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5-08-13 15:36:27
7月21日至30日,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芯”社会实践队50余名师生分赴深圳、广州、珠海、川渝及苏州等地,展开产业深度调研。实践队以“探路破卡点,教融育芯章”为主题,走进30余家领军企业、科研院所及重点高校,以青春脚步,丈量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这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是整车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大脑。”企业技术人员手持车载电路板介绍。在比亚迪总部,实践队队员们实地感受“车芯”技术,近距离观察车规级芯片。
在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一场聚焦“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的讨论直击痛点:“企业追求产业化实效,高校坚守学术创新高地,平衡点何在?”实践队提出的问题,引发了在场教授专家的深度探讨。
实践队参观华大九天成都公司的展厅
调研发现,高校与企业在芯片人才培养诉求上存在普遍差异。在与工程师、专家教授、校友的对话中,一条关键线索逐渐清晰:破解“卡脖子”难题不仅需要单点突破,更亟须构建产学研协同的创新生态。
一位实践队员在调研笔记中写道:“企业普遍反映,应届生最大的短板是对工艺制程的理解不足,他们最渴求的是既懂架构设计又能解决工程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这为我们的此次实践成果提供了明确方向。”
自2018年成立以来,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芯”社会实践队已组织900余名学生,足迹遍布20余个城市的100多家芯片企业,形成100余万字调研报告。此次实践中,师生们在企业车间见证技术实践,在高校赛场感受创新活力,在论坛中碰撞智慧,激励这群青年学子继续牢记“科技自立自强”嘱托,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展现青年担当,用青春书写强国答卷。
(杨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