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访谈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访谈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对外发展

来源:人民网2015-04-15 12:17:01 中国 一带 发展

摘要:共建“一带一路”,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布局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中国对外发展又将迎来哪些机遇和挑站?

嘉宾:

丁一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共建“一带一路”,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布局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中国的对外发展又将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请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先生就“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对外发展与我们谈一谈。丁先生您好。

【丁一凡】

主持人好,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

“一带一路”是重大国家战略,除了“一带一路”外,我们还推出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中印缅孟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还有加快与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您认为,我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有什么时代背景? 

【丁一凡】

走出危机之后怎么发展的问题,最大的背景还是如何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大概从09年以来一直是萎靡不振,需求不旺。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过去我们经济增长从本世纪初以来发展的非常非常快,在很大程度上靠着这几个发达市场,欧洲、美国、日本,向他们大量出口而带动的经济增长。危机之后这些需求大量的停滞,所以有一段时间我们出口负增长很大,所以影响到中国经济增长,我们也需要有一个如何维持我们自己经济增长,我们确实采用比较大的财政刺激、货币刺激政策,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但是很大程度上还有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建设,靠这个维持,所以从这个里面其实得出了两个教训:
一是在对付危机的同时,要扩大投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没有扩大投资的时候经济走不出来后面危机的后果。
二是基础设施的改善,会为未来的经济奠定更好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更加雄厚。从这点出发,也是为了改变市场,我们提出来要向外发展,刚才说的这些东西,比如说中巴经济走廊这些东西,其实都有“一带一路”的影子在里面。实际上背后隐含的一个概念,我们现在如果不能依靠传统的市场我们要培育新的市场,新的市场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经济体,但是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有个很大的区别,发展中经济体没有那么大的消费市场,怎么样才能培育发展中经济体的市场,要靠我们的投资带动,我们帮助他们投资,他们也有这种需求,这些发展中国家他们经济增长中间遇到的一个很大的瓶颈,就是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基础设施的条件使得外来投资这些东西都不行。所以改善他们的基础设施,是他们经济增长的很重要的环节。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中国提出这个事情,既符合我们的利益,也符合他们的需求,所以从这个背景上讲是非常好的结合点。从这些东西提出来以来,虽然还没有大面积的铺开,还有待于未来的发展,但是其实已经见到一些成效了,比如说出口数据可以看出来,从结构上讲,我们的出口2015年第一季度的结构,如果说我们出口还是增长的话,对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要远远快于原来发达市场的增长,这个里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外投资,我们扩大投资,这些带来的直接后果,因为你去投资时会带很多东西去,投资过程中就会鼓励你的资本品和机器设备的出口,这些都是大大提升跟这些地区贸易的手段。

 

【主持人】

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上关于“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不绝于耳。您认为,我国在“一带一路”规划制定过程中,应怎样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向世界各国解释疑惑? 

【丁一凡】

挑拨中国威胁论主要从势力范围、集团利益这个地方跳动,主要来源应该是美国,因为他担心你发展出来以后你有自己的圈子,你有自己的朋友,你有自己的影响力,他们称作势力范围,这样就会影响他在世界上的所有一超独霸的垄断地位,他觉得受到这种威胁了吧。美国人对这个事情特别敏感。除了美国比较敏感以外,可能在亚洲地区日本也会比较敏感,因为日本过去有一种亚洲的发展战略,他称为雁行发展模式,就是他带头其他发展中国家跟着他一起飞,他就是带头的大雁,他现在很落后,慢慢的被中国超过,所以日本有一种威胁感,他觉得整个我在亚洲带头,带领亚洲国家增长的地位已经没有了,让位于中国了,所以中国所有的倡议和中国所有经济发展的倡议对他来说是一种损坏,所以他是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看中国的发展,日本也有这种担心,除了美国和日本,其他的国家更多的是一种欢迎的态度,比如说最近中国提出了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的建立的倡议,一下子就得到大部分亚洲国家和大部分欧洲国家热烈的欢迎,大家都愿意参加,都愿意成为创始成员,因为他们就是看到这样一个融资平台恰恰就是为了某种程度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帮助别人搞基础设施投资服务的。所以这样的话,某种程度上表现出这些国家参与亚投行的积极性,正好说明他们对“一带一路”的中国对外投资的战略计划抱有很大的好感,很愿意参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看出中国的计划和中国的倡议,应该是对世界经济新的贡献,是帮助别人帮助世界经济走出这种不景气的新的观点和新的做法。其实大家都有这种需求,所以中国的倡议提出来才能得到这么多的欢迎。 

 

【主持人】

路透社称“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新一轮开放和走出去的战略重点,您认为这会对中国对外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和作用? 

