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领导干部谈民生|安徽合肥长丰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卫:数字化驱动县域经济三级跳

来源:民生周刊2025-08-03 12:10:58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短短十余年,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实现了三级跳:2012年脱贫摘帽,2016年入围全国百强县,2024年GDP破千亿元。

2024年,长丰县实现“五个千亿”目标——GDP过千亿元、拥有千亿级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群、涌现千亿级镇、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

兴业强县,长丰的密码是什么?“以数字化为引领,长丰县实现了制造强县、科创强县、农业强县协同发展,并以经济大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完善、人口人才集聚和城市形象蝶变。”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长丰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卫说。

李卫

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半源自草莓产业

作为“中国草莓之都”,长丰县草莓种植面积稳定在21万亩,年总产量36万吨,年全产业链总产值117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半来自草莓产业。

通过建立“数字草莓”大数据中心,长丰县实现物联网、人工智能与草莓种植深度融合,构建起产业布局、病虫害识别、水肥管控、质量追溯、销售网络“五图合一”的“五化”体系——资源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管理精准化、服务远程化、质量监管网络化。“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长丰县实现亩均增产15%、亩均节约农资人工成本800元、亩均增收4000元。全县草莓年总产值60亿元,产业链年产值117亿元,惠及人口36.6万人。”李卫说。

“数字草莓”是长丰县推动数字农业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长丰县推动数字农业项目,不断迈向农业现代化,利用科技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为契机,通过构建“三位一体”智慧农业体系,实现草莓产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打造出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智慧农业样本。

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长丰县依托智慧农业谷,设立农业大数据、土壤检测中心等六大研究中心,发布“神农操作系统”,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73.7万亩、产量66.5万吨,实现连续5年“双提升”(粮食播种面积提升、产量提升)。

坚持“制造强县”,通过“四化融合”推动制造业升级

今年2月17日,长丰县召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暨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大会。会上,长丰提出将对标世界级标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

发展汽车产业,长丰有着深厚的产业积淀。20世纪90年代,长丰就建设了江淮配套园,逐渐集聚起140家配套企业。2021年,比亚迪、中创新航等4个百亿级项目相继落户长丰,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除了拥有深厚的产业根基外,长丰更有着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方向,长丰2024年产量达95万辆,有效带动了皖北乃至皖南多个县域相关配套产业发展。

坚持“制造强县”,长丰县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四化融合”推动制造业升级,其中工业互联网是核心引擎。在工业领域,长丰县建设了省级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产销合作、科技人才、金融产品、科技成果转化、多类型大模型应用等服务功能。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推动下,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趋势。2024年至今,长丰县有96家企业改造升级,培育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智能工厂3家。

实现了从科技创新“洼地”到“高地”的蜕变

长丰县始终将科技创新置于核心位置,牢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了解决县级层面科创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长丰县建立了县委科技委牵头抓总、科技局推进落实、事业单位服务市场、科创集团服务平台、科创基金引育产业的“五位一体”工作体系,摸索出了一套“三管齐下”的办法。

通过和大学、大院、大所、大企业联手合作,长丰县努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依托宇桥生态科技园、双凤智谷、工投智谷等科创载体,聚焦不同领域产业发展。优化中科智慧农业谷、合成生物创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等16个科创平台的功能。目前,已经吸引两个院士团队在县里设立研究院。

值得注意的是,合肥未来大科学城2/3的区域在长丰县,航太雷电、先进光源、超级陶瓷等“国之重器”先后落地长丰县,为持续创新注入了源头活水。

为壮大科技企业规模,长丰县实行“科技副总”制度,优化“揭榜挂帅”机制,打出组合拳。截至2024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818户,实现两年翻一番。实施研发“双清零”行动,扶持32家亿元以上企业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拉动全县研发投入增长率达到84.7%。

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长丰县专门组建了科技招商专班,先后拜访清华、北大等45所顶尖高校上百次。“2024年至今,长丰推动成果转化成立企业96家,通过科技招商落地35个项目,带动400多家各类市场主体。”李卫说。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6期、8月4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