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乡村振兴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广东省监狱管理局与珠影集团帮扶工作队:以“岳山精神”浇灌乡村振兴之花

来源:民生网2025-07-29 18:23:14

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西北部的群山中,“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正通过一群驻村干部的身影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广东省监狱管理局与珠影集团驻下帅壮族瑶族乡帮扶工作队以“驻得下、驻得稳、讲奉献、见实效”的实干姿态,将当年岳山造林者的奋斗基因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动人的帮扶篇章。

以“扎根深山”的坚守,筑牢民生底线

“当年造林人在荒山上搭草棚、啃干粮,我们这点苦算什么?”这是驻村干部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下帅乡山高路远的实际,工作队接过“艰苦创业”的接力棒,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民情。

在防返贫监测一线,工作队创新“精准入户+动态跟踪”机制,每年组织帮扶单位开展不少于2次走访,为下帅乡韦灼兴等监测户解决学费12万多元,为陈蒙树家庭落实住房改造资金10万元。针对竹六村、黄翰村4户困难家庭的住房难题,在政府补助基础上额外按2万元/户标准进行二次补贴,让“住有所居”的承诺落地生根。民族学校5个困难学生的午餐费和晚托费、麦其亦女儿的地中海贫血专项帮扶,每一笔资金都像当年造林时埋下的树苗,承载着对群众的牵挂。

为破解山区养老难题,工作队自筹2万多元改造陈友村中祠堂,建起老人互助式养老服务站。协调爱心企业捐赠物资设备,让壮族老人在熟悉的乡音中安享晚年。这种“把群众当亲人”的坚守,正是岳山造林者“忠诚奉献”精神的当代诠释。

以“造林式”的韧劲,培育富民产业

如同当年造林人在石缝中播撒希望,工作队带着“久久为功”的信念,用工业化理念重构乡村产业生态。在单丛茶基地的梯田上,驻村干部与茶农一起修枝施肥,推动东西村建设150亩标准茶园,协助兴帅公司拓展产业链,通过粤西片区监狱系统的疗休养合作,让壮乡茶香飘进城市,累计实现消费帮扶营收超1900多万元。

“砍树变种树,卖木变卖茶”的产业转型中,工作队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车福村规划丝苗米加工厂,在东西村建设麻竹笋深加工厂,让农产品在家门口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价值跃升。2025年计划实施的1365亩麻竹笋种植项目,像当年成片造林般形成规模效应,预计为村集体年增收入6万元。

产业振兴的“根系”不断延伸。组织单丛茶种植、直播营销等培训,让瑶族同胞拿起手机当主播,支持“壮瑶红”酒标准化生产,通过珠影集团的影视IP推广,让民族佳酿走进珠三角市场。这些举措正如岳山的杉树林,一棵带动一片,形成生生不息的经济生态。

以“会战式”的合力,绘就和美乡村

借鉴当年“岳山造林”大会战的协作精神,工作队凝聚多方力量,掀起乡村建设热潮。在竹六村沙坪村,260米拓宽的产业路如彩带绕山,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题;亮化工程照亮民心路,工作队推动各村主干道安装路灯,让壮乡瑶寨的夜晚不再黑暗;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像当年造林时开挖的防火带,既改善环境又守护安宁。

“1+6+N”治理体系的构建中,工作队新增4个村法律调解室,推广“积分超市”,让“团结奋斗”的岳山精神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黄翰村、东西村的积分超市里,村民用乡风文明行为兑换生活用品,昔日的“矛盾村”变成了“和谐村”。

以“文化造林”的担当,守护精神家园

珠影集团发挥影视优势,将岳山造林的奋斗故事搬上屏幕。《七十二家房客下帅之旅》特别篇的拍摄现场,驻村干部当起向导,让壮族歌圩、瑶族长鼓舞通过镜头走向全省。“牛王诞”节庆中的直播助农,春牛舞非遗基地的建设,每一项文化帮扶都像在培育精神的“参天大树”。

在民族学校的国防教育课上,东莞监狱教官带来的队列训练,与“春牛舞”的律动相映成趣。工作队支持的奖教助学资金,让30多名留守儿童实现微心愿,这些举措正如当年造林人守护幼苗,为乡村未来培根铸魂。当影视剧组下乡、乐团轻骑兵演出时,壮瑶汉三族群众围坐欢笑的场景,正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写照。

2023年初,怀集县启动“岳山造林展厅”建设工作,珠影集团积极发挥自身在影视档案资料和修复技术上的优势,全力投入到相关历史影像资料的挖掘和修复中。

2023年3月,珠影得知上世纪70年代珠江电影制片厂为怀集拍摄过林业纪录片的线索,经多方配合从资料库找到《伐木》《造林造林》《怀集林业采育场》3部珍贵影片。这些记录“岳山造林”时期群众行动的影片因年代久远存在损坏,修复团队通过专业技术修复,力求还原原貌。

同年7月,怀集发现一盘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相关电视新闻录像带且面临损坏,珠影安排专家制定方案,用专业设备和技术解决了画面与声音问题。

在珠影支持和团队努力下,这些承载怀集人民奋斗记忆的影像完成修复,画面、色彩、声音均得到改善,生动展现了当时的精神风貌。这些影像在“岳山造林展厅”展示,成为传承“岳山造林”传统的重要桥梁,激励新一代怀集人奋斗拼搏。

从岳山的林海到下帅的茶田,变的是发展方式,不变的是奋斗底色。省监狱局与珠影集团驻下帅帮扶工作队用行动证明,“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永远是照亮前路的灯塔。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帮扶干部与乡亲们正共同栽种着乡村振兴的“常青树”,让绿色发展的画卷在壮乡瑶寨徐徐展开。  

(谭上洲 林镇辉 胡俊杰)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