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河南濮阳市援疆团队赋能伊吾教育“逆袭”之路:濮水润戈壁 胡杨萌新绿

来源:民生周刊2025-07-24 16:58:53

编者按

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有关部门、援疆省市和中央企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的殷切嘱托,以“80%援疆资金投向民生”的具体实践,将这份跨越山海的深情厚谊,转化为产业援疆的强劲引擎、人才交流的坚实纽带、民族团结的牢固基石。

近日,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新疆和田召开。会议提出“紧贴民生推进新疆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方针,为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为聚焦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的创新实践、有益经验,增强援疆单位在“紧贴民生推进新疆高质量发展”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民生周刊》从本期开始特别开设“对口援疆”专栏。

本专栏展现援疆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动人风采,呈现新疆各族群众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追踪产业援疆、教育援疆、医疗援疆的实际成效,关注文化润疆、智力援疆、生态援疆的创新探索。通过讲述一个个真实可感的促发展惠民生的故事,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共识,努力为这项“打基础、利长远”的伟大事业留下鲜活记录。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这个专栏里,每一篇报道都是一次心灵的对话,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份团结的见证,每一段文字都生动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华章。

濮水润戈壁   胡杨萌新绿

——河南濮阳市援疆团队赋能伊吾教育“逆袭”之路

刘文华   谷爱素

今年,新疆哈密市伊吾县教育界捷报频传:春天,成功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县”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验收;夏天,伊吾县中学艺术生本科上线率突破90%,创历史新高。

喜讯背后,是河南濮阳市援疆团队响应国家援疆号召、跨越山河的庄严承诺:“伊吾所需,濮阳所能!”援疆团队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祖国最西北边陲,点亮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未来。

朔风猎猎处  拂去砚池尘

伊吾县地广人稀,教育资源长期匮乏。伊吾县中学作为全县唯一的高中,绝大多数学生为少数民族牧民子女,文化课基础薄弱,升学路径狭窄。2023年,濮阳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团队实地调研,与伊吾共同规划教育协同发展路径,签署《濮阳市支持伊吾教育发展协议》,构建起柔性支教、名师送教、学生交流等长效帮扶机制。

“困境也是破局的契机。”河南省对口援疆伊吾县前方指挥部指挥长、濮阳市援疆团队领队、中共伊吾县委副书记郭现锋说,“我们在走访中发现,这里的孩子性格奔放、艺术感知力强,文化课有短板,或可借艺术高考实现弯道突围。”

2023年2月,濮阳市油田艺术中学高级教师张波作为中组部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带着对教育的热忱和对边疆的牵挂,一路跋山涉水,来到伊吾县中学。

从濮阳到伊吾,气温相差悬殊,踏上伊吾的土地,凛冽寒风裹挟沙砾刮擦着张波的面颊,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噤。更令他惊讶的是,全校只有7名美术学生,学习条件也很简陋,甚至连基本的素描石膏像都凑不齐。

“其实来之前我也做了准备。”张波回忆道,“知道伊吾县中学是哈密最薄弱的学校之一,但没想到连基本教具都不全,艺术课几乎停摆。不过,咱来就是为了克服困难的,没困难还用得着咱大老远跑过来?”

既来之,则安之。张波一方面评估高中美术教育的实施基础,一方面与本地青年美术教师朱广博结成师徒,带领7个孩子从线条、构图重新启程。风雪天,他在斑驳的黑板上一笔笔勾勒,手把手教学生练习排线;晴好天气,他背上画板颜料,带学生走进胡杨林写生。

班上有个叫古丽米热的哈萨克族女生。在张波的鼓励指导下,她第一次将金黄的胡杨泼洒上画布,退后一看,又惊又喜:“张老师,原来我们的胡杨这么亮,这么美!”

这声朴素的惊叹,如同一颗种子,悄悄落在了戈壁深处,等待萌芽。

画笔破荒寒  驼铃载信归

要让牧民家庭真正接受艺术教育,并非易事。

伊吾的寒冬漫长,风雪肆虐。张波和朱广博裹紧厚实的军大衣,骑上摩托车,前往牧民家中家访。

古丽米热家的毡房远在百公里之外。外面冰天雪地,毡房里炉火正旺。张波打开视频,展示河南艺术院校的画室、学生作品。古丽米热的父亲,一位满脸风霜的哈萨克族汉子,在一旁沉默地抽着莫合烟,眼中满是疑虑。

张波翻开笔记本,一项项列出数据:新疆艺术类本科分数线、河南对比线、文化课考取难度……

“大哥,学艺术,娃的机会能翻好几倍。”

古丽米热父亲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用粗糙的大手抓住张波的手用力一握,一字一顿地说:“我信你!”

