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抗战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山东乐陵市:做好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文章

来源:民生周刊2025-08-03 12:16:26

民生周刊记者   贾伟

“没有人家,哪来咱们的幸福生活?”这是山东德州乐陵市花园镇政府退休干部万金河常对家人说的一句话。

万金河义务为6位无名烈士守墓40多年。如今,无名烈士遗骸已迁葬至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烈士碑林。每年清明节,万金河会带着家人前去扫墓,把烈士们的抗战事迹讲给儿子、孙子、曾孙子听。

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的乐陵市与河北省相邻,曾是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核心区,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战第一枪。乐陵小枣种植历史悠久,这里有“中国金丝小枣之乡”美誉。近日,民生周刊记者踏上这片红色热土,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记录枣乡人民以实干担当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学生们在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向烈士墓敬献鲜花。

“每一次驻足都是对历史的回望,每一次凝视都是对革命先烈的致敬”

万金河衣着朴素、身材瘦削,虽年过八旬,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万金河从小就听村里老人说,有6位无名烈士埋葬在村子东北角,他们是铁营洼突围战中牺牲的抗日英雄。

时钟拨回到82年前。当时,万金河所在的南营村名为铁营村(1958年铁营村划分为西营村、东营村、南营村),是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三军分区机关所在地。因地势低洼,铁营村一带被称为铁营洼,铁营村是铁营洼的中心村落。

1943年2月3日,为了抓捕八路军干部,日伪军分头从天津、济南、德州等地纠集了2万多兵力,动用了200多辆汽车和装甲车,远程奔袭而来,以铁壁合围之势扑向铁营洼,而八路军仅有400多名战士。

战斗异常惨烈,从凌晨3点一直打到傍晚。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日军,八路军战士顽强抵抗,除十几人突出重围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牺牲的战士中,有6人无法确定姓名,更无法联系到他们的家人,村民们将他们安葬在村里。

万金河上学后,每逢清明节,老师都会带着他们为无名烈士扫墓,并讲述抗战的故事。1970年,万金河担任铁营村联办中学校长。老校长拉着他的手叮嘱道:“这几个娃这么年轻就牺牲了,找不到家人,咱们要替他们的家人照顾好他们。”

老校长的话深深地刻在万金河心里。自此,他几乎每周都去烈士墓地,清明添土,夏时防涝,还要防虫洞。烈士碑是他带着学生立的,“每个学生都从家里带来一块砖,才凑齐了立碑的材料”。

2015年6月25日,在当地政府协调下,无名烈士的遗骸被迁葬到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烈士碑林。烈士们有了“家”,万金河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在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展柜里有一组特殊的文物:56个大小不一、锈迹斑斑的弹头和弹片。

这些弹头和弹片都是万金河整理烈士遗骸时发现的,“每一位烈士身上都有很多弹头和弹片,有位烈士身上竟然多达34片”。

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共珍藏了1000余件馆藏文物。“这些珍贵的文物生动展现了冀鲁边区军民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在这里,每一次驻足都是对历史的回望,每一次凝视都是对革命先烈的致敬。”乐陵市冀鲁边区革命教育基地管理中心主任高勇说。

“看到真实的土枪土炮、发黄的旧照片、破旧的草鞋和衣服,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一定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乐陵市阜盛小学三年级八班学生王梓名说。

如今,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已成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先后荣获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统一战线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每年吸引近20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乐陵市千年万亩枣林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金丝小枣成为当地的“致富枣”。图为骑行者在万亩枣林骑行。

冀鲁边区军民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伪军,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黄夹镇东大桑树村是鲁西北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这里曾是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村里保存着多处革命遗址。

驱车来到村里时,正下着蒙蒙细雨。一下车,就看到矗立在村口的一面“黄夹起义”浮雕墙,庄严肃穆。

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六团团长杜步舟高举大刀,站立中间,战士们有的振臂高呼,有的手拿长枪,有的紧握钢枪,每个人都表情坚毅。

走进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冀鲁边军区)司令部旧址,这座简陋的农家小院曾是冀鲁边区军事指挥中心所在地,上百场战斗命令从这里发出。

