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政策措施

来源:民生周刊2025-05-06 15:13:39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4月18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九部门正式发布《关于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这一政策措施旨在通过供给侧改革、消费环境优化、行业支持政策完善等多维度发力,推动家政服务业向专业化、多元化、规范化方向升级,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求提供支撑。

构建“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人口老龄化加速,家政服务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然而,行业长期存在的供给数量质量不足、服务标准缺失、从业人员社会保障薄弱等问题,制约了消费潜力的释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家政服务市场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但供需缺口仍高达3000万人。此外,疫情后消费者对健康管理、家居环境等新兴服务的需求激增,传统家政服务模式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此次《措施》的出台,既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的总体部署,也是应对家政服务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政策通过引导行业创新服务模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行业监管,着力构建“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

吉林省吉林市就业服务局组织育婴师岗位培训。

多维度多举措推动行业发展

《措施》首次明确提出鼓励家政企业向新兴领域延伸,包括专业深度保洁、室内空气治理、营养咨询等高端服务,并推动与装修、家居行业的跨界融合。例如,家政企业可与装修公司合作,提供装修后全屋深度清洁与空气净化的一站式服务。

此外,《措施》提出以社区为依托,挖掘“微需求”,推广共享保洁、烹饪、接送等灵活服务模式。社区网点将作为服务触角,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零散需求,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响应效率。

针对家政服务人员流动性高、社保覆盖率低的痛点,《措施》要求依法推动家政企业与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并探索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便利化路径。比如对符合条件的外地家政服务人员,允许其在就业城市直接缴纳社保,解决异地参保难题。

《措施》还提出建立家政服务人员职业培训体系,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技能认证,提升从业者专业水平,增强职业吸引力。

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措施》要求建立健全常态化、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包括引入第三方调解机构、推行服务合同标准化、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等。比如消费者可通过全国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查询企业及服务人员的资质与信用记录,减少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同时,政策鼓励行业协会制定细分领域服务标准,比如深度保洁的作业流程、空气治理的技术规范等,推动行业从“经验型”向“标准化”转型。

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转型

业内人士认为,《措施》的出台将激发市场潜力,培育家政服务行业新的增长点。

政策实施后,预计家政服务市场将进一步细分,新兴领域如空气治理、老年营养照护等将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有机构预测,到2026年,仅室内环境治理服务的市场规模就有望突破500亿元。

此外,跨界融合将催生新业态。比如家居企业可通过与家政公司合作,推出“智能家居+定期维护”套餐,产业链将不断延伸。

《措施》在促进就业与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措施》中的社保支持条款将显著改善从业人员的福利,吸引更多劳动力进入家政服务行业。尤其是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大龄失业群体而言,家政服务有望成为稳定的就业选择。

据测算,政策落地后,行业从业人员数量或增加15%以上,其中灵活就业者占比将超过60%。

不过,也应看到,尽管政策方向明确,但执行中仍需破解多重难题。

比如部分地区社保配套政策尚未细化,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仍存在户籍限制;小微家政企业数字化能力薄弱,难以高效对接社区“微需求”。

对此,加强财政补贴向中小企业的倾斜,并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家政服务综合服务平台,整合资源、降低运营成本,这些举措都很有必要。

商务部等九部门此次发布的《措施》,标志着家政服务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的关键转型。

通过供给侧创新、社会保障完善与消费环境优化,《措施》不仅可以为家政服务行业注入新动能,也可以为构建“普惠型”高品质生活服务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未来,随着政策落地与跨界合作的深化,家政服务有望成为推动消费升级、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9期、4月28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政策措施(主题)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