牧民居住偏远、分散,教育意识淡薄,不少小学生常常周一缺课。2024年8月,濮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德育主任王卫丽来到伊吾县中心小学任教。每到周日傍晚,她都会一一拨通深山牧区放牧的家长电话,用哈萨克语轻声提醒:“孩子该上学了。”若家长犹豫,她便加一句:“如果你们不方便送,我就去接。”牧民们也不好难为她一个女老师,满口答应把孩子送来。小学生迟到、旷课的现象,从此大为改观。

2024年盛夏,一则喜讯传来:2021级7名美术特长生全部上线,本科上线率100%!古丽米热、叶尔肯等分别被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录取。  

校园沸腾了。更令人动容的是,古丽米热的父亲策马奔驰130多公里,从夏牧场赶到学校。他带着满脸尘土与汗水对张波说:“张老师,亚克西!濮阳老师,亚克西!”

老骥伏枥志  弦歌起陋室

2024年4月,濮阳市油田艺术中学校长许金星刚办妥退休手续,濮阳市援疆干部、伊吾县教育局局长张再普便把电话打到了他的家中。“老校长,伊吾的孩子需要你,伊吾的艺术教育需要你。”

许金星没有犹豫。几天的准备之后,他带着毕生积累,将艺术教育校本教材、教案、高考真题分析等材料装满三只大箱子,踏上西行列车,受聘出任伊吾县中学校长。

刚到任,许金星就开始走访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反复沟通交流,初步形成一致意见。在全校教职员工大会上,他声情并茂地说:“张波老师的美术课开了个好头,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天赋和潜力。结合他们能歌善舞的特点,完全可以发展音乐、舞蹈、书法、播音等多元艺术教育,让艺术之花在伊吾全面绽放!”

接下来,便是濮阳教育界的行动。

“云端金桥”通血脉——协调濮阳后方名校名师,共建“濮伊艺术教育联盟”;濮阳艺术课堂上的声乐技巧、播音吐字、书法运笔等教学视频,跨越时空精准输送。

“变废为宝”辟天地——许金星挽起袖子,带领师生改造废弃仓库:厚羊毛毡作吸音墙,旧课桌拼成播音台,老黑板擦净成书法展示墙,让闲置空间焕发活力。

“艺术润语”破藩篱——独创“艺术浸润语言”教学法:唱《我和我的祖国》咬字正音,诵诗歌练表达,演民族团结小品自然对话,艺术教育成为学习国通语最生动的载体。

许金星还推出艺术唤醒计划:为学生开设《学艺术·看未来》课程,用PPT展示升学路径与职业前景;组织教师骑摩托进牧区,用图画向家长解释艺术教育的优势;举办“艺术教育大讲堂”,帮助本地教师理解特色教育不是捷径,而是另一条成长赛道。全校的艺术生从最初的7名很快发展到近200名。

比翼胡杨林  共画同心圆

2024年7月,张波首期援疆任务结束。伊吾县援疆指挥部决定让其留任,他自己也放不下伊吾新一茬的美术学生,毅然申请延期。张波甚至还动员同为教师的妻子雒阿宁,与他一起来伊吾任教。两个月后,雒阿宁随张波奔赴新疆,在伊吾县中学初中校区担任七年级语文教师。

雒阿宁原以为自己来了能给张波做几顿热乎饭,或者说督促他吃几顿热乎饭,可到了学校,一忙起来,饭就各吃各的了。对带领学生高考冲刺的张波来说,每晚11点多回到宿舍,早已是家常便饭。雒阿宁也常常为了备课、批改作业,以及与当地老师深入交流教学方法,忙碌到很晚。冬夜里,夫妻两人披星戴月各自归巢,那份为对方留一盏灯的温情,更多时候只能深藏心底。

“这里初中生源大多来自周边牧区。”雒阿宁说,“孩子们国通语基础普遍薄弱,因为缺乏语言环境,他们学语文就像我们学英语一样困难。”

面对困境,雒阿宁精心设计了一套独特的激励体系——学生只要上课积极发言、作业书写认真有进步、及时完成背诵任务、组织出好词好句,她都给学生画一个红五角星,学生集齐10颗星,就能兑换一次小奖励。奖品是她自费从网上买的书签、知识卡片等。这个简单却充满惊喜的方法,点燃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两个学期下来,雒阿宁已经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了。

