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民生时评|做好食品安全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来源:民生周刊2025-05-19 18:40:32

《民生周刊》记者   郑旭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当清晨的阳光照进农贸市场,当外卖骑手穿梭于城市楼宇,当夜幕下的美食街飘起人间烟火气,食品安全始终萦绕在百姓舌尖与心头。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作出“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食品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之高、法治建设之快、政策措施之严、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开创新局面,为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食品安全从来不是简单的卫生指标合格问题,也早已超越单纯的产品质量范畴,成为衡量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尺,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密切相关。

预制菜悄然进入校园食堂引发家长焦虑,某百年老字号品牌连续曝出篡改保质期丑闻,网红奶茶店的“鲜果”被曝过期,社区商超农药残留超标蔬菜屡禁不止,有机认证标志沦为价格翻倍的营销噱头……这些以往的典型案例说明,各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制度和标准建设、政府监管职责落实、基层监管力量、企业主体责任、社会监督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存在差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食品安全是民生,民生与安全联系在一起就是最大的政治”“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坚决守护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既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

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作为食品安全领域十分重要的改革文件,《意见》针对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中存在的衔接不畅等问题,提出了8项具体监管举措。这些举措覆盖食用农产品、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贮存、运输、寄递和配送、网络食品销售新业态、餐饮服务以及进口食品等多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监管,织密织牢了食品安全责任网。

当前,不少地方正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积极打造社会共治格局,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上海推行“吹哨人制度”、奖励内部举报,深圳试点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杭州建立“食品安全百姓观察团”,山东、安徽等地设立“你点我检”快速检测站……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正在形成。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研究推出一批均衡性可及性强的民生政策举措,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食品安全治理既要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政治账、民心账。当每个早餐摊都亮证经营,每包零食都有溯源码,每所学校食堂都实现“明厨亮灶”,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吃得放心、吃得安心。这需要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市场主体坚守道德底线,社会各界凝聚监督合力,共同筑牢“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让食品安全彰显中国之治。

扎实把这件涉及老百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情办好办实,就能在高质量发展中托举起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幸福”,让确保食品安全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0期、5月12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