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2025-08-17 15:24:54
周铁彬 郭有为
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发展已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强调要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治理手段,为城市转型指明方向。
近年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以“街路责任制”为突破口,通过党建引领、机制创新、科技赋能三维联动,构建起“全民参与、精细治理、智慧高效”的城市治理新格局,探索老旧城区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路径。
党建引领聚合力,破解城市治理难题
“以前反映路面积水要等上好几天,现在扫码上报两小时就解决了!”家住龙沙区南航街道的王女士手持智能手机,对着路边崭新的“街路责任公示牌”深有感触。这块集成二维码溯源功能的公示牌,是龙沙区今年4月推行的城市治理创新举措,实现群众诉求“直达后台、即时处置”的闭环管理。
龙沙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王奇介绍,该区创新实施的“街路责任制”彻底扭转了传统“坐堂等案”的被动局面。通过建立“三级包保”机制,252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全部下沉街路一线,7个街道班子成员包保社区,街道干部覆盖所有小区网格。依托“e网通”数字化平台,今年以来累计受理城市管理类问题2.26万件,办结率提升至80%,推动形成“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基层化解”的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是城区转型的根本保障。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社区党建是推动城市“微更新”的核心引擎。龙沙区将党组织建设与街路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党建+网格”模式,构建起覆盖全域的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使党的领导贯穿于城市治理各环节,确保转型方向不偏、力度不减。
齐齐哈尔龙沙区城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帮助商家整理货品。
机制创新增活力,构建精细治理体系
作为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龙沙区面积188平方公里,下辖45个社区(村),常住人口30万。面对老工业基地城市建设历史欠账多的实际,区委、区政府成立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城乡精细化治理领导小组,在全市率先出台《城乡精细化治理工作机制》,将六大类20项城市管理事项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
源头治理破解顽疾。针对废品站污染、建筑垃圾乱倾、流动摊贩管理等城市治理“老大难”问题,龙沙区创新实施分类施策。编制全市首个《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办法》,建立建筑垃圾“清运APP+闭环监管”模式,在医院、学校周边设置4处“集装箱市场”,提供112个标准化摊位,实现民生需求与城市管理的和谐统一。
执法改革提升效能。作为全省城区街道履职事项清单试点,龙沙区率先推行城管中队统一垂直管理,厘清“公共区域专业执法+小区属地管理”权责边界,配套建立街路责任制考核奖惩机制,推动执法监管从“宽松软”向“严紧实”转变。
服务升级惠民生,打造宜居幸福的智慧城市
“小区环境变美了,物业费收缴率从65%提高到87%!”谈及物业管理的新变化,五龙街道通达社区居民李大爷喜上眉梢。龙沙区创新构建的“5412”新质化物业管理机制,通过定制化、公益化、市场化等5种服务模式,实现物业缴费率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投诉率同比下降21%。
在全省首创“物业+公证”协同治理体系,龙沙区与市公证处深度合作,在物业承接查验、公共收益管理等领域引入公证机制,试点小区公共收益纠纷率从65%降至25%,业主认可度提升至92%。通过打造10个标杆小区、10个提升小区,集中整治乱堆乱放、圈占种地等问题,今年以来小区火灾事故同比下降50%,实现城市管理“里子”与“面子”同步提升。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要求以数字化手段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从“街路责任公示牌”到“建筑垃圾清运APP”,从“e网通”大数据平台到“集装箱市场”规范化管理,龙沙区将科技赋能融入治理实践,通过智慧平台实时监测、快速响应民生诉求,推动老城区治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升级。
在城市更新和老城区治理工作中,龙沙区将持续深化“集中整治+常态监管”机制,完善A、B、C三级街路动态管理体系,通过绣花般的精细治理,让老工业基地城区焕发新活力,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筑牢城市治理根基。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7期、8月18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构建城市治理新格局(主题)科技赋能精细治理 智慧服务温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