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8-01 10:53:26
记者 徐佩玉
近期,由中国牵头制定的自动驾驶领域国际标准《道路车辆 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 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正式发布。记者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获悉,中国汽车标准国际化工作已由单纯采用国际标准向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与规则治理转变。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以及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技术、产品、资本和供应链全面出海,汽车行业对标准化的需求愈发凸显。“我国汽车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制定和应用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加强标准领域国际合作。”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表示。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为中国从“标准跟随”转向“规则引领”提供了机遇。汽车与相关产业技术加速融合,汽车产品研发及投放周期不断缩短,汽车技术、产品及功能迭代速度加快,技术、标准同步部署乃至标准先行的模式正逐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为汽车标准与国际对接创造了广阔空间。近年来,中汽中心不断搭建与“一带一路”国家汽车标准联通桥梁。例如,与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中乌电动车辆标准化专家组,累计开展9期共计38项电动汽车标准培训;助力中国成为摩洛哥电动车辆标准技术委员会成员,分享中国标准化建设经验;连续举办“汽车标准化国际青年工程师交流项目”,搭建全球性汽车标准化领域青年工程师培育创新平台。
目前,中国已牵头发布和在研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碰撞安全等领域近50项国际标准,牵头制定车—车通信国际规范、全球碳足迹核算方法并共同完成《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等10余项国际法规,中国方案成为全球技术治理的重要参考。中汽中心联合行业重点企业,成立了中国汽车标准国际化中心(日内瓦),成为中国标准化领域首个常设海外的专门机构,平台体系逐步成型。
安铁成表示,汽车标准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中国汽车企业融入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但也要看到,目前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市场探索仍处于初期,在加速出海过程中面临合规风险、利用国际规则和国外本土化资源开展标准国际化工作的经验和能力不足等挑战。
记者从中汽中心获悉,为加快构建促进和支撑汽车产业全球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中汽中心将立足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碳足迹体系建设等优势领域,夯实技术研究,深度参与协调,提升国际贡献。以智能网联、新能源为重点,系统有序提出并高质量开展国际标准制定,实现国内标准体系建设、国际标准法规协调、国外标准法规评议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充分利用贸易谈判、双边合作等各种机制,因地制宜开展标准经验分享、技术培训及人才交流。聚焦东盟、中亚、非洲等重点区域和关键技术领域,做深做实各项合作,强化汽车标准联通,助力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8月01日 第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