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民生调查·新闻回放|四川省合江县禁渡停航是否“因噎废食”?

来源:民生周刊2025-08-03 12:52:29

编者按

2013年6月3日,泸渝高速通车,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境内通了高速公路,也有了两座横跨长江的高速公路大桥。随后,合江县政府发布“禁渡令”,全面取消该县长江航段所有客渡、车渡船舶,撤销该县长江段所有客运渡口。

2014年,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连续收到合江县群众来信,反映当地政府禁渡停航给沿江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当年4月,人民日报记者前往合江县调查并刊发报道。

2015年1月14日,白沙至牛脑驿渡船复航;2015年1月27日,枣林桥至龙滩咀、罗九溪、立石子的横渡和区间航线复航;2015年2月9日,榕山至白米老渡口渡船复航。此次复航,基本覆盖了原有长江合江段的客渡航线。

10年之后,今年以来,合江县白沙镇、大桥镇多名群众向民生周刊杂志社反映,随着2023年5月神臂城长江大桥竣工通车,合江交通部门、白沙镇政府随即取消了开通多年的横渡,此举和当年一样,又给白沙镇、大桥镇两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和不便。

近日,民生周刊杂志社派记者前往合江调查采访,并请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就群众反映问题进行了点评。为了让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此事背景,同时转载2014年、2015年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

借口安全取消渡船,不管群众是否方便。四川省合江县——

禁渡停航是否“因噎废食”

最近,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连续收到四川合江县群众来信,反映当地政府禁渡停航、给沿江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4月17日,记者辗转来到四川泸州市合江县调查采访。

合江地处川、渝、贵结合部,两川交汇,依山傍水。红军长征途中,四渡赤水书写了不朽传奇,赤水河就在这里汇入长江,合江由此得名。自古以来,长江两岸群众都是靠摆渡过江,往来频繁。

数万群众“要过河”

与合江县城隔江相望的清代白塔,矗立在长江北岸满目苍翠的竹林丛中,是合江古县城地标性建筑。记者来到白塔下面的白米镇龙滩嘴码头,目测这段江面,宽三四百米,风平浪静,对岸是羊嘴码头,街上几层楼都看得清楚。

余志明老人是龙滩嘴码头旁边碾子磅村3组村民,曾当过21年生产队长。“原来坐渡船过江,花一块五毛钱,五六分钟就能到对岸县城。”余志明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有客渡和车渡。去年6月,渡船停了,说是开通了高速公路,可以坐车到县城。“你不晓得坐车有多麻烦!最近的也要绕20多里的路,等车、赶车要两三个小时,老百姓意见好大哟。”

住在龙滩嘴码头岸上江北客运站对面的退休职工江北平,是1976年从县城到这里插队落户的知青,娘家人和儿子全家都在城里。尽管隔着一条江,但几十年来坐船往返很方便。去年6月,“禁渡令”彻底打乱了她的生活。她血压高,坐车呕吐得厉害,孩子们回来也不方便,种的蔬菜、水果运不出去,只好自产自销,甚至烂在地里。“本来城乡差距在逐渐缩小,现在不让过河,差距反而越来越大,政府咋就不能多为群众想想呢?”

龙滩嘴码头下游几百米处,河滩上杂乱停放着十几条废弃的渡船。这些船原本属于合江县航运二公司(以下简称二航司),承担着全县沿江百里6个渡口、12个码头短途客运、摆渡过江任务。去年6月,合江县政府发布“禁渡令”后,二航司的十几条渡船,有三条船被县交通运输局“做主”移交给民强公司,继续在赤水河醒觉溪和先市渡口从事客渡业务,其余的都被强行拖到这里,准备全部解体处理。

二航司职工梁德英告诉记者,已经有两条船被拆,在职工的强烈反对下,剩下这几条船暂时保留下来,被弃在河滩地上风吹日晒,洪水期即将来临,这些船没采取任何固定措施,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公司职工对县政府及交通运输局插手企业运营、违规强行解散集体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行为极为不满。”梁德英说。

龙滩嘴码头下游几公里处,是白米镇史坝村老渡口,江对岸是榕山镇。从地图上看距离不远,但开车要绕经白米镇,走了30多公里,车不能再往前开了,又步行两三里,才来到老渡口附近。村民听说有记者来采访,呼啦啦地围上一大群。他们讲的四川方言很难懂,但诉求简单明了:“请开渡船!我们要过河!”