隔条街有一处青砖老房子,曾是北海银行冀鲁边区分行所在地。1941年,第一批加盖“冀鲁边”印章的北海币在这里印制,为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金融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七七事变爆发后,负责筹建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的马振华与时任乐陵中心县委书记杜步舟商定:在日寇到来前发动民众,组织抗日武装,举行武装起义。

杜步舟以“乡村自卫队”为名,组织村民拿起武器保卫家乡。随后,在黄夹镇北街竖起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六团大旗,旗上写着:好男儿上前线誓死不当亡国奴。

160多名战士,60多支步枪、5挺土炮、50把大刀……杜步舟等人发动的黄夹起义,成为冀鲁边区抗日武装起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津南工委领导发动的冀鲁边区抗日武装起义,成为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人民抗日武装起义。

除了冀鲁边区抗日武装起义,冀鲁边区军民还创下了另外3个第一: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关内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乐陵县抗日民主政府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个县级人民政府;冀鲁边抗日根据地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冀鲁边区以乐陵为中心,东临渤海湾、西接津浦铁路、南濒黄河、北到天津独流减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期间,冀鲁边区军民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伪军,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乐陵市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换换介绍。

据不完全统计,冀鲁边区共有90多名县团级以上干部、10万多名战士及民众牺牲,涌现出黄骅、杨靖远、杨忠、马振华等为国捐躯的英雄楷模。在民政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的3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冀鲁边区有36人。

冀鲁边区军民用生命与鲜血铸就了“敢为人先、大爱为国、不屈不挠、团结奉献”的抗战品格。“身处新时代的我们,更要继承和弘扬冀鲁边区军民抗战品格,从中汲取奋进力量,以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投身到各项工作中。”乐陵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杨大为说。

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金丝小枣看乐陵,乐陵小枣看朱集。仲夏时节,漫步朱集镇枣博园,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再过一段时间,红彤彤的小枣将挂满枝头。

“乐陵小枣皮薄肌丰、核小肉厚,咬上一口甘甜香脆。营养和药用价值也高,被誉为‘枣中之王’。”朱集镇大常村党支部书记赵云海说起乐陵枣来滔滔不绝。

“这些枣树由村党支部领办的红枣合作社统一种植、管护、销售,让枣农变股东、领分红。另外,市林业局的专家定期过来,手把手指导枣农科学防虫、防病、除草。”赵云海指着身旁的枣树说,“合作社已经跟附近的枣制品加工企业签订了购销合同,收购价格有保障。”

目前,乐陵市拥有枣制品加工企业19家,主要加工产品有夹心枣、枣饮料、浓缩枣汁等。同时,建有红枣交易市场两个,红枣经销电商企业6家,各类红枣制品网店、微商2000多家。全年销售红枣及红枣制品1.5亿斤,年销售额8亿元,其中线上销售4.3亿元。小枣交易市场年交易量4000万斤,年交易额2.6亿元。

近年来,黄夹镇梁锥希森新村形成了种植养殖、饲料加工、循环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村集体年收入约20万元。“家家住别墅,村民就近就能找到工作,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梁锥希森新村党支部书记张洪侠说。

铁营洼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旱不涝收碱疙瘩。”这曾是铁营洼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铁营镇利用低效土地,建起乐陵市循环经济示范园,成为产业集群、项目集聚、用地集约、生态集成的全产业链智慧化工产业园区。

山东安舜制药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驻园区的药企之一,如今已成长为年纳税额过亿元的企业。截至目前,园区统计在册的企业共计68家,其中化工企业25家、医药企业6家、规上企业26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

乐陵市通过结合千年红枣文化和冀鲁边区红色文化,积极打造“双红”文化旅游品牌,构建区域性文化旅游高地。就在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一旁,一座规模宏大的乐陵影视城拔地而起,当地实现了“影视+文旅”多元融合发展,让“跟着电影去旅游”成为新风尚。

边区不老,风华正茂。如今的乐陵市,一方面持续挖掘和丰富冀鲁边区红色文化内涵,以红色赋能高质量发展,讲好新时代冀鲁边区故事;另一方面以“农业筑基、影视引流、文化增值、旅游变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已到耄耋之年的万金河始终初心未改,他告诉记者:“只要我还能动,就一直会给烈士们扫墓。”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6期、8月4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山东乐陵市以红色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主题)做好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文章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