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17:51:58
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称之为平凡,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称之为不凡,一个人一辈子把事做出成就,影响众人,则称之为非凡。
当别人把精力用在广场舞、用在麻将桌上时,危建清正像徐霞客一样奔波记录着名胜古迹、记录着历史遗存。当别人把精力用在家长里短、用在觥筹交错上时,危建清正全国各地走访宗亲,追根溯源。
危建清,江西省萍乡市人,现在已经退休多年,实属一介布衣,却是一位真力弥漫的文人,他除了著有《危氏文化溯源》,还著有《吴越峰岭映山红》大型文旅丛书。
当危建清第一次到浙江时,浙江的风土人情、英雄故事、先贤盛儒就曾触动过他的内心。后来,危建清在浙江工作时,走访了很多名胜古迹,内心常常泛起波澜,也萌发了系统记录下来的念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迹的转换,记录名胜古迹的念头愈发强烈,甚至让他欲罢不能。于是,他开启了人生的苦旅。
《吴越峰岭映山红》通过纪实的手法,以浙江全境为素材,详尽介绍浙江的风貌人情、沧桑巨变、历史故事、经典人物等内容。《吴越峰岭映山红》从初稿到完成,历时6年多,汇集了浙江省域600多个风景名胜,共计六卷,300多万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姓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承国史方志,下联姓氏族谱,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也记录着华夏文明的渊源。
为了深挖姓氏文化蕴藏的丰富资源,危建清笃定恒心,倾注心血。在走访全国各地宗亲时,危建清没有任何外界援助,更没有任何单位赞助,仅凭每月二千多元的养老金作为经费。乘车,他从不敢坐高铁,因为坐一趟高铁的费用可以坐好几趟普通火车。餐饮,他多以馒头、米饭为主。住宿,他常常住小旅馆,偶尔也在公园凳子上打发一夜。自2017年5月正式启动《危氏文化溯源》的编撰工作,危建清历时七年有余,行程十万多公里,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区,几百个县市,上千个族群。他一路遍记诸姓,寻根溯源,一路捉襟见肘,筚路蓝缕,他走遍了全国危氏宗亲,倾其全部情感、倾其全部家底。
《危氏文化溯源》集各地宗亲族史、古今英贤、人物事略为一体,系统展现了华夏危氏古老的历史,此书共六卷,253篇,720章,400万字,每卷近600页。当书籍正式出版发行时,全家为危建清感动、自豪。
《危氏文化溯源》以常见姓氏文化为稽录对象,采用调查、专访、座谈等形式,运用纪实文学、游记风格等手法,将姓氏源流、世系传承、迁徙繁衍、族群分布、古今名贤、英烈轶事、祭祀文化、宗亲活动、县邑历史、自然环境、商贸交通、民俗风情等,全面系统地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危氏文化溯源》自团结出版社面向社会发行之后,引起社会热烈反响,先后被国家档案馆、国家图书馆等国家级文化单位收藏,还被湖北、河南、江西、福建、安徽、湖南等省级档案馆和图书馆收藏。
几十年以来,危建清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四时朝暮,他经心著目,春夏秋冬,他考证杂记。他远离喧嚣,躬耕求索,是非得失与他漠不相关,人世间的谀诈他也全然不知。他蓄素守中,积健为雄,他怀着宁寂而旷远的心境,把生命意义、心境情感、生活感悟统统笼于《危氏文化溯源》《吴越峰岭映山红》之中,在那里他踽踽而行,世俗事功早已在“不移白首之心”的淡泊与旷达之中消融,而心灵面对历史陈迹,并创作出《危氏文化溯源》《吴越峰岭映山红》,贡献于社会,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更妙的是,《危氏文化溯源》《吴越峰岭映山红》虽然都是大部头书籍,却都有很强的可读性,尤其《危氏文化溯源》,虽然是史料价值的纪实题材,却有着诗词歌赋的洗练、有着老庄孔孟的妙悟,还带着哲学思辨的精神。
以无为之心践有为之行,以出世之心敬入世之事,以不世之心修经典之作,危建清撰写的《危氏文化溯源》《吴越峰岭映山红》共计700多万字,那是情感所在,更是一种生命能量的爆发,不仅仅体现于危建清呕心沥血的编纂过程,更多体现出危建清对中华危氏传承人的时代担当。而社会各界人士也通过各种渠道纷纷阐发感想,并向危建清致以崇高的敬意,其历史价值、文学价值、传承价值、收藏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
十多年的时间里,撰写《危氏文化溯源》和《吴越峰岭映山红》,危建清似若得到了某种神启,在蒙受了生命的意义之后,他以血脉奋张的情感,持续贯注着激情投入其中,他孜孜以求,精益求精,他也千帆历尽,终得大成。
(文/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