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生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生态

谭鹰与十万大山的“绿色约定”

来源:民生网2025-05-21 18:19:17

广东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怀集县蓝钟镇,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峰峦交错,沟谷幽深,泉溪瀑布,而坚守在那的育林护林者,在半个多世纪里,用自己的热血青春,把它装扮成粤西北一颗耀眼的绿色翡翠。

三岳自然保护区的云山林海中,有一片世界稀有的珍贵树种秃杉,秃杉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它笔直翠绿,挺拔伟岸,站在秃杉林间,抬头仰望,秃杉高耸入云。这片秃杉是20世纪90年代岳山林场从云南腾冲引种培植出来的。现任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副主任谭鹰,是成就这片秃杉的技术人员之一。

1992年,满腔热情的湖南籍青年谭鹰,怀里揣着林学专业的大学毕业证,踏上了建设怀集蓝钟岳山林场的征程。从此,谭鹰就跟这个比家乡还偏僻的怀集岳山结下情缘。他无怨无悔,把根深深地扎下来,默默地育林护林30多年。

岳山,十万大山,茫茫无边,山是那么的高,路是那么的遥远,谭鹰这位农家的子弟,从湘南到广东粤西北,一踏上这片土地,便感觉距离与环境都是自己没曾想到的。他彷徨过,也动摇过。当时,谭鹰完全可以说走就走,没有责任,没有牵挂,可他丢舍不下自己的专业,他深受中南林学院教授们“林业发展空间大”的观念启发,更受十几年前林场那场声名远播的“岳山造林大会战”激励,他决定留下来,因为他知道,只要有信心,自己会在这片丰腴的土地上,学有所用,施展才华,一步一步实现梦想。

整天整月整年地在山上与林木打交道,生活寂寞,当地人也许耐得住,但对于一位外省的青年人,困在这里,无疑所承受的压力更大。何况,谭鹰的女朋友还远在英德,天各一方。在旁人看来,他能留下来,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很多人曾预言,他最终只是林场的过客。

女朋友劝谭鹰像自己一样到英德做一名教师,工作相对轻松,工资高,福利好,生活环境优越。谭鹰不动摇,他不愿意放弃自己热爱的专业。第二年,他还兴致勃勃研发秃杉的扦插技术。女朋友为了爱情,只好放弃了自己优厚的工作和舒适的生活,憧憬着爱情与婚姻,奔男朋友来了。

当她乘汽车经过九曲十八弯到达蓝钟镇时,才知道距离林场场部还有13公里。这13公里的古城村村道坑坑洼洼,尘土飞扬。颠簸了一天到达林场时,她全身像散了架一样。她不敢想象,这就是自己将来要生活的地方,离男友的描述以及自己的想象差距太远了。接下来的生活条件更是让她始料不及。在林场,就连照明这么一个山外人举手就能享用的生活设施,对于林场人来说却是奢望。当年,林场还没通电,照明靠小型发电站,时常因为电压不稳,照明得不到正常供给,大多时候只能使用煤油灯。她像谭鹰那样,在报到上班的第一天,就领到林场发给她的一盏煤油灯,这盏煤油灯伴随他们生活了好些年;生活用水也仅靠自建的蓄水池引水到场部,勉强供给,遇到下雨或干旱天气,便出现饮水困难;通讯落后,电话未通。宿舍简陋,生活资料稀缺。偏远的林场犹如与世隔绝,工作与生活都困难重重,可她最终还是因为谭鹰要留下来的坚决而屈服,两人很快建立了小家庭。

慢慢地,夫妻俩有了工作的目标和生活的信心,开始了平淡而有志向的生活。

林场建设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荒山绿化、管理经营、改造低产林,每一步,都要耗费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岳山林场建设走过50多年,谭鹰参与林场建设30多年,如今展现我们眼前的,是林海浩瀚、万山翠绿,这是多少林场人为之付出努力的成果啊!

1988—2000年,正是岳山林场处于热火朝天的经营发展阶段,谭鹰就在这个时期成为林场建设者。当时,林场正有计划地对1974年大会战时期种植的第一代杉木林进行采伐,把收益扣除山根款后,小部分用于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环境,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持续种植当中。谭鹰全身心参与了林场每年对采伐迹地再造林的规划和管理当中,只要一有时间,他就钻进林海,和大家一起,把林场从怀集县林科所、国有天湖苗圃场、河南苗圃场购回的杉树优良种苗,有计划地、高标准地组织完成第二代杉木造林。仅至2001年,杉林和马尾松林的种植面积就达9500亩。同时,引领大家开展科学实践,采用埋鞭(茶秆竹竹鞭)造林方法,成功引种坳仔茶秆竹1500亩。

1994年,谭鹰利用自己专业所长,主动承担树苗科学培育研究任务。他带领林场技术人员一起,与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对大坑山林场从云南腾冲引种的国家二级保护名贵植物秃杉,开展科学实验,采用无性系剪枝扦插育苗技术,在岳山林场培育了三垅秃杉苗。他每天奔波在山上观察,记录数据,调控湿度和温度。不管刮风下雨,他都在山上仔细观察秃杉苗生长情况。经过精心培育,扦插育苗终于成功了,第二年便在场部附近陆续种下了共100多亩秃杉。像秃杉这种世界稀有珍贵树种连片生长,在国内外都罕见,可谭鹰做到了,岳山做到了。