【丁一凡】

有几个例子,我觉得“一带一路”并不能说明它就是代表了中国全部的发展战略和全部的改革开放战略,但是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对外投资和对外发展的战略。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它是一种比较新的理念、新的概念,它有几层意思,一个就是说你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需要更好地接受你的投资国,更好地合作,你需要更好地考虑别人,怎么样使得这些东西成为双赢的游戏,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实际上这个事情不能做得那么没有计划,跟没头苍蝇似的。有时候人家说,中国政府干预太多了,应该鼓励私有企业出去。但如果“一带一路”也都采取这样做法的话,可能风险就非常大,因为实际上私营企业或单独的企业,都是以短期盈利或者时间最短盈利最大为目的,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开发成本还是其他都是比较短视的,所以会引起当地政府或者当地居民不好的反应。所以一定还是要考虑到比较长远的发展目标发展计划。 

在这方面,我一直主张我们应该更多的参考一下历史的经验,参考一下其他国家怎么做的,我们在这个方面可能考虑的还不是特别多。当年美国人在搞欧洲复兴计划的时候,俗称马歇尔计划的时候,他们做了很多工作,不是一窝蜂的让这些私营企业搞这些事情,而完全是政府控制,当时政府在国会下成立一个专门的班子,协调所有的美国援助欧洲的行为,美国援助欧洲所有的计划等于都是政府审批、国会单独审批的,然后他是知道做什么事情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能够一步一步的做这些事情,而且为了使得美国的援助能够迅速在西欧经济恢复中间起作用,当时甚至美国政府要求这些受援助国必须成立一个计划组织,就是我们现在特别批判的所谓计划经济的模式,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并没有遭到唾弃,大家觉得这个计划非常有效,所以像法国、西德这些国家,为了得到美国的援助,都成立了自己的计划署,计划署要摸清他自己经济恢复中有什么东西,缺什么东西,大概准备需要什么东西,在多少程度上能够让你的经济恢复起来,一步一步的,所有这些事情都是跟美国的班子互相配合做起来的,因为有了这种计划的班子,然后美国才给的这些援助非常及时,很快,一两年之内西欧经济迅速恢复起来。这些例子让我们应该知道,你如果要让这件事情非常非常有效率的话,你一定要知道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中的瓶颈是什么,你要帮助他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发挥出这些经济原有的比较优势,让他们迅速的发展起来,如果比较盲目的凭着你的一厢情愿投资的话,可能适得其反,不一定能够使得当地的经济优势发挥出来,反而会造成当地居民的不满意,这是一方面。 
还有你要让你的事情成功,你要收买人心,当年美国就专门搞了很多很多计划,比如说他有很多是赠款,还有更多的是贷款,这个贷款出去了帮助人家发展起来以后,按理说这个贷款就要还了,但是美国人很聪明,他说这些贷款实际上贷给这些国家反过来还是买了美国的机器设备,所以等到这些国家开始还美国贷款的时候,美国说我不急,我把这些贷款在当地建立基金会,来资助当地居民学习管理什么的,最后这些基金会当然成了培养当地的知识精英亲美势力的办法,所以后来这些基金会成为美国所谓软实力重要的组成部分,确实在某种程度在欧洲建立起了一套有利于美国进入这些社会的软的机制性的东西。这些事情其实也都给我们提了醒,我们在海外投资不仅仅是建条铁路,还要培养人才,还要树立对中国友好的这些形象,这些事情也是需要我们在投资过程中同时实现的,这些背景也都需要我们在“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不断的注意。

 

【主持人】

美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与多个国家谈了各种各样自贸区,在您看来,我们的“一带一路”与美国版的自贸区区别是什么呢?

