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公交车“送快递”,多地探索城市物流配送新模式

来源:民生周刊2025-08-03 11:27:58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日前,广东深圳宣布将探索利用公交场站、车辆、人员等资源,协同推动城市自动配送加速发展。深圳的做法并非孤例,今年以来,多地试水“公交+物流”融合模式。

如河南郑州公交与顺丰速运携手探索“公交+物流+生态”跨界融合。四川成都公交集团与京东物流签约,计划利用公交闲置场地加密物流网络。湖北襄阳公交则与邮政公司联合开通6条“同城半日达”专线。

这种深度合作模式,为全国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模式创新,全国试点的多样化探索

郑州的跨界合作体现“民生温度”。7月初,郑州公交集团与河南顺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创了“白天载客,夜间拉货”的公交资源复用新模式。

有网友点赞称:“一辆公交,白天拉人,半夜拉货,郑州公交这招穷则思变,不仅自救,还给全国同行树立了榜样。”

更早的探索已在襄阳落地。今年4月,襄阳公交与邮政公司联合开通了6条“同城半日达”专线和1条“乡镇客货邮”专线。通过“客货邮”模式,襄阳市区居民上午下单,下午就能收到快递,费用仅需7元起步(2公斤以内)。

曾经单一的公交场站正在全国范围内经历一场“功能变革”。在深圳,巴士集团开创性地盘活利用遍布全市的公交场站网络资源。通过“网格化场站管理”,这些场站变身为无人物流小车的补给站和区域中转枢纽。

无人物流小车的充换电、停放调度、应急保障等需求被整合纳入巴士安全员的日常巡检体系,实现“一站多能、一网统管”。静态的公交基础设施由此转变为动态智慧物流网络的“活节点”。

郑州公交拥有136处公交场站资源,顺丰正主导设计将这些场站改造为兼具“公交转运+顺丰城市分拣”功能的多功能综合物流枢纽。顺丰还探索将公交场站作为物流无人机起降点,进一步扩展其物流网络的立体维度。

成都公交集团则计划开放闲置场地,为京东物流在成都地区的网络加密提供空间支持,同时合理调度公交人力资源,补充物流运力高峰期的供给缺口。

技术赋能,智慧物流

“公交+物流”模式的顺畅运行离不开技术创新支撑。

在深圳,某科技公司的L4级无人驾驶技术成为关键引擎。这些无人物流小车作为“微循环网络”,依托公交场站网络在各区开展测试性运营,高效破解城市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

深圳巴士集团为保障新模式运行,创新性地规划了六大角色定位,即线路规划师、服务总管家、安全守护者、智慧护航员、政企联络员和资源大后方。该集团利用公交大数据和路网知识提供最优配送线路方案,并通过智能平台24小时实时监控无人车运行状态。

针对无人车运营中的突发状况,深圳东部公交整合130个场站资源,组建842人维保团队和258人应急队伍。这一体系可实现小问题5分钟线上响应、30分钟内应急处置人员到场处置,大幅降低运营风险。

在襄阳,市区通往乡镇的公交车上设置物流物件专区,在公交枢纽站集中分拣,由驾驶员正常运送至乡镇,再由当地快递工作人员分发。这种“客货邮融合”模式打通了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通道。

转型之路,公交企业多元突围

多地公交集团主动探索“公交+物流”模式背后,是传统公交行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压力。2024年,深圳巴士集团年度报告透露,公司正持续发展“公交+市场化多元业务”,全年公交市场化收入占比已从2023年的4%提升至2024年的11%。

2025年,深圳巴士集团明确将加快拓展“公交+物流”业务,持续探索低空经济、数智应用等创新产业赛道。这种转型不仅为企业创造可持续价值,更为市民带来更便捷、高效、绿色的生活服务体验。

在郑州,公交正处于向“城市综合服务商”转型的关键期。与顺丰的合作将推动公交集团从单一公共交通服务商向城市交通综合运营商的战略转型,成为郑州建设现代化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抓手。

河南顺丰负责人表示,除了场站合作,双方还将在人力、车辆以及车辆维修保养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各地试点的初步成果已显现多重价值。

盘活存量资源方面,郑州公交将300辆闲置夜班车转化为物流运力,深圳则让静态场站成为动态物流网络的“活节点”,大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物流成本方面,襄阳“同城半日达”服务将市区同城投递费用降至7元起步。深圳通过无人配送有效分担了传统人工在高温、高负荷环境下的压力。郑州则缓解了顺丰在市内运力不足的状况,降低同城配送成本。

配送效率上,襄阳构建的“半小时同城配送圈”极大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深圳无人车高效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成都则通过公交人力调度补充物流运力高峰供给。

对于公交企业而言,市场化转型成效明显。深圳巴士集团市场化收入占比一年内显著提升,郑州公交通过资源复用降低亏损压力,成都则通过公交闲置场地和人力资源创造新价值。

公交场站夜间灯火通明,公交安全员正为一排无人配送小车进行充换电作业;乡镇公交司机将最后一个包裹交到快递员手中,结束了一天“客运+物流”的双重使命;快递公司调度中心大屏上,几百辆公交的夜间运力被纳入同城配送网络。

随着各地试点深入推进,“公交+物流”融合模式展现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广阔前景。这种深度合作模式,也为全国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探索出新路径。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6期、8月4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