度百科共同发起“非遗智能体传承传播计划”,在杨青湖看来,古老的非遗技艺未来都要积极拥抱新媒体、新技术,这是大势所趋。

杨青湖介绍,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指引下,3D 扫描、AI修复等前沿技术正重塑非遗保护形态。故宫养心殿“燕喜同和”匾额等1.2 万件非遗实物通过数字化手段留存,敦煌壁画等传统艺术元素融入现代创意,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文化共鸣。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1557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超过99%的项目都有持续运营的新媒体账号和内容。抖音发布的《2024非遗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上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累计分享量同比增长36%,该平台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中,30岁以下的年轻传承人同比增长72%。杨青湖认为,这些实践证明,“科技赋能+年轻化表达”已成为非遗现代传播的重要趋势,为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注入强劲动力。

基于对科技助力非遗传播的深度实践以及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杨青湖积极为《人民非遗品牌计划》建言献策,并在人民非遗品牌发布会上受人民非遗委托,公布“人民非遗百千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

杨青湖透露,该计划主要包括三大核心任务:百部精品非遗纪录片创作,以影像化方式立体呈现非遗项目的历史脉络与技艺精髓;千名非遗传承人数字化记录与培养,推动技艺传承与人才梯队建设;万件非遗作品数字化保存与展示,借助现代化技术实现非遗作品的数字留存与沉浸式传播。

上图:杨青湖在发言。

本次发布会主题为“让非遗融入人民美好生活”,杨青湖在会上建议,人民非遗应充分发挥中央媒体的平台优势,构建“学术研究+实践创新”双轮驱动的非遗传承传播体系。他指出,当前需要重点破解非遗传承中的瓶颈问题,通过系统性研究和创新实践,为新时代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非遗的活态传承需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共鸣点。”杨青湖强调,要“以传统技艺为魂,以现代传播为翼”,通过联合专业机构和传播人才,打造既有文化深度又具传播热度的非遗内容,实现大流量与正能量辉映,社会效益与传播效应双赢。“创新融合将让千年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绽放新光彩,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文化滋养。”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