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扬州援疆绘就新源发展新篇章

来源:民生周刊2025-07-24 16:49:21

编者按

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有关部门、援疆省市和中央企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的殷切嘱托,以“80%援疆资金投向民生”的具体实践,将这份跨越山海的深情厚谊,转化为产业援疆的强劲引擎、人才交流的坚实纽带、民族团结的牢固基石。

近日,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新疆和田召开。会议提出“紧贴民生推进新疆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方针,为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为聚焦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的创新实践、有益经验,增强援疆单位在“紧贴民生推进新疆高质量发展”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民生周刊》从本期开始特别开设“对口援疆”专栏。

本专栏展现援疆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动人风采,呈现新疆各族群众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追踪产业援疆、教育援疆、医疗援疆的实际成效,关注文化润疆、智力援疆、生态援疆的创新探索。通过讲述一个个真实可感的促发展惠民生的故事,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共识,努力为这项“打基础、利长远”的伟大事业留下鲜活记录。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这个专栏里,每一篇报道都是一次心灵的对话,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份团结的见证,每一段文字都生动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华章。

持续十四载倾情帮扶,跨越四千公里同心筑梦

扬州援疆绘就新源发展新篇章

民生周刊记者   张兵

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伊犁河谷东端,有一座被誉为“草原明珠”的小城——新源县,这里生活着30余万名各族群众,广袤的草原上牛羊成群,天山雪水滋养着这片沃土。

然而,受制于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新源的发展一度滞后。

2011年,根据党中央对口援疆战略部署,江苏省扬州市与新源县结成了帮扶对子,从此开启了一段跨越4000公里的深情厚谊。

14年来,一批批扬州援疆干部人才接力奔赴边疆,将“扬州力量”深深融入新源这片热土,在教育、医疗、产业、民生等领域书写了感人至深的援疆故事。

教育援疆,点亮边疆孩子的梦想之光

今年6月高考成绩揭榜的那一天,新源县第二中学的高三教室里洋溢着喜悦的气氛。该校600分以上高分段考生人数再创新高,本科达线率稳步攀升,一批优秀学子即将步入全国一流学府。

“没有扬州老师的帮助,我可能连本科都考不上。”哈萨克族学生阿依波力·赛力克激动地说。他的数学成绩从高二时的及格边缘提升到了高考的125分,这得益于扬州援疆教师王老师的“一对一”辅导。

在新源,这样的教育奇迹有很多。14年间,扬州累计投入援疆资金5.02亿元,在新源建起了第二中学、第三中学、扬新中学、职业技术学校、心连心幼儿园、文昌中学等6所现代化学校,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可容纳万余名学生就学。

2023年投入1.15亿元新建的文昌中学,从立项到竣工仅用一年半时间,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扬州速度”。这所占地87亩的学校拥有先进的实验楼、报告厅、风雨操场和2.3万平方米的室外运动场,解决了周边2500名孩子的就学问题。

硬件改善只是第一步,扬州更注重对新源教育“软实力”的提升。14年来,扬州先后选派15批次200余名优秀教师赴新源支教,开展“万里鸿雁传真情”、“扬新杯”教学竞赛、“学科网络结对”、“千校手拉手”等系列活动,师徒结对达600余人次。这些教师不仅带来了“扬州教学范式”,更以“组团式”帮扶深入教研一线,优化课堂设计,共享优质资源,为新源教育注入了强劲动力。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新源县委副书记、扬州市对口支援新源县前方工作组组长唐朝文说,这位已是第二次援疆的“老新疆”深知,只有让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新源的未来。

如今,走进新源任何一所学校,都能感受到这种变化——教室里多媒体设备齐全,实验室器材完备,图书馆藏书丰富,操场上的孩子们笑容灿烂。

喀拉布拉镇果农接收扬州援疆的三花鹅鹅苗。(图/郭义富)

扬州名医传帮带,打造“带不走的医院”

3个多小时的手术,他为87岁的直肠癌患者切除病灶;奋战6个多月,他助力新源县人民医院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发表首篇SCI论文;一年多的医疗援疆,他带领扬州援疆医疗队填补了当地13项医疗技术空白;7岁的小女儿突发疾病,他依然坚守在援疆一线,始终没有放弃……

他是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援疆医疗博士、新源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任俊。他用自己的专业和坚守,与新源县各族群众结下了浓浓情谊。

在援疆期间,作为扬州援疆医疗队领队,任俊牵头组织“杏林暖天山、扬新一家亲”义诊活动,他和扬州医疗队员们的足迹遍布新源县各个乡镇,深受当地各族群众欢迎。

援疆是短暂的,但患者的需求是长期的。如何为新源县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是任俊在新源县医疗援疆期间一直思考的问题。

除完成常规的门诊、病房查房工作以外,任俊还带领普外科团队开展了多种微创手术,指导年轻医生提升学历,帮助当地医生学习如何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

