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0 09:10:18
胡新,1963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书画世家,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秋田大学教育学部美术系。1999年至2002年于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师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曹力。现为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油画协会会员……胡新的作品90年代就先后参加日本各种大展,多次获奖,反响热烈,作品被众多国内外文化机构收藏。胡新也被收藏家视为“实力派”“潜力股”。无疑,一切荣誉都是对胡新“醉心绘事、倾情艺术”的褒奖,而收藏胡新的作品则是对他取得艺术成就的最佳肯定。
如果一一列举胡新的获奖和荣誉,那将是硕果累累的景观,可是,作为专业艺术评论工作者,如果仅仅停留于其获奖和荣誉,而反复赘述,必将在同行心目中留下偷懒之嫌,在此,笔者聊聊胡新的艺术本体,窥豹一斑,旨在引起更多学者的讨论。
与很多收藏家一样,笔者近些年也常看胡新的作品,除了新颖之外,从中似若感受到了一个矛盾体,一个“松弛”与“较劲”相统一的矛盾体。说其“松弛”是因为胡新的形、光、色、线都很清新、明快,也很优雅,说其“较劲”是因为胡新学得多、看得多、练得多、吸收得多、运用得也多,他不断地“使劲”,不停地与自己较劲、与绘画较劲,力图把“所观所览”与“所宠所养”统统融入绘画之中,直至把自己一亩三分地躬耕到极致,好像唯有如此,才对得起自己,才对得起自己那份情感。
胡新绘画作品
上:《畅想曲》
下:《海的回忆》
很难把胡新归为某一类画家,他的路子很广、手段很多,题材也不拘一格、不定一品。从他的画里,可以看到,他与毕加索较过劲,而毕加索在笔触里使劲,胡新则另辟蹊径在形式中使劲;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到,他与玛格丽特较过劲,而玛格丽特在形式中使劲,胡新则独出心裁在表现元素中使劲。当然,古典主义的扎实、印象派的微妙是胡新的基础,他必须“使劲”打好基础,而抽象主义的想象、表现主义的意识则是胡新的情感所在,每当心有所适,意有所遣,他就让情感在笔触中流淌,尽情、尽心、尽意。
纵览胡新的绘画,可以看到,他立基于扎实、微妙的绘画基础,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本能的意识,表达充沛的情感,而生发于绘画。同时,胡新又吸收日本现代绘画的清雅,中国画的诗意和文心。由此,胡新的绘画就很有意思了。
胡新很聪明,他总是以现代绘画理念从中西传统之中筛选表现元素,筛选出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现代表现元素,同时,他又立足于中西传统文化之中,汲取中西文化艺术的滋养,从中提取符合东方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元素,并将“东西文化艺术、传统与现代文化艺术”结合起来,从而让作品亦新即古,即古亦新,既保持着传统绘画艺术的观念和内涵,又保持着现代性的审美实质。
胡新血脉之中似若天生流淌着文化艺术基因,对绘画,他很敏感,也很痴情,读书、读画,世界的、中国的,一切艺术形式他好像都很在意,他也很容易就能捕捉到为我所用的艺术语言,并根据自己的特点生发为自己的表现形式,所以,他拥有了很多表现元素,手法也很多。正因如此,与很多画家相比,胡新也就显得更高明一些,很多画家愿意画的都是熟练的,不愿意画的都是生疏的,而生疏的也都是难以做到的,难以做到的也都是有挑战性的,于是,很多画家总是停留在温柔乡里,既不敢往前,又不甘后退,长此以往,固化了,僵死了,也就只能在熟练中重复过去,而胡新则因为手法多样、艺术多元,也就常画常新,越画越有动力、越画越有内涵。所以看胡新的画,总是给观者带来惊奇,那惊奇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共性,意料之外是个性。
胡新绘画作品
上:《未来》
下:《休闲的生活》
