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民生智库|以新质生产力构建中国养老服务现代化体系

来源:民生周刊2025-07-09 19:01:34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宜居环境研究所所长   郭金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当今,科技在养老服务领域应用越来越密集,养老服务出现新模式、新业态。同时,科技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进程加快,孕育着养老服务新质生产力。运用新质生产力构建中国养老服务体系,赋能养老服务深化改革,支撑养老服务高质量供给,牵引养老服务供给需求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养老行业和产业共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新质生产力,发挥规模巨大老年人群的优势,促进政策协同创新,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我国有望塑造经济与社会协同发展的新繁荣新生态。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养老服务仍存在突出问题

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占比为22%;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占比15.6%。预计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5亿。老年人口众多,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服务从生活照料到乐龄生活,老年人需求呈现全方位、多样化、多层次。而目前养老服务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服务、精神慰藉等,特别是随着老年人健康水平提高,老年人参与社会愿望增加,而针对老年人社会参与支持明显不足,居家、社区和机构等提供养老服务面临诸多挑战,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还存在突出问题:一是养老服务供需匹配度低,资源分布不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城乡差异明显;二是科技、中医在养老服务中应用不足,从常住到旅居、从保健到养生、从治疗疾病到照护等全要素资源的养老服务没有形成;三是以养老服务为中心的人才体系不健全,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匮乏,护理人才队伍短缺,多元化融合服务的人才机制体制缺位。

以新质生产力构建养老服务现代化体系的理论逻辑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牵引,以质优为目的的新质态生产力,它一头连接高质量发展,一头连接民生,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支撑,应是养老服务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变革为本的先进生产力,创新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是养老服务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抓手。科技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在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养老服务关系变革、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赋能养老服务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一是赋能养老事业,重构养老要素资源配置,牵引公共政策协同优化,引领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赋能养老产业,新技术应用于养老产业,推动养老产业模式变革、转型升级,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扩容增量,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其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养老服务现代化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以技术创新、模式优化、资源整合及制度完善,推动养老服务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方向升级,以满足老年人在健康管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高品质需求,提升服务效率与公平性。

具体地说,新质生产力可以扩大养老服务提供方,并推动养老服务向多层次、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科技创新应用在养老服务,把过去主要依靠专业人员对老年人的服务转向“专业人员+机器人”对老年人的服务,解决养老服务领域人员不足、服务单一的问题。新质生产力可以推动传统的养老服务转型升级,支撑养老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即养老服务从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服务扩大到老年人社会参与、养老设施、健康医疗等更高需求。

新质生产力为养老服务提供技术引领,养老服务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广阔应用场景,这种互动交叉、双向赋能,可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为标志的新质生产力,将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助力全面推进养老服务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提供重要支撑。

以新质生产力构建养老服务现代化体系的路径

大力发展创新科技在养老服务领域应用,强化科技赋能养老服务,积极发展养老服务领域新质生产力,既可推动经济新增长,又增加社会福祉,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经济内循环。同时,积极推动以养老机器人应用和标准建设为代表的产品服务全球,为经济外循环创造新机会。因此,以新质生产力构建养老服务现代化体系,在解决老龄人群急难愁盼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彰显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念,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实践中,养老服务需求与技术突破、创新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一方面,养老服务需求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明确的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垂直领域的深度开发;另一方面,技术突破又不断催生新型服务模式,如虚拟养老院、志愿服务等创新实践。科技赋能养老应用,共同构成了科技驱动型养老服务新模式,新质生产力对传统养老服务及其体系的系统性改造,可实现养老服务质量的整体跃升和产业生态的持续优化。

以新质生产力构建养老服务现代化体系具体实现路径如下:

——大力发展创新科技在养老服务领域应用,促进养老服务转型升级,构建传统养老+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新生态。

一是在传统养老服务中推动智能化与健康管理融合,如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监测设备与健康管理平台联动,实现慢性病管理、预警和远程医疗介入。通过智能穿戴设备收集老年人的健康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提供及时的干预和治疗。通过智能传感器监测老年人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报警,例如跌倒监测传感器可自动触发紧急救助流程。

二是推动数据驱动的精准服务匹配,基于大数据的需求分析模型,动态调整服务供给。

三是利用虚拟现实(VR),创新精神慰藉手段。进一步利用VR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沉浸式社交、娱乐体验,缓解孤独感。

四是充分利用在线教育服务平台,满足老年人继续学习和工作的需求。

——加强科技赋能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服务现代化。科技革命推动行业变革,利用科技创新应用于老年人及其生活场景,推动养老服务行业革命。

一是利用智能技术,提供智慧服务。如智能养老机器人应用、智慧社区的智慧养老服务、智慧中医药赋能养老服务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是利用“大数据+”。大数据分析技术可实现个性化服务供给,基于老年人行为模式预测其潜在需求,创新养老服务供给。如养老金融产品创新,通过大数据分析,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的养老保险、养老信托等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是整合搭建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养老资源的跨区域共享,缓解城乡服务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

——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构建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协同的养老服务现代化体系。

一是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健全法制,推进新质生产力+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互动跃升,深入推进养老服务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与养老服务现代化更好融合发展的科学制度体系。

二是加强行业自律和行政监管,维护和发展老年人权益。以智慧向善的理念,创建智慧数字服务社区,形成覆盖生活服务、文化娱乐、心理疏导、医疗救治、护理服务、社会参与等各个方面的智慧养老网络。以智能友好的理念,推进新质生产力中的智能穿戴、大数据等技术与养老服务体系结合,构建智能化、高效能的养老服务现代化体系,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是创新养老服务供需匹配机制、优化养老资源整合模式,构建养老服务供需动态平衡与高质量发展的养老服务现代化。通过构建整合型养老服务供给模型,优化家庭养老资源、医疗资源和社会养老资源,可实现全方位健康管理与养老服务;加强政策协同,建立精准服务主动响应机制,构建集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养老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供需精准匹配。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演进的浪潮中,新质生产力将在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改革中释放前所未有的动能,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更加完善,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社会福祉增加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未来,在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下,老年人不仅能享受周到、温馨的养老服务,更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老有所为。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4期、7月7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