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农信动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金融 > 农信动态

金融“活水”润草原 若诗若画托牧场——阿坝农商银行助力若尔盖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来源:民生网2025-05-23 12:22:02

五月的若尔盖草原,绿意初绽,牦牛成群,羊羔欢跃。

黄河缓缓流过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镇,形成了被誉为黄河的“蓄水池”和“中华水塔”的壮丽九曲第一湾景观。处于第一湾的花湖片区,天鹅、白鹤、黑颈鹤成群结队,或舞姿翩翩,或翱翔于蓝天,欢快的百灵鸟在空中翻飞、身临其境,犹如进入梦幻的动物王国,让人感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意景象。

在这片被誉为“云端天堂”的高原湿地上,一幅生态与生计共融、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在这里,“站在草原望北京”的深情与“若诗若画若尔盖”的愿景交相辉映——牧民们既扎根草原守护千年文明,又心系国家战略擘画振兴蓝图。阿坝农商银行若尔盖支行以服务“农业强国”战略为己任,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让金融“活水”精准浇灌高原特色产业,谱写出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

千年牧歌新唱:金融“活水”浇灌传统产业升级

在海拔3500米的阿西牧场,牧民索丑正忙着清点牛群。220多头牦牛散布在千亩草场上,宛如撒落的黑珍珠。“祖辈靠天养牛,如今靠‘信’养牛。”索丑感慨道。2012年,他从若尔盖农商银行获得第一笔贷款,将几十头牦牛逐步扩繁至如今的规模,年收入突破20万元。  

“牦牛是我们的‘高原之舟’,但光靠自然放牧,四年才能出栏,资金周转太难。”索丑坦言,正是农商银行持续提供的20万元贷款支持,让他得以发展壮大并通过牛奶、酥油等副产品实现增收。如今,他已成为当地“牦牛养殖示范户”,但他始终谨记:“草场是根,不能贪多。”在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的建议下,他严格控制养殖规模,确保草畜平衡,“既要富口袋,也要护草原”。  

像索丑这样的受益者,在若尔盖并非个例。阿坝农商银行若尔盖支行班塔介绍,近年来该行始终扛起农村金融主力军重任,牢记服务“三农”、服务城乡,支持中小微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初心,2015年以来,累计投放涉农贷款65.92亿元,现有余额10.24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4%。

班塔表示:“支持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是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我们通过‘一户一策’的信贷方案,帮助牧民优化养殖结构,实现从‘靠天吃饭’到‘靠技增收’的转变。”  

生态与生计双赢:合作社模式下的绿色革命

驱车前往冻卡村,路边“收获金色希望,构筑绿色联盟”的牌匾格外醒目。这里是久一甲带领的若尔盖郎木神居峡现代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在地。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兼合作社法人代表,久一甲见证了合作社从艰难起步到逆势崛起的全过程。  

2020年,冻卡村110户牧民以1万亩共有草场为基地,成立合作社养殖藏系绵羊。然而,初建的圈舍因资金不足屡遭风雪摧毁。“政府补贴8万元远远不够,多亏农商银行雪中送炭,提供了200万元贷款支持。”久一甲回忆道。新建的2500平方米高标准圈舍配备了分群管理系统,将母羊、病羊、健康羊分区饲养,成活率从60%提升至90%以上。  

更引人注目的是合作社的“三结合顺势养殖法”:分群饲养提升出栏率、保种选育保障品质、草畜平衡维系生态。“我们不仅要让羊群‘跑得快’,还要让草原‘歇得住’。”久一甲介绍,合作社严格遵循载畜量标准,采用轮牧制,确保草场休养生息。即便在疫情期间羊价暴跌、全州半数养羊合作社倒闭的困境下,合作社仍凭借稳健的经营模式和农商银行的持续信贷支持坚守阵地。如今,随着市场回暖,小羊羔价格已涨至每只700元,合作社年收入预计会突破百万元。  

“433分红模式”则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40%用于扩大规模,30%充实村集体经济,30%直接分红给村民。每年春节,合作社还为村中70岁以上老人和外出务工青年发放红包。“钱不多,但这份心意让大伙儿觉得,合作社是大家的‘家’。”村民扎西笑着说。  

若诗若画若尔盖:生态底色绘就发展蓝图  

“若诗若画若尔盖”,不仅是旅游宣传标语,更是这片土地的发展哲学。在若尔盖,每一笔贷款背后,都蕴含着对生态文明的深刻考量。  

索丑的牧场边缘,格桑花与绿草相映成趣;冻卡合作社的草场上,藏系绵羊与野生藏羚羊和谐共处。当地农牧部门负责人指出:“若尔盖的生态价值远超经济价值。我们通过‘草畜平衡奖励机制’引导牧民科学养殖,而农商银行的绿色信贷政策与之高度契合,真正实现了‘贷动产业,贷来生态’。”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若尔盖支行累计投放涉农贷款65.9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4%,用于支持当地生态农牧业发展和草场修复等项目。2023年,若尔盖县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草原植被覆盖率提升至85%以上。  

金融赋能未来:书写高原乡村振兴新答卷

站在冻卡村养殖基地的高处远眺,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绵羊如白云落地,牧民的帐篷点缀其间。久一甲指着远处的草场说:“明年我们计划引入电商平台,让藏系绵羊走进全国市场。有了农商银行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把‘若尔盖羊肉’打造成金字招牌!”  

阿坝农商银行若尔盖支行行长表示,未来将深化“党建+金融”服务模式,推出“绿金贷”“绿易贷”等创新产品,同时联合农畜部门为牧民提供技术培训,助力若尔盖从“传统牧区”向“现代牧业强县”跨越。  

诗画若尔盖,从来不止于风景;心向北京城,始终不忘家国情。在这里,金融的暖流与牧民的汗水交融,传统的智慧与现代的理念碰撞,绘就了一幅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的壮丽画卷。阿坝农商银行以“润物无声”的担当,为这片高原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若诗若画若尔盖”的故事必将更加动人——那里有草原的辽阔,有牧歌的悠扬,更有新时代农牧民“站在草原望北京”的赤子之心,在奔向美好生活的征程上,奏响与时代同行的铿锵足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阿坝农商银行若尔盖支行正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通过构建“产业链金融”生态圈,让金融“活水”持续滋养高原特色产业,在建设农业强国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邓功鑫、高诗雨)

(责任编辑:罗芳菲\贾伟(实习生)吴浩)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