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5-05-15 17:24:54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幼儿园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总结暨教师风采展示活动举行。本次活动由海淀区教委学前科、督政科联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主办,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以北京明天幼稚集团第一幼儿园为主会场,联动中国科学院第三幼儿园等15个分会场,搭建起覆盖全区的教研交流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的高效共享与深度互通。
作为16所展示园之一,北京明天幼稚集团第一幼儿园执行园长佟磊分享了园所作为该集团首批试点园在自主游戏实践中关于环境与材料的系统性改革经验。
北京明天幼稚集团第一幼儿园执行园长佟磊作经验介绍
自《评估指南》颁布以来,北京明天幼稚集团以系统化思维推进学前教育改革,构建起“学-思-行-研”四位一体的实践体系,在理论学习、理念革新、行动落实与教研深化中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学前教育发展之路。
在理论学习层面,集团秉持“以学为先”的理念,实施内引外联策略。通过邀请教科院、早教所、教研室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开展全员讲座与沉浸指导,带领全体教职工深入解读《评估指南》的精神内核,精准把握其核心要义,为后续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以思为基,集团充分考虑园所多样化特点,在学前科的专业指导下,构建起开放包容、稳中求进的探索机制。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教师转变儿童观和教育观,逐步形成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点的工作模式,同时做好顶层设计,确保教育实践方向明确、稳步推进。
在行动落实上,集团坚持“以行为要”。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专业引领下,从队伍建设、资源统筹等关键维度出发,采取试点园先行策略,精心制定并有效实施《评估指南》行动地图,将理论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推动教育改革落地见效。
教研层面,集团以“以研为导”,借助区教委学前科、督政科、学前教育研修室联合开展调研。通过深度教研,将其打造为重要的学习场、反思场和对话场,为园所和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成长支持,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北京明天幼稚集团第一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室内做游戏
经过实践探索,该幼儿园凝练出“一个核心、三大突破”的核心经验。“一个核心”即始终站稳儿童立场,深刻践行《评估指南》“坚持儿童为本”的原则。通过区、集团、园所三级教研,集团对教育环境有了全新认知:环境(空间)作为基础载体,为幼儿探索提供物理可能;材料作为中介工具,将静态环境转化为动态学习机会;师幼互动作为核心纽带,通过教师的观察、回应与支持,激活环境与材料的育人价值。这一认知推动了空间与材料的系统变革,进而引发深层教育关系的转变。
“三大突破”更是集团实践的亮点所在。在空间突破方面,集团基于对幼儿需求的细致观察与倾听,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打破边界,通过增加门吸或地吸使教室门常开,打破室内外界限;挖掘垂直空间,利用可升降布帘降低墙面空间,开辟故事角;进行空间整合,撤掉班级地垫等人为划分场地,最大化整合室内空间,为幼儿创造更自由、开放的活动环境。
材料突破上,集团创建的 “材料超市” 历经四个阶段和三个循环的动态优化。阶段一聚焦空间布局调整,降低玩具柜高度并合理摆放,与幼儿共同确定材料摆放方式并添加幼儿绘制的标识;阶段二致力于增加材料种类,通过幼儿绘制收集清单、家长提供废旧材料、园所购置必要材料等多种途径实现;阶段三围绕材料拿取自主化,添加辅材并与幼儿探讨拿取约定;阶段四着重解决材料堆积问题,通过细致分类、优化摆放位置和引入音乐弹性收纳等方式,实现材料管理的科学化。三个循环则围绕材料选择的多样化、动态更新以及有效性评估展开,促使材料从静态存在转变为动态学习资源,从外在配置走向内在价值挖掘。
关系突破中,集团通过教研形成了“闭上嘴、睁大眼、慢介入”的九字诀和 “三不原则”(不轻易评价、不着急介入、不预设终点)。在班级火锅店游戏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能够自主多元地解决复杂结算问题,这一发现强化了“为理解而教”的理念。这种理念的转变也渗透到管理层面,如今管理者们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教师,支持他们在自主游戏实践研究中大胆探索,积极发现并传播教师们的教育智慧。
面向未来,集团明确了深化研究的方向:一是推动环境从生成走向互动,进一步深化幼儿参与;二是促进材料从投放走向对话,实现更深入的互动交流;三是实现从空间支持到关系赋能的转变,构建可持续的教育支持体系,持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创造更优质的环境。
(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