秃杉的试验成功,引起了省林科院领导的关注,他们亲自到了岳山林场,拍下了图片,同时邀请谭鹰参加省林科院陈建新院长主持的秃杉引种研讨会。岳山秃杉引种的成功经验,为秃杉技术开发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多年来,谭鹰作为一名技术员,专注林木研究,经常挑战突破林木上的一些课题。他参与的《大灰藓对硝态氮及混合态氮的生理响应》科研项目,在第十三届肇庆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参与撰写的论文《茶秆竹丰产标准》,获肇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参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合作开展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复合污染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项目研究……这些年,他以第一作者发表了多篇含金量的论文。为此,《民生周刊》《南方日报》《时代报告》《西江日报》《广东安全生产》等对他事迹也作了专题报道和宣传。

历史的车轮缓缓驶过,经历过多少风雨,秃杉长成了参天巨木。谭鹰说:自己对林场那些秃杉有很深的感情,当年的小杉丫,现在平均树高达20多米,胸径达30多公分。这片密密匝匝秃杉林,不仅是林场人的心血,更是林场人的骄傲。谭鹰为这片秃杉,倾注了多少心血,林场人心里最清楚。那一株株笔直的秃杉,承载着林场人希望。

2000年,经省、市批准,林场成立自然保护区,正式由经营型转为公益型,结束了几十年的经营发展模式。转型后,谭鹰起草了怀集三岳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内部管理制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还按照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了保护区的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及时更新自然保护区有关数据,准确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与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2003年,谭鹰担任县生态林管理中心主任。为了做好生态公益林的工作,他和同事们走遍全县二十个镇(乡)的300多个村委会,认真仔细规划和界定生态公益林,指导基层林业站与县政府、当地镇政府签订生态公益林界定协议书,完成全县96万亩生态公益林地的界定工作。他主持编写《怀集县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为怀集县生态公益林管护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4年,随着广东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成立,谭鹰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专长和协调服务的职能,组建保护区管理运作机构,制定保护区的管理制度,谋划新形势下保护区的发展路子。并迅速与双兴、太平、上竹、古城4个村委会签订16000亩山地联营共管协议,对保护区的长效管理,永续利用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林场转型为自然保护区已有20多个年头了,谭鹰与林场人一样,工作热情不减。其实,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并不轻松,甚至更为复杂,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治安、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林地管理等等,无不由他们肩负。面对林场的巨大变化,谭鹰积极发挥保护区保护、科研、教育、培训和生态旅游等方面的功能。他经常往山里跑,一丝不苟取样调查研究,寻找保护区林木发展空间,无论是在岳山片区还是在温泉片区,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几乎踏遍那里的延绵群山和山溪小涧。

岳山在林场人风风雨雨努力了半个多世纪后,终于离人们的理想越来越近了。岳山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四季色彩生动而鲜活,各种生命繁盛至极。目前保护区森林覆盖面积达92.6%,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50多种,新发现有白鹇、仙八色鸫、斑灵狸、豹猫蛇雕、红嘴相思鸟、食蟹獴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和野猪、花面狸等三有保护动物;有长穗桑,红椿、花榈木等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水资源丰富,其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钾、钙、镁等微量元素和氟化物、二氧化硅、硫化物等多种矿物质的温泉5处。

对工作,对职责,谭鹰了如指掌。对林场人,对林场事,谭鹰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一路走来,林场人从心底里喜爱这位异乡人。

回想人生,谭鹰非常感谢那一段命运的安排。他直言不讳地说:苦累锻炼了我的毅力,寂寞锻炼了我的耐性……我很怀念这些有挑战性的日子。

其实,对于林场、对于林场人来说,他们更需要内行的管理者,谭鹰管理林场,是林场、林场人的福气。林场的老职工说,把林场交给谭鹰这种珍惜树木的人,我们放心了。

林场人不会忘记,1994年,谭鹰爱人怀孕临盆了,正当小夫妻欢天喜地准备迎接小生命的到来时,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林场崎岖的山路上,爱人在上班时被石头绊脚重重地摔倒了,肚子里快出生的小天使受到了重创。女婴出生后,来不及看父母一眼,来不及看人间的缤纷,便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本来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

在保护区岳山场部,有两幢黄墙小楼,斑驳老旧,坚固耐用。这两幢为林场人遮风挡雨的小楼,在茫茫大山中,令人倍感温暖。2023年,这两幢见证岳山发展历程的黄墙小楼,被改建成为三岳自然保护区科普研学基地。基地以“高质量推进绿美广东、绿美肇庆生态建设”为主题,还原了荒山变林海的“岳山造林大会战”历史场景,展示了半世纪前这场绿化荒山大会战的艰苦奋斗历程以及50多年来肇庆接续利用荒山植树、护林养林到成立自然保护区的片段,全面展现“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零零碎碎的片段,就是林场建设进程中的一朵小浪花,是无数的小浪花汇成三岳自然保护区今天的壮美。

几十年如一日,谭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脚踏实地,努力践行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2023年4月,他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树有根,人有情,谭鹰和岳山相处了这么些年,早已读懂了这里的群山,岳山对他来说就是一块生命的净土,是他生命中不能割舍的一部分,他始终如一坚守林场,坚守山水草木。

人们也和那片热土上的山水草木一样,不会忘却谭鹰为自然保护区所做出的贡献。是啊!岳山也会牢牢地记住谭鹰的,因为,他爱岳山,岳山也爱他,他会欣赏这里的山水,他能听懂草木的语言。无论是从前还是今天,走在三岳保护区里,他都能感受到三岳的脉搏在跳动。

谭鹰敬天敬地敬岳山,爱山爱水爱林场,他在青山绿水间迈步人生,把全部的精力,奉献给这里的茫茫大山。

(李美玉)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