史坝村11社村民胡才良种了30多亩地,有水稻、玉米和柚子。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坐船来回3元,把柚子挑到对岸榕山镇上,一斤能卖11块钱,一年收入两三万元;现在不能坐船过江,村里不通公路,车子开不进来,真龙柚两块钱一个都没人要,几乎断了收入来源。

安全岂是“挡箭牌”

万里长江,黄金水道,在合江境内呈“U字形”蜿蜒流淌。2013年6月3日,泸渝高速通车,合江县境内通了高速公路,也有了两座横跨长江的高速公路大桥,人民群众欢欣鼓舞。

然而,时隔不到一周,合江县政府发布“禁渡令”。2013年6月9日,合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合江县长江航段客渡车渡船的通告》(合府发[2013]48号)称:“泸渝高速公路已全面通行,根据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全面取消我县长江航段所有客渡、车渡船舶,撤销我县长江段所有客运渡口。”

合江县政府出台“禁渡令”的政策依据是否充分合理?合江县白沙镇、大桥镇群众代表到四川省有关部门上访,得到的答复是:省里根本没有批准停止长江客运和长江横渡封航的文件,谁说的就叫他拿文件出来验证。

4月21日和25日,合江县先后给本报发来两份说明材料。材料称,2013年5月11日,泸州市泸县桃子沟煤矿发生安全事故,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要求从源头上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按照省市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的要求,经过仔细排查,认为长江客渡运是我县多年来存在的最大源头性安全隐患,“6·22”和“8·2”两次重特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血的教训,给合江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从政府通告到官方说明,合江县反复强调“安全”二字。那么,合江两次重特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是如何发生的?为何都发生在合江?

2000年6月22日,合江县榕山渡口发生特别重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死亡130人。2002年8月2日,榕山渡口附近再次发生客船翻沉事故,死亡25人。

据了解,合江发生“6·22”特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榕建”轮长20多米,人员超载达116%。公安机关认定引起该事故的人为因素主要有:严重超载和船顶棚上违章载客、载货;冒雾航行;驾驶员临危措施不当。时任交通部部长黄镇东说,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不到位,并严厉发问:“为什么在超载这么严重的情况下还敢冒雾航行呢?船长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胆子拿几百人的生命当儿戏呢?县乡政府的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制是怎样落实的?”事发后,包括时任合江县委书记、县长以及榕山镇党委书记、镇长在内,18人受到撤销职务或开除公职处分。

“合江再也经不起发生水上安全事故的打击了!”合江县白沙镇政府一位陈姓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于是,泸渝高速和两座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成为合江县委、县政府领导排除渡船安全这个“让人担惊受怕的心头之患”的契机。“坐船不安全,难道坐车就绝对安全吗?”当地有群众质疑:“与其说领导要为老百姓保‘安全’,不如说是为自己的‘官帽’保安全。”

生命安全,重于泰山;政府职责,重在监管。但若把“安全”当作挡箭牌,把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渡船航运一禁了之,是否有“因噎废食”之嫌?

如何解决“出行难”

长江北岸的合江县白沙镇是千年古镇,唐朝时合江县城就在这里。白沙镇与南岸大桥镇牛脑驿隔江相望,每年从白沙—牛脑驿渡口过江者超过20万人次。

去年6月9日,合江县政府通告称,“所有通往江北方向的车辆、行人,请选择康博大桥和波司登长江大桥通行。同时,现已开通县城南方公司客运站,客运线路经白米、望龙、白沙、参宝、焦滩。”

家住南岸大桥镇望龙山村的邬伦华,需要经常往返白沙—牛脑驿渡口。他给记者画了一张草图:从南岸牛脑驿到北岸白沙镇,原来坐船过江5分钟就到了,船费1.5元;现在赶车经佛阴、合江,过高速公路大桥,再经白米、望龙到白沙,最快也要两三个小时,单程车费17元。

家也是南岸大桥镇的先德蓉在白沙镇开店做生意,还在镇上买了房。她指着南岸一处白墙青瓦的房子告诉记者,她家就在江边,原来傍晚收摊了,还能坐船回去帮家里老人干农活,现在坐车不方便,今年清明节都没法带孩子回去给祖先上坟烧点纸。

合江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为解决群众“出行难”,县里想了不少办法,作出很大投入,规划“以路代航”。比如,在规划泸渝高速公路时,请求相关部门同意在大桥两侧设置人行通道,为此增加投入8000万元。后来,为解决客渡运取消后长江沿线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需求问题,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调整开通新客运线路,安排江北客运站至县城客车,开通白沙至牛脑驿的专线客车,通过政府补贴降低客运票价等。

白沙镇的群众告诉记者,合江县为了平息群众对禁渡停航的不满,去年12月开通白沙至牛脑驿专线客车。两台车每天往返两趟,直通票价从原来的17元降到5元。据介绍,政府为此每天给每台车补贴1200元,两台车一个月7万多元,一年就是80多万元。“一年下来,买车的本钱差不多就赚回来了。”一位村民说,客车老板为了拿补贴,每天让车来回跑两趟,也不在乎有没有人坐车,有时车上乘客少,客车司机半道“甩客”的现象时有发生。

“下午3点多就没车了,平常坐车不方便,到赶场时成千上万的人,两台车一辆19座、一辆25座,根本是杯水车薪,绝大多数人上不了车。”政府花了钱,没给老百姓带来多大方便,难怪群众会有怨言。

4月17日下午,记者在白米镇江北客运站门口采访时,看到一辆车牌号为川E44542的“五洲龙”客车开过来,没有人上车,客车掉个头就开走了。记者注意到,这台能坐20多人的客车空空如也,车上乘客不超过3人。

当前,各地正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领导同志强调指出,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去年6月至今,合江县禁渡停航已有300多天,群众呼声强烈,问题依然无解。合江如何作答?人们充满期待。

(原文刊发于2014年4月29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

“太平官”心态是典型不作为

(部分摘录)

记者:4月29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的一篇调查,报道了四川合江为了避免发生翻船事故,在高速公路通车同时发了一道禁航令,全县沿江所有地域都禁止渡船,使老百姓怨气很大。这种当“太平官”的心态,与党中央对干部要敢于担当的要求明显不符。应怎么看待?