在任俊的指导下,新源县人民医院普外科5名年轻医生通过详细的数据收集分析、案例论证,耗时半年多,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发表了首篇SCI论文,实现了零的突破。

“基层医院能有机会在国际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情,是任博士带着我们创造了先例。”新源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俞兆武说,任俊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诊治方法,更是医学理念和态度。

在任俊的带领、指导下,一项项科研成果落地生根:“新源地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标准流程及体系建立”项目不仅带动了当地早癌筛查计划的实施,切实造福当地百姓,还推动了当地医院临床研究水平的提升;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新源工作站”在新源县人民医院挂牌,首批6个项目通过答辩获得国家重点实验室——新源县人民医院联合基金立项。

“只有提高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才能更全面地满足患者需求,这就是我来这里医疗援疆的目的。”任俊说,新源县医院要想创建成三级医院,科研必不可少。

在则克台镇牧区,扬州援疆医生张明的故事广为流传。在巡诊中,张明发现一名产妇出现严重并发症,立即组织抢救,连续工作36小时,最终保得母子平安。“扬州医生亚克西!”牧民们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着感激。

如今在新源县,扬州援建的乡镇卫生院设备齐全,远程会诊系统让患者能与扬州专家“面对面”交流,医疗条件的改善让边疆群众健康有了更多保障。

产业富民: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你对鹅有多好,鹅就对你有多好。”

“不要把鹅当牲口一样穷养,要把鹅当成自己姑娘养,要富养!”

7月8日,在新疆巩乃斯河畔的新源县喀拉布拉镇,扬州援疆三花鹅林下养殖项目鹅苗发放现场热闹非凡,墙壁上挂着的那些红色条幅格外引人注目,领到鹅苗的当地果农喜笑颜开。

“这次是将1万只鹅苗分批向50名果农免费发放。”唐朝文介绍,“下一步,县政府将加大力度推广林下循环经济,通过联动扬州市场激活边疆生产,让扬州三花鹅真正成为边疆老百姓的‘致富鹅’。”

据介绍,林下养鹅每亩预计可增收1000元以上,果农既可节约人工除草费用,鹅粪还田还能为果树制造有机肥。等果农散养的三花鹅长成,再由援疆优品公司打包回收、屠宰加工,全部空运至扬州市场销售,由此形成一条全新种养产业链。这种果农发展林下生态种养模式,助推喀拉布拉镇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2024年,全镇共有13户果农参与三花鹅养殖,共6500只。通过养殖,平均每只鹅增收约30元。”喀拉布拉镇党委委员、组宣委员周燕介绍。

为推动林下养鹅项目持续发展,喀拉布拉镇积极帮助申请扬州援疆项目资金70万元用于路灯修建等配套设施的完善,镇里每年还为果农组织技术培训,宣传“养殖+种植”生态模式的优势,让当地群众更多了解养殖知识。

扬州援疆优品公司负责人范维维曾是一名扬州援疆干部,2019年他下海创业。这次在喀拉布拉镇,他投资500余万元,主要就是以三花鹅养殖、加工、销售为主。目前,喀拉布拉镇已建成高标准林下养殖大棚11座,每座大棚内均有自动投料系统、空气净化系统、温度湿度检测系统、配电系统、自动给水线。

2023年至今,这一项目不仅带动喀拉布拉镇养殖户,还辐射周边的巩留县、特克斯县等6个县市,共养殖三花鹅超过10万只。   

在肖尔布拉克镇,当地引入扬州农科专家指导“稻虾蟹共生”生态种养模式,产出的生态稻米价格是普通稻米的3倍;别斯托别乡引进蓝莓种植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改造废弃大棚,创新“智能温室控温”“基质栽培”,将蓝莓送至冬季市场,售价是普通蓝莓的3倍以上,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在民生领域,扬州对口援助新源同样成绩斐然。针对偏远牧区用电难题,从2024开始,工作组筹集资金,为539户牧民家庭送去太阳能供电设备,价值超过300万元。“现在有了太阳能供电,再也不愁没电用了!孩子晚上可以学习,我们还能用洗衣机、冰箱。”领到设备后,则克台镇牧民别勒克包力·哈山激动地说。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扬州援疆跑出了“加速度”。总投资9000万元的中部片区乡镇供水扩容改造工程,使当地水厂日供水能力从5.5万立方米提升至10.5万立方米,20万群众喝上了优质放心水。

截至2024年底,扬州支援新源的22个项目全部启动,创造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援疆速度。从教育到医疗,从产业到民生,扬州援疆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地改变了新源的面貌。

14年接力帮扶,万里路同心筑梦。扬州与新源的故事,是对口援疆战略的生动实践,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鲜活例证,这场跨越4000公里的爱心接力仍在继续,正在书写更多温暖人心的故事。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5期、7月21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