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乡村振兴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贵州贵阳市花溪区:“三突出”推动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民生网2025-07-29 18:31:23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坚持标准不降、管理不松,遵循“配强、严管、用好”原则,以“选优派强、严管厚爱、作用发挥”三大环节为抓手,系统推进驻村帮扶工作,确保驻村干部真正把“接力棒”接稳传好。

选优配强,锻造乡村振兴“尖兵队伍”

好中选优。花溪区委高度重视驻村干部选派工作,区委组织部会同区农业农村局,统筹区直部门、乡镇(街道)全面开展新一轮驻村干部人选推荐,围绕驻村干部“6项资格条件”“10项负面清单”,构建“三看三谈”选拔机制(看条件、看履历、看实绩,集中谈、个别谈、电话谈),从区直部门、乡镇(街道)统筹精锐力量。本轮选派的驻村干部中,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占比达21.75%,配备畜牧养殖、农技推广等专业技术人员,形成老中青结合、专业互补的梯队结构。

科学组队。坚持因村施策、精准选派,综合考虑年龄、专业、经历等因素,注重结合村情实际,将熟悉党建工作的干部派往软弱涣散村,将政法系统干部派往矛盾突出的村,将熟悉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的干部派往脱贫村和产业基础薄弱的村,通过深入分析、精准搭配,科学组建23支驻村工作队,覆盖全区9个脱贫村、1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8个软弱涣散村及4个重点任务村,推动帮扶力量与振兴需求契合。

平稳交接。通过精心组织岗前动员培训,召开新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岗前动员培训会,69名驻村干部分赴全区23个村(社区)接过驻村“接力棒”,开启驻村新篇章,新老队员同吃同住15天,通过“老带新”言传身教,确保工作不断档、帮扶可持续。高坡乡五寨村原第一书记离任前,将长期为老人代购药物的任务传递给新任第一书记,延续帮扶工作温度。

严管厚爱,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

明责定向。驻村干部到岗前,通过“一宣六帮”“三要点一清单”专题培训明确职责;到岗后,区委组织部全覆盖走访看望驻村工作队,乡镇(街道)通过召开驻村干部座谈会、见面会等,帮助驻村干部梳理任务目标、厘清工作思路,驻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共同制定发展清单。一项项发展措施、一张张任务清单成为本轮驻村工作的“航向标”。

全面保障。区委组织部坚持把保障驻村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除落实人身意外险、住宿用品、应急物资等基础配置外,持续发放驻村生活补贴。各派出单位认真落实项目、资金、责任、人员“四个捆绑”责任,及时到村走访看望驻村干部、调研指导帮扶工作,保障驻村工作经费。

精准指导。构建“区级统筹、乡镇主体、派出单位协同”的三级联动指导体系。每年开展全覆盖培训,通过专家讲理论、部门教业务、支书传经验等方式,上好政策、理论、实践、典型、廉政“五堂课”。邀请区纪检、农业农村部门领导同志及业务骨干、优秀第一书记等进行授课,帮助驻村干部提升纪律意识和业务能力。

善用赋能,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建强组织。聚焦“强双基”目标,驻村干部将组织关系转接至村,与村党支部同频开展组织生活。截至目前,已参与集中学习52次、领学41次,48名党员驻村干部查摆整改问题165个,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提质增效。

共谋发展。在产业发展中,驻村干部化身“桥梁”“智库”,深挖乡村资源禀赋。协助制定科学可持续的产业发展计划,派出单位主动到村调研,通过村级提需求、干部拉清单、单位做研判,制定“一村一帮扶计划”,推动单位资源转化为具体振兴项目。高坡乡街上村驻村工作队在持续擦亮“街上红芯”红米品牌基础上,拓展米酒酿造、芦笙制作产业,并依托“红村”资源发展红色文旅,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29.9万元。

解忧纾困。为推动驻村干部扎根一线,当好“民情联络员”,推行“民情日记”和“户户走到”工作法。到村工作以来,驻村干部全面深入村寨访民情、解民忧,制定个人年度任务清单和帮扶计划。截至目前,已累计走访农户1123户次,召开坝坝会、座谈会53场次,收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1个,参与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9起。

通过“三突出”策略,花溪区打造出了一支“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的驻村铁军。从精准选派到严管厚爱,从组织建设到产业赋能,驻村干部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并以实干担当书写着花溪乡村振兴的新答卷。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