汪玉凯:四川合江这个例子是非常典型的当太平官“不作为”的案例。那些官员认为只要不搞船渡就不会发生死亡事故,就不会受到处分。老百姓跑远路,就走去吧。这是他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如果他站到人民利益的角度,就不会因噎废食。离开人民利益,过度考虑自己的得失、考虑自己的官位,不是一个官员应有的基本理念。

上述事例从倡导官员的担当责任来讲也是格格不入的。从目前来看,中国处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期,社会矛盾比较尖锐。越在这种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我们的政府、官员敢于挺身而出,有担当意识和担当责任。这样才能够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引导作用。

另一方面,过去我们有些官员是敢作为、敢担当的,但在这种敢担当、敢作为的后面,不可避免地会隐藏少数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问题,这反过来又影响政府的形象。所以,我们要反对当太平官,要鼓励人们去有为、有担当。敢于担当的前提是要让公权力能够在法治的框架下运行,通过构建制度笼子,管人管权管事,不要让权力失控、变成寻租的工具,这样才能让官员敢于担当的责任真正体现出来。

(原文刊发于2014年6月3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

四川合江顺应百姓呼声:

过江渡船复航了

2月13日上午,本报收到四川省合江县委宣传部《关于合江长江客渡船复航情况的说明》。该说明称:“经合江县人民政府研究,我县于2015年1月14日,白沙至牛脑驿渡船复航;2015年1月27日,枣林桥至龙滩咀、罗九溪、立石子的横渡和区间航线复航;2015年2月9日,榕山至白米老渡口渡船复航。此次复航,基本覆盖了原有长江合江段的客渡航线。”

至此,在本报和有关方面的关注推动下,四川合江县顺应百姓呼声,禁渡停航近两年的长江渡口在春节前夕陆续开渡复航,给合江县沿江群众带来一份新年的礼物。

2013年6月,泸渝高速通车,合江县境内有了两座横跨长江的高速公路大桥。合江县以防止安全事故为由,发布《关于取消合江县长江航段客渡车渡船的通告》,撤销该县长江段百余公里沿岸所有客运渡口。

2014年4月,合江县部分群众连续给本报来信,反映该县禁渡停航给沿江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造成严重影响等问题。本报记者专程到合江县,深入到偏远山区实地采访。4月29日,本报读者来信版刊登记者调查《借口安全取消渡船,不管群众是否方便。四川合江县——禁渡停航是否“因噎废食”》,引起当地重视。

2014年5月13日,泸州巿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到合江县检查指导工作,合江县委书记在全县工作汇报会上就解决长江复航问题作了重点报告,表示将正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立即行动,到群众中开展调研论证,尽快制订复航可行性方案。

合江县有关方面经过半年多论证和准备,在春节到来之际陆续重开渡口,方便两岸群众。2015年1月14日清晨,一声清脆响亮的汽笛声,打破了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白沙镇长江渡口的沉寂,一艘黄绿相间挂满彩旗的渡船载着乘客,在白沙镇码头和江对面大桥镇牛脑驿码头之间来回行驶。随后,合江县另外两个渡口陆续开通。截至目前,合江县共开通3处长江渡口。

“千年渡口重新开通,我们回老家就方便多了!”白沙镇开服装店的先德容高兴地给记者打电话报喜讯:“现在坐船到江对岸只需花一块五毛钱,四五分钟的时间就到了。”先德容老家在江对面大桥镇牛脑驿,以前哪怕傍晚收了摊,也能赶上最后一班船回江对岸去帮老人干农活。停航后,如果坐车回去,单程最快也要花两三个小时。“现在好了,渡船重新开通,又可以像原来那样方便回老家了。”

1月27日上午,合江县城枣林桥码头的江边上,两艘渡船装满乘客,在江面上来回穿梭。码头边的滨江路上,挤满了来看开渡的群众。有群众说,现在开渡了,江对面的新鲜蔬菜能及时运到城里来卖,菜价也要便宜些了。

从合江县城枣林码头坐渡船到江对岸的白米镇要5分钟左右,每人只花一块五。白米镇碾子村村民苟启华家里种有水果和蔬菜。搭客车不让装太多的蔬菜,所以停航近两年来,她没种菜去卖,水果也是自生自灭烂在地里没去管。

“现在渡船开通了,对我们这些沿江的农民来说真是福音啊。我要趁身体还行,多种点蔬菜和水果进城去卖。”苟启华老人在电话那头高兴地说。

(原文刊发于2015年2月17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