比如《遛狗》这幅油画,不看原作,仅看图片,还以为这是一幅水彩,或者是一幅以应会感神的中国写意画,线条、色彩、形态,很轻松,很洒脱,寥寥数笔,一切物象神形迥出。人物、动物、灯塔、发射器、屋舍俨然、良田美景、阡陌交通,还有众多海洋生物,万象毕尽,内容丰富,神人假手一般,穷其造化,如果不标尺寸,笔者还以为是一副鸿篇巨制。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此幅作品主题为“遛狗”,人、狗却很小,仅置于画面一角,无意突出,却很亮眼,而中心位置则以海洋生物的盆景充盈画面,硕大无比,给人一种仰观巍峨之势,却又不觉得哪里不和谐,还充盈着无限的视觉张力,给人以辽阔的神游空间。此幅作品,乍一看还以为借鉴了玛格丽特的奇特意象,细看却不是,似乎吸收了达利的心里幻境,又不尽然,因为表现方式、艺术形态,还有激烈的、平静的、祥和的、温情的情感呈现,皆十分充沛,亦很饱满,比如拟人化的海生物,或怡然不动、或空游无依、或伸舒娴静,是画中物象,却是画家心境、情感,也是观画者的心境、情感。一切皆有,一切皆无,有与无之间,统合一体,很是意外,又很惊奇,意外与惊奇之间,融成精妙。诸如此类惊奇,比比皆是,诸如此类作品,胡新画了很多,琳琅满目。
当然,胡新的大画给人的惊奇就更多了。比如《变幻的空间》,胡新借助严谨的写实主义表现具象,却极尽天马行空的想象之力,升华为“表现主义”与“抽象形态”的艺术形式。
有人说“艺术就是未来的科学,而未来的科学却没有艺术的想象空间”。《变幻的空间》唤醒了笔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的,科学是艺术想象的实现,实现却没有想象的丰富,如登月球,缺少了嫦娥奔月诗意的艺术性,如探深海,失去了哪吒闹海艺术性的韵味。(诸如艺术化的科学,科学化的艺术,在此不做展开)。笔者想说的是,此幅作品,胡新凭借着丰富的想象,把一切想象都植入“大脑”之中,以“大脑”的容量容纳一切物象,而一切物象又通过艺术化的处理,在科学化的严谨之中,或略带夸张之法,或以穷尽毫厘的细节处理,展开、延伸,表现出“有意味的形式”,成为无限放大的艺术空间。
此幅作品,奇思妙想,海阔天空,工厂、家园、山川、河流、天地、云烟、飞虫、卡尺、螺丝,笼万物于形内,挫天地于“大脑”。此幅作品,天马行空,思逸驰骋,细节,生动而纵逸情感,略带夸张之处,神似而妙不可言。
也许胡新吸收了“超现实”“形而上”的意识形态,也许胡新吸收了“野兽派”“立体派”的表现手法,也许胡新断然否定笔者的“也许”,甚至因为笔者的“也许”而怒不可遏,暴跳如雷,然而,胡新的作品却着实若隐若现地存在着众多传统艺术符号,当然,也许胡新吸收了笔者从未见到过的艺术样式,也许那是他的独创,却契合了与历代名家艺法、艺理互通之妙。就此,笔者还曾邀约几位评论家“坐而聊茶”时,聊到了胡新的作品,他们一致认定为“超现实”或“潜意识”的成分较多,想必,“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笔者认同他们的观点,但不赞同,认同是因为从胡新的作品之中,可以看到现代绘画的各种表现形式,不赞同则因为从胡新的作品中看到的不仅仅是“观念”,而是支撑“观念”的技术,胡新的技术是扎实的,而扎实的技术源于手法的多样性、思维的活跃性。显然,“扎实的技术,手法的多样性”需要“精专久长”的艺术技法的锤炼,才能生发成“随心所取”的娴熟表现力,这需要与艺术“较劲”,需要与技法“较劲”,而“思维的活跃性”则依托于强大的大脑,才能使各种表现元素源源不断地从中调取出来,洋洋洒洒地转化成一幅幅精彩纷呈的艺术样式,温润观者,关照自己。
胡新绘画作品
左:《一域一世界》
右:《蓝色家园》
绘画是艺术家的表达,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的刻画,而是,迁想妙得之际,表达出自己的心境、情感、品味,更应该表现出不为人知的优雅,如其人、如其人生。毫无疑问,胡新的作品尽显其心境、情感、品味,更显其优雅的松弛感。想必,胡新一定是一位优雅而松弛感十足的画家,那是一份从容、一份淡泊,还有眼中的繁花似锦,胸中的波涛汹涌,所以,胡新才不受程式限制,不受传统程式限制,也不受中西文化艺术的限制,更不为艺术“观念”限制,尽管他的作品带有他人言中“观念”,却从不因他人之言而落入某种定式,而是借助某种艺术样式,把传统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各种艺术元素,表达出画的松弛、人生的优雅。
变才是不变的永恒。生活在才华与平庸齐飞的当代画坛,很多画家注定在焦虑中苟活,唯有极少数画家像珍珠一样光芒闪烁。无疑,松弛寻求突破,较劲而自我更新的胡新一定会为观众带来更多惊奇,而不断为观众带来惊奇的画家也一定能传得开、留得下。
由此,笔者也以轻松的表述方式表达对胡新绘画的认识,虽然滔滔不绝,却意犹未尽。
(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