【丁一凡】

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是有一个根本的区别,自贸区认为经济增长、走出危机只要自由贸易就行了。其实我们知道自由贸易现在在全球范围里已经非常普遍了,即使WTO的多哈回合谈判没有达成结果,现在也已经非常非常自由了。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你再继续推行自由贸易,在多大程度上还能够使得世界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其实是值得怀疑的。且不说很多发展中国家还对美国继续推行所谓更多的自由贸易区抱有很大的怀疑态度,就是亚洲很多国家,虽然是TPP的参与者,但是他们就怀疑这个事情,如果同意了这些条件,加入了所谓高级自贸区的话,对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是不是会有更大的损害?是不是只让美国的跨国公司获得更多的利益?他们是抱有很大的怀疑态度。

另外,要从纯贸易的理论上讲,美国现在搞的这套东西也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因为无论他在亚太地区搞TPP,还是跟欧盟推行所谓的TT,TT就是TTIP,在这个方面他们都有一个很大的困难,他们都在搞一些排他性的贸易区,搞排他性的贸易区这个事儿对于走出危机来说是于事无补的,甚至是有害的,其实之所以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都有一种搞贸易集团的背景在里面,也就是说,其实之前都有某种程度的世界经济危机了,怎么走出危机呢?大家就进入了互相货币贬值、货币大战,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都是在这种过程中间,一些国家集团拉帮结伙,互相搞所谓排他性的贸易集团,最后贸易集团之间爆发武装战争,就成了大战了。所以搞排他性的贸易集团在经济危机之后是不利于走出危机的,因为现在的经济危机动不动就是全球的,越搞排他性的贸易集团越会把各种各样利益对立起来,就会造成无法解脱,最后就是靠战争解决问题。
所以,美国似乎根本没有吸收历史的经验教训,还在走这条老路,这个东西是走不出来的,搞排他性的贸易集团,且不说还有很多国家对这个持有怀疑态度。而中国的态度是比较开放的,有包容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比如我们搞“一带一路”,我们欢迎其他国家都参与这个事情,我们搞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完全是开放的,我们邀请所有国家都参与,开始是邀请了美国和日本参加的,是美国和日本拒绝了参加亚投行,反倒是欧洲国家积极踊跃的参与了这个事情,所以我们一直在主张建立一种包容性的,谁都可以进来的一种国际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机制,比如在亚太地区,我们成立一个整个亚太自由贸易区,而不是美国搞一个TPP。所以我认为中国建一个中国的倡议,其实是更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他提供了一种在过去历史的基础上我们要吸收过去的历史教训,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全新的未来的国际合作的发展蓝图。所以,我觉得中国的想法和中国的建议要比美国的高明得多。

 

【主持人】

机遇总是与风险并存,在促进“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我国和其他沿途国家会遭遇哪些挑战,需要克服哪些困难,怎么样解决呢?

【丁一凡】

我刚才其实在前一部分已经讲到了一点,所谓风险和挑战,最大的问题是我们不理解别人,我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方法行事,这个其实我们在外面投资的有些计划里已经看出了一些端倪了,比如说中国企业他会觉得我是来投资的,我是给你带来了经济发展和就业的,自己觉得很了不起!就会不太照顾当地人的心情和当地人的需求。其实你要明白你是在别人的土地上,你是在别人的市场上作业,你实际上享受了别人让你进入这个市场的好处。可是我们很多企业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我想当然的给你带去了好处,所以我想怎么做,你就应该怎么听。然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又不太理解别人的文化背景,当地的传统习惯,所以就会产生一些碰撞,这个事情确实反映了中国对外投资的时候,确实要抱有一种比较谦虚的心态,然后更多的了解别人,更多的了解别人的需求,然后怎么样把别人的需求和我们的需求嫁接起来找到共同点,才能让这些项目成功,否则的话就会有可能在当地遇到想不到的困难最终失败。我觉得这是最大的风险,当然还有其他的各种各样的风险,比如有价格风险,我们干这个事情的时候,有些开发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些资源开发之类的,但是资源价格是变化很大的,所以要考虑到投资时候的债务问题和未来利润之间、货币之间,这些事情都是经济上的风险;作为企业来说要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微观的风险。但是宏观的来讲,我觉得就是要考虑到政治关系、政治安全、政治稳定,我们要使得我们的“一带一路”对外投资的这些战略能够有利于所在国、吸收中国资本国的政治形势的稳定、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改善等因素综合考虑起来,否则的话风险就会积累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主持人】

再次感谢丁先生接受我们的采访,网友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再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