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2025-05-06 15:30:55
《民生周刊》通讯员 张瑞康 刘海涛
“这里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五轴加工中心实训基地,这个专业现有教师35人、实训设备55台,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5%,所有专业教师均具备企业一线实践经验。”近日,在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职业中专机械加工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齐鲁名师蒋洪强正向前来咨询的学生家长介绍学校的特色专业。
作为山东省首个“厂校一体”混合所有制办学探索教科研基地,每天从省内的乐陵、庆云以及河北沧州等市县前来参观咨询的学生家长络绎不绝。
近年来,宁津县锚定“以特色产业为核心的专业功能县城”的发展定位,重点围绕“一金一木”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教育—科技—产业—人才”一体贯通、“平台—项目—资金—人才”一体配置的产教融合机制,全面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让人才“关键变量”持续转化为发展“最大增量”。
“厂中校”育人,人才培育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在山东博尔特电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2023级学生李浩然正跟着企业技师调试电梯控制系统。“我们每周3天在车间实操,学习内容就是企业的真实生产项目,现在每月实习补贴就有3500元。”宁津电梯学校开创了“教室+车间”双场景育人模式,学生从高二起进入企业开展“跟岗—顶岗—定岗”三级实训,毕业即获电梯安装维修工职业资格证,近3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9%,20%以上人才成长为企业技术主管或项目经理。
作为知名电梯产业集聚地,宁津拥有整梯及零部件产销企业307家。立足产业优势,宁津县创新了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把学校建在工厂、把课堂搬到车间,建成全国唯一一家电梯行业“厂中校”。由企业提供厂房、共享机器人生产线、研发实验室等资源,县职业中专投入教学设备,校企共同打造涵盖教育教学、定岗生产、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五大要素的产学研训一体化平台,采用“工中有学、学中有工、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人才培育,实现专业与产业、教学与生产、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三对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近年来,由宁津县职业中专牵头,联合9省41所职业院校、42家企业、3家科研机构成立了黄河流域电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进一步打通了人才引进和培育渠道,整合产教资源,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的需求。”宁津县职业中专负责人周智勇说。
校企共建的14个实训室、一个VR仿真实训室直接对接生产一线,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发《电梯电气安装维修技术》等12门校本教材,将电梯物联网、绿色节能等新技术标准融入课程。2024年,宁津县职业中专的学生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电梯保养与维修赛项一等奖,毕业生参与研发的“电梯故障智能诊断系统”获国家专利,助力企业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8%。
宁津县职业中专老师正在教学生掌握机器操作流程。(图/张小弟)
“校中厂”实践,产学研用构建一体化实训平台
“我们是第一年学习理论,从二年级就开始到实训生产基地实操学习了。这种学习模式不仅最大程度地巩固了理论知识,还可以提前为我们今后的技术工作积累经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2023级学生曹新洲介绍说。
近年来,宁津县职业中专紧紧围绕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做优做强“校中厂”教育模式,紧扣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国家教学标准和企业质量检测标准,与美华、迈宝赫等相关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联合开设机械制造精英班、电气装调卓越工匠班。建成宁津机械加工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宁津电梯产教实践中心、星级农机维修站,校企联合共创“产品作业指导书”,确保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紧密结合、实训项目与企业生产任务相融合。
走进占地1260平方米的机械加工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数控车床正高速运转,2023级的学生们熟练地操作设备,加工精密轴件。“这是为山东凯斯锐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机器人关节部件,精度要求0.01毫米,我们的产品直接进入企业供应链,是凯斯锐的‘免检’供货商。”蒋洪强介绍说。
作为省级示范实训基地,机械加工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引入美华工业、凯斯瑞等6家企业生产线,构建“教学实训—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三位一体的“校中厂”模式,学生年均完成5万件工业零部件加工,合格率达99.5%;协助企业开发的消防报警安全阀通过美国UL认证,获3万套订单;学生技能证获取率达98%,企业满意度100%,成为山东省机械加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标杆。
近期,宁津县职业中专通过走访、调研等形式,已摸清县域内五金机械、健身器材、电梯、实木家具等产业急需复杂曲面产品造型编程与加工人员、五轴加工综合加工中心人员、电梯安装与维保人员、三维造型人员和建模人员的现状,正在探索实施“点单式”特色技能培训课程。
深化“三万人才大培训”行动,培育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参加完电梯维保培训班,我就在镇上的电梯企业找到了工作,既能顾家又能增收,比外出打工更划算!”宁津县柴胡店镇居民张建军通过人才培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宁津县牢固树立“大人才观”,重点围绕“一金一木”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三万人才大培训”行动,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全力推进领军人才、青年英才、技能人才、乡村人才、企业家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6支队伍建设。按照产业发展所需人才设置课程,组织开展电商类、产业人才类、农业技术类、家政服务类等六大类、34项技能培训内容,每年完成不少于3万人次的人才集中培训,为全县培育更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缓解“技工荒”难题,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在努力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宁津县聚力做好参训学员跟踪服务,不定期对辖区内企业用工需求进行摸底调查,加强部门联动,挖掘就业岗位,为参训学员实时推送县内企业招聘岗位,开展企业用工需求宣传、人社政策咨询等服务,促进培训学员就近就地就业。
截至目前,“三万人才大培训”已在宁津县全部13个乡镇(街道、开发区)举办,累计培训555期,5万多人次参加培训。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9期、4月28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山东宁津产教融合聚才赋能,打造产业人才培育新高地(主题)让人才“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