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智能家电展现中国智造硬核实力

来源:民生周刊2025-05-06 15:08:26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爆发式发展,我国家电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智能化革命。从单一功能的家电产品到全场景互联的智慧生态,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AI技术的深度渗透不仅重塑了家电行业的竞争格局,更让国产家电品牌站上全球舞台的“C位”。

在2025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2025)上,国内家电企业通过一系列创新成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造的硬实力。

从“听得懂”到“看得懂”,AI技术重塑家电交互逻辑

传统家电的智能化多停留在语音控制等基础功能层面,而AI技术的突破,让家电具备了更高级的感知与决策能力。

以某国产家电品牌发布的“AI之眼”系列技术为例——首次为家电装上了“视觉神经中枢”,使其在“听懂”用户指令的基础上,进一步“看懂”用户需求。

当用户进入厨房,搭载AI视觉的冰箱可自动扫描存储食材的新鲜度,并推荐给用户健康食谱;智能空调则能通过人体姿态识别,动态调节送风角度和温度。

某家电品牌展出的大屏电视,更是将AI与大屏交互深度融合。其搭载的数字大模型通过分析用户观影习惯,可自动触发匹配的智能服务—比如在观看体育赛事时,实时显示球员数据;在播放儿童节目时,自动切换护眼模式。

这种“主动服务”的背后,是AI技术从单一功能向全场景感知的跃迁。

大模型赋能,家电开启“主动思考”时代

AI大模型的应用,标志着家电从“被动工具”向“主动管家”的质变。某电器企业推出的全球首个烹饪AI大模型“食神”,就展现了这一趋势的典型路径。

用户上传体检报告后,“食神”可结合健康状况生成个性化膳食规划,并联动灶具自动调节火力、锅具完成翻炒动作,即使是厨房小白也能轻松烹饪出“锅气”十足的菜肴。

这一技术不仅解决了一些用户的烹饪难题,更将饮食健康管理融入到用户的日常生活中。

某家电企业基于自研的数字大模型与DeepSeek技术,构建了覆盖全品类家电的AI管家系统。其空调产品可根据室内外温湿度差异自动优化能耗,冰箱能通过气味传感器监测食材变质风险,洗衣机则能识别衣物材质并匹配最佳的洗涤方案。

如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执行理事长姜风所言,数字大模型为家电智能化提供了关键突破路径,让家电设备真正学会了“思考”。

北京市丰台区某商场内,顾客在挑选智能安防产品。(图/于海军)

开放生态平台,实现了跨品牌、跨品类的设备互联

《民生周刊》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已从单一产品的功能性转向全场景的智慧体验。

以某科技品牌为例,其通过开放生态平台,实现了跨品牌、跨品类的设备互联。比如,用户回家时灯光自动亮起、空调提前启动;用户睡眠时传感器监测到打鼾,智能床垫可自动抬升床头,联动空调调整温度。这种“无感操作”的背后,是该品牌操作系统对200多个品类、超5000款设备的兼容支持。

人工智能的表现还远不止于此,某家电品牌覆盖“人—车—家”场景的全智能生态,从AR眼镜到AI陪伴机器人,设备间通过边缘计算实现低延迟协同。用户在车内通过语音指令预约晚餐,到家时烤箱已预热完成;电视播放电影时,屋内灯光会自动调暗,音响切换至影院模式。

互联网经济专家高扬指出,这种生态化竞争,正在将硬件销售转化为持续的数据服务收益。

中国家电企业必将是驾驭AI、构建生态、引领标准的领跑者

如今,中国品牌的全球化战略已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输出”。

以某家电品牌为例,这家企业已在多个发达国家设立10个研发中心,推出的“智慧家庭大模型”不仅服务本土市场,还为东南亚等地的市场定制“光伏+储能+智能家电”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家电出口额达1124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其中AI家电占比已超过30%。

在标准制定层面,我国企业正在争夺全球话语权。国产家电头部企业主导的IEC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知名科技企业推动的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化,都标志着我国已从“跟随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

AI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写家电行业的本质,国产家电企业正从物理设备制造商转向智能生态架构师。

无论是“无人家务”的愿景,还是“人—车—家”全场景的布局,都说明我国家电行业正从“产品竞争”迈向“生态融合”。国产家电的崛起,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其对全球产业链的重构能力。

高扬说:“未来,中国家电企业必将是驾驭AI、构建生态、引领标准的领跑者。”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9期、4月28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