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公益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

第二届集善助残公益论坛在京举行

来源:民生网2025-05-14 16:43:17

5月13日,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作为学术支持单位的第二届集善助残公益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融合·创新·共享——探索助残公益生态新动能”为主题,围绕新时代下科技赋能、多方协同推进助残公益生态融合创新展开讨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赵素京,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东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东梅出席论坛活动并致辞。来自行业专家、社会组织负责人、爱心企业及媒体代表等200余人参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总体部署,明确要求“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为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证。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赵素京在讲话中强调,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作为我国唯一一家以残疾人为扶助对象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已经形成包括启明、助听、助行、助学、助困、无障碍和文化助残等七大行动在内的“集善工程”品牌,并发起互联网+助残服务“联善计划”行动,持续助力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她表示,2023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以“推动助残公益现代化”为主题举办首届集善助残公益论坛,探讨了助残社会组织的发展机遇与使命,就助残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共享现代化成果提出建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今年举办第二届集善助残公益论坛,以“融合·创新·共享—— 探索助残公益生态新动能”作为主题,通过融合打破壁垒,让政策、技术、资源在协同中迸发新活力;通过创新突破瓶颈,让科技赋能和服务模式的成果转化为残疾人触手可及的幸福;通过共享凝聚共识,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残疾人兄弟姐妹,最终形成政府、市场、社会、残疾人主体多元协同的助残公益可持续发展生态,助力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的完善。

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东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东梅表示,助残公益需要牢牢把握平等、共享的价值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推动跨界合作,创新供给服务,不断拓展助残公益服务空间。未来,中国慈善联合会将在推动残疾人慈善事业发展上,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凝聚共识,携手合作,为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助残公益服务是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助残社会组织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论坛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委托南开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浙江大学教授朱健刚发布了《从提供服务到生态建设——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报告聚焦助残公益从单一服务向系统性生态建设升级这一时代命题,全面分析了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状况,总结了当前我国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的典型特征,并指出在新时代,助残社会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还将面临多元化的资源筹集格局等多方面的挑战与机遇。

助残公益生态的构建是助力完善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论坛的主旨演讲从宏观政策与微观实践两个层面,为构建现代化助残公益生态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以“融合善知识 升华善经济 共享善生活”为题系统阐释了助残公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联动关系,指出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代表的助残社会组织正在被社会赋予新的使命;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教授则指出,科技赋能助残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未来需要通过助残公益生态的构建,让科技真正成为残障者融入社会的桥梁,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针对当前助残事业发展中的资源分散、协同不足等现实问题,为了推动助残公益从单一服务向生态化建设转型升级,活动现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布了“集善助残公益生态共建行动”倡议,并启动“集善助残公益生态共建行动”。与会者呼吁各方联合起来,构建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助残公益生态,倡导“党建引领,筑牢根基;需求导向,精准服务;科技赋能,智慧创新;资源共享,融合协作;能力提升,专业支撑;媒体支持,公众参与;平等对待,促进自立。”的助残社会氛围。

助残公益生态的构建需通过多维度、多场景的实践探索形成合力。论坛上,还举办了三场圆桌对话,聚焦“科技赋能,创享助残新生态”“数字赋能,助力助残公益新生态”“多元探索,共享助残公益新生态”,系统性地回应了助残公益生态建设中的技术应用、模式创新与协同机制等关键命题。与会嘉宾探讨了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如何切实提升残疾人群体的生活质量,推动助残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聚焦数字化公益的最新技术和创新实践,推动数字公益在助残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探讨通过有效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助残公益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发展。以“融合创新,启迪助残公益新生态”为主题的分享环节则通过多元案例展现了跨界合作,推动助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助残公益生态建设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样本,激发跨界协同的持续动能。

(记者  罗燕)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