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贺小兵:用心用情开展教育帮扶

来源:民生周刊2025-07-09 18:44:22

民生周刊记者   张兵

在广袤的内蒙古草原上,赤峰市巴林左旗一所普通高中的蝶变故事正在上演。

2022年,中组部启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行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中校区校长贺小兵跨越千里,来到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第九中学,开启了为期3年的支教生涯。

3年里,贺小兵和他的团队实施管理转型、教学转型、办学转型三大举措,使这所基础薄弱的学校焕发勃勃生机,高考成绩连创新高,特色办学成效显著,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教育帮扶佳话。

从陌生到融入的帮扶初心

2022年7月,当贺小兵第一次踏上巴林左旗这片土地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既感陌生又充满使命感。

林东第九中学成立于2020年8月,是一所新建的县域普通高中,有64个教学班,学生2860人、教职工270人。由政府出资、三峡集团捐助兴建的新校区,硬件条件焕然一新,但面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师资水平有限、学校管理滞后、办学水平亟待提升等诸多问题,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面对学校“观念陈旧、机制落后”的现状,贺小兵没有急于推行改革,而是沉下心来调研。他发现,学校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教育理念落后——唯分数论,缺乏特色化办学思路;管理机制僵化,难以激发教师活力;课程设置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

贺小兵深知,教育帮扶不是简单的资源输入,而应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这需要从最基础的观念转变开始。

通过真诚交流、举办讲座及家访,贺小兵逐渐赢得老师、学生们的信任。

贺小兵根据林东九中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帮扶工作“四个全面提升”的目标任务,确立了特色化办学、多元化发展、全方位育人、多途径成才的办学方略,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发展为中心”的工作定位。

“这一规划不是闭门造车的结果,而是建立在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基础上的科学方案,既考虑学校的现实条件,又融入了先进地区的办学经验,为林东九中的转型发展描绘了一张清晰蓝图。”贺小兵说。

贺小兵与林东九中高三毕业生共同进行高考百日誓师活动。

从重视分数向特色化育人转型

“我们始终是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没有唯分数论,不搞纯应试化的教育。”贺小兵说。

贺小兵提出建立以科学教育引领学科发展、以艺术教育提升办学品位、以体育教育筑牢健康基础、以小语种教学助力高端升学的特色化办学路径。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校构建了“全人成长”课程体系。依托香港“梦想飞”团队开设了科技类、公卫类校本课。依托帮扶团队和学科教师,开发、开设30门校本课程。依托高等院校、优质高中资源,成立了社团联盟,建立了26个社团组织,开设40余类社团课程,逐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林东九中全面与北京的高校(中国科学院生物信息中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实验室)进行合作,实现高中与大学贯通培养,引领学生的升学方向,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学校聘请中科院章张、李明琨两位青年科学家为科技副校长,指导学校科学教育工作。

这些举措彻底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文化课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选择。

贺小兵还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认为教师素质直接决定学校发展水平。学校全面启动校本教研计划,积极与人教社联系,依托人教社的新高中校本教研专业提升项目,针对基础年级教师,在9个学科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开展与名师名校一起备课、磨课、同课异构活动,专家定向指导,对标到人,有效提升了校本教研实效。

为开阔教师视野,贺小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3年选派110位教学骨干到顺义一中、陈经纶中学、北京对外经贸大学附属中学、中央美院附属实验学校、北京市钱学森中学跟岗学习。同时,邀请北京市9个学科的教学专家以高三备考指导为主线,开展线上讲座、线上教研、线下指导,通过解读高考评价体系、解析高考命题思路,提升老师对高考的认知和备考能力。

贺小兵说:“全人的根本是立人,成长的根本是发展。在课程学习基础上,应以因材施教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特长为指导思想,最终构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3年3月,林东九中社团活动正式启动,如今,全校共成立文学社、生物实验、科技、舞蹈和球类等32个社团。

2023年暑假,学校选派25名优秀学生前往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生命信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开展研学活动。2024年,学校30名学生获得参加中国科协组织的兰州大学科学营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2024“她·未来”女童科学营活动的机会。

2024年,学校与北京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签署合作协议,贺小兵积极为学生拓展科学教育资源,创造与高校和科学研究所对接的机会。同时,校内成立学校竞赛中心和校科技协会,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市、全区及全国的科技竞赛。2023年,学校首次在赤峰市科技创新竞赛中实现零的突破,时至今日,荣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12项、市级奖项15项,累计获奖人数920人。

教育帮扶结出丰硕成果

3年辛勤耕耘,成果丰厚。从高考成绩显著提升到特色办学全面开花,从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到学校管理科学规范,林东九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内蒙古教育帮扶的典范。

林东九中高考连年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269人,其中艺体生上线64人,理科最高分475分,文科最高分512分。2024年,本科升学率达到历史新高,突破了501人,3名学生考入“双一流”大学。

2025年高考,林东九中再创佳绩,物理方向最高分为631分,实现了学校600分大关的历史性突破。“有71名体育、艺术特长生达到本科线以上,有两位体育特长生被985和211学校录取。今年林东九中将创学校高端多元升学的历史新高。”贺小兵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帮扶工作不仅改变了学校,也改变了许多学生的命运。

有一名学生,叛逆心理比较严重,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十分抵触。贺小兵带领相关教师到这名学生家进行家访,与孩子深入交流,了解他的真实想法,给他自主发展的空间,帮助他确立发展方向。

如今,这名学生从班级里的问题生变为佼佼者,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还被学校评为“文明之星”,在创新性作业上大放异彩,今年高考成绩超过了本科录取线。

“教育帮扶不是一场秀,而是一项需要用心用情做好的事业。”贺小兵说。

“要让老师和学生感觉到学校的改变,感受到学校永远在发展。”贺小兵说,“通过管理转型,让年级之间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支撑的体系,推动年级间的迭代式发展,让老师们感受到一届更比一届强。”

作为2022年入职的青年教师,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志超清晰记得工作第一年的手足无措。

“那是我第一次担任班主任,贺校长与我一起分析班级学情,从制定班规到处理学生矛盾,从宿舍管理到家校沟通,他总能用具体案例手把手教我如何让教育有温度。”王志超回忆。

班里两名学生发生冲突,王志超本想进行严肃批评,贺小兵却拦住他:“先别急着下结论,去听听两个孩子的想法。”后来,王志超通过一场“课桌书信交流会”,让原本对立的学生互相理解。这让王志超真正明白“育人先育心”的含义。

“回顾过去3年,贺校长对我们的帮助,绝非简单的输血,而是帮助造血。”王志超心存感激,“他用言传身教,教会我们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予我们持续成长、独立应对挑战的底气。”

“贺校长把沉睡的青春唤醒了,过去团委组织活动,常面临学生参与难、资源筹措难、思想引领难等问题,如今学校管理从传统方式向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撑转型,进一步推动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林东九中团委书记王鹤然说,“他教会我,共青团工作不是管理青春,而是点燃火种。让我明白要做托举的手,而非定义标尺的人。”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4期、7月7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从北京奔赴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支教3年(主题)贺小兵:用心用情开展教育帮扶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