雒阿宁说:“张波带孩子们画蓝图,我给他打地基。我们俩,一起为伊吾娃铺条更宽的路。”

强教必先强师。郭现锋介绍,这对“援疆夫妻档”身后,是濮阳市援疆团队精心构筑的“五位一体”支援体系。

精锐“头雁”:59名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濮阳骨干教师奔赴伊吾。

“青蓝工程”: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37对师徒精准结对,接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在张波悉心指导下,朱广博参加哈密市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荣获二等奖,后又多次在各级各类绘画竞赛中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雒阿宁带领结对帮扶的徒弟罗淑婷送教下乡,鼓励她讲公共课,现在她已能独当一面;王卫丽指导帮助张燕、早然木、热娜等当地教师参加青年教师展示课,促进他们成长的同时,也提升了当地教师的教学水平。

云端“赋能”:“濮伊教育云课堂”打破距离壁垒,为两地教研、培训、资源共享提供强大线上支撑。

基金“护航”:“胡杨教育基金会”专项资助困难学生。

共建“桥梁”:11所濮伊学校建立“一对一”结对关系,构建“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交流机制—通过引入濮阳优质资源、选派伊吾教师赴豫研修,在教学、管理、文化等多维度深化合作,促进伊吾学校内涵发展。

“归根结底,我们的帮扶就是要惠及伊吾每一个孩子,一个都不能少!”郭现锋说。

灯火映丹心  纸墨化鲲鹏

濮阳援疆团队立足伊吾实际,充分发挥后方资源优势,创新提出特色办学理念,多措并举,助力伊吾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高考成绩更是取得历史性突破。

今年高考放榜日那天,伊吾县中学电子屏下人潮涌动,空气中凝滞着紧张与期盼:本科上线80人,其中艺术考生72人、普通文化课考生8人,比2024年增长3.2倍!继上届7名美术考生全员本科上线后,本届31名美术考生又全员上线。鲜红大字跃然屏上,欢呼声此起彼伏!

“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秘诀,镌刻在每一个灯火通明的夜晚里。

《极简手册》藏乾坤:针对艺术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薄弱的特点,援疆教师编写了《艺术生文化课冲刺极简手册》,将拗口术语转化为案例、抽象历史编成顺口溜、复杂地理融入生活解读。

因材施教显匠心:数学课上援疆教师用毡房结构讲几何,用维吾尔族传统纹样析对称;语文课援疆教师结合民间故事《玛纳斯》《阿凡提》做阅读,用谚语激励学生。

长明灯火映丹心:高考冲刺季,教学楼灯火常明至深夜。每个窗口,都映照着伏案苦读的身影与陪伴答疑的师者。张波已累计编写高一至高三年级素描、色彩、速写美术高考校本教材共5册15.7万字;许金星伏在案头,撰写考前经验和注意事项,他的灯,总是全校最晚熄灭的那一盏。

牧民之子艾力曾是班级成绩垫底的差生,被动员加入播音班后,他每天对着戈壁练发声。今年高考,他以综合分460分超过本科录取分数线,成为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听闻消息,他母亲激动地跑到学校,抱住班主任大哭:“谁能想到,放羊娃也能上大学!”

依尔热古丽曾因家庭变故而自残,手臂划满伤痕。郭现锋、张再普等人来看望她,耐心做她的思想工作,让她重新找回了自信。今年高考,依尔热古丽文化课、专业课分数双过线。她说:“是濮阳的叔叔阿姨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是艺术让我有了梦想,是梦想改写了我的命运!”

在伊吾县中学,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而援疆教师则是辛勤的园丁,他们用爱和智慧浇灌这些种子,让它们在戈壁滩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伊吾县委书记彭鹏动情地说:“这份沉甸甸的高考成绩单,是孩子们用汗水拼来的,更是濮阳援疆团队用大爱浇灌出来的!这份跨越山河的情谊,伊吾人民永志不忘!”

教育援疆,援的是知识,筑的是认同,谋的是未来。

“好成绩来之不易。”郭现锋说,“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做到的,而是整个援疆队伍共同奋斗出来的,更离不开伊吾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后方的鼎力支持。未来,在教育、文旅、民生等领域持续发力、深化合作,是濮伊两地共同的期许。”

濮水汤汤,不舍昼夜,在戈壁深处浇灌出胡杨新绿、梦想繁花。一段跨越山河的教育承诺,正在续写中华民族共同体生生不息的时代新篇。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5期、7月21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