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2025-07-09 21:01:42
本刊评论员 于海军
仲夏时节,江苏南京市江宁区牌坊村的村民通过家庭诚信积分系统踊跃报名参加“漫步拾荒”志愿服务,“守护长江、保护山林是我们每一个村民的责任”的宣言在数字平台上传递着责任担当。千里之外的北京正紧锣密鼓筹建“新时代榜样宣讲团”,筹划让“中国好人”“北京榜样”走进社区街巷,讲述平凡而伟大的故事。
这些动人图景共同勾勒出当代中国向上向善社会风尚的生动画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5月23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瞻远瞩地将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推动全民族精神面貌实现历史性飞跃。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城乡大地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热潮涌动,一条条“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的链条正在贯通,将核心价值转化为百姓身边可知可感的生动场景。
河北承德市以229个“口袋公园”为支点,撬动60余万市民参与“星期六文明实践行动”,当4.2万名志愿者活跃在街头巷尾,当开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生活日常,“文明城市”的称号便不再是牌匾上的荣誉,而是化作流淌在柴米油盐中的幸福增量。城市的“文明指数”与市民的“幸福指数”实现了同频共振。
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正以精细化治理的绣花功夫为群众创造美好生活。北京创新“创城+热线+网格”联动机制,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将“解决一个问题”升级为“根治一类问题”,从堆物堆料整治到背街小巷焕新,文明创建深度融入城市肌理。而在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千年茶乡的文明基因被重新激活——“三会联动”机制让红白理事会管住“人情债”,道德评议会树起“风向标”,妇女议事会巧解“家务事”。移风易俗情景剧《心愿》在福建永安市畲族文化节上演时,观众用掌声回应“不摆流水席、不收人情礼”的呼吁,村民钟大姐的感慨道出心声:“以前红白事攀比成风,现在理事会一招呼,省心又省钱!”陈规旧俗在文化清泉中消融,文明乡风便如九曲溪水般澄澈流淌。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滋养精神世界的源头活水。陕西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仪祉书院里,留学生们执笔挥毫的墨香与篆刻刀下的石痕交织成文明互鉴的图景;图书馆内的“智能朗读亭”与深入公寓的微型智慧图书馆,打通了文化传播的“最后一公里”。更令人动容的是高墙内的文化新生:山东省济滕监狱的“正德书屋”中,刑满释放人员陈某寄回57本崭新书籍,附言“读书让我懂得道理,有了新生的勇气”。当监狱系统以“一元购书”激励改造、用读书会启智润心,文化便成为救赎灵魂的良药,生动诠释了“观书晓理可以养心”的深刻内涵。
先进典型如星火燎原,点燃全社会见贤思齐的道德热情。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左家营村的“爱心超市”里,村民用参与环境整治、调解纠纷积累的文明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墙上“善行义举榜”记录着好媳妇白永梅侍奉公婆的孝行;河北沧州丽景社区“党员+网格员+志愿者”联盟中,九旬老人武春章创作1500首童谣传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凡人善举经由北京“礼遇联盟”礼遇好人、江宁区“党员为‘宁’宣讲”等机制放大,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让微光聚成星河,照亮道德星空。
乡风文明的沃土上,“村民自治”的种子正破土生长。广西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龙坪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将移风易俗、公益事业纳入村规民约,激发“我的家园我建设”的主人翁精神。村民众筹资金改造篮球场,主动投工投劳整治环境,3.2万元捐款背后是共建共享意识的觉醒。而在江苏南京市江宁区牌坊村,“茶乡浓情”积分体系将村规民约量化为可储存的“文明资本”,村民通过公益捐赠、志愿服务积累的道德财富,既能兑换实物,也可换取服务,文明行为有了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当千年茶乡的畲歌伴着竹竿舞的节奏飞越山河,当社区宣讲团的童谣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最温暖的底色。这风尚在“文明存折”的积分里增长,在“口袋公园”的绿意中蔓延,在“红白理事会”的新规下沉淀……它昭示着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当千万普通人的道德自觉被唤醒、被呵护、被尊崇,便汇聚成改变时代的精神洪流。这洪流必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4期、7月7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