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国家公园体系

来源:民生周刊2025-08-17 16:01:25

民生周刊记者   刘烨烨

今年是我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10年来,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从试点探索到逐步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之路,从一地一域到布局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走出了一条不平凡之路。

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7月3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保护地司副司长孙鸿雁介绍,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以来,国家布局规划了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正式设立了第一批国家公园,旗舰物种野生种群数量持续恢复,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出台40余个改革方案、规划、办法、国家标准等顶层设计重要文件,从总体目标、基本理念、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制度保障等方面对国家公园工作作出全面系统部署,国家公园法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组建管理机构,建立局省联席会议协调推进工作机制,一体推进科研、监测、宣教平台建设,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

孙鸿雁表示,这些成绩充分表明,中国国家公园现代化治理体系正逐步形成和完善。

民警和护林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巡逻,守护保护区安全。(唐超/人民图片)

国家公园和我们密不可分,具有“全民公益性”

“当我们在三江源目睹野狼捕食藏原羚的惊心动魄,傍晚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邂逅10余种野生动物,在云南梅里雪山呼吸最清冽的空气,感受前所未有的纯净、广阔与美丽时,这份美好便是中国国家公园馈赠给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代中国人的珍贵礼物。”

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公园是最美丽的国土,是最原真的自然。老百姓拥有公平机会体验中国最美、最极致的自然,这是直接受益。

国家公园大多远离城市和乡村,那么跟百姓有多大关系?杨锐说:“其实,国家公园和我们每时每刻都密不可分。”

人类生存需要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合适的气候,衣食住行无不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平衡健康的生态系统。国家公园作为品质最优的生态系统,是气候稳定器、是大自然中的净水机和空气净化器,是最普惠的生态产品。

杨锐介绍,如果将国家公园建设比喻为火箭,那么它第一级推进器是“生态保护”,2013年10月至今的12年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在生态保护方面成效显著,有目共睹。在“生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全民共享”将成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第二级推进器,将中国国家公园带到新的高度。

“全民公益性”是国家公园建设三大理念之一。杨锐认为,国家公园建设中的“全民公益性”可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确立国家公园的全民公益属性和国民福利性质。建议国家公园采取公益性低门票价格制度,对军人、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实行免票。在访客容量有限的情况下,采用预约制让老百姓公平获得进入国家公园、体验特定自然线路的权利。

二是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全民共享基础设施,包括国家公园访客中心、标识系统等。

三是实施国家公园志愿者制度。让每一位国民不仅有机会体验极致自然,也有机会“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回馈大自然,并从这种志愿服务中陶冶情操。

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已进入系统集成、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国家公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孙鸿雁说,国家公园由原有自然保护地的单一要素保护向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治理转变,既涉及重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又涉及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生态保护补偿、社区民生发展等制度创新,可以说点多面广,对国家公园保护建设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我国已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孙鸿雁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整体保护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生态系统。与2015年相比,三江源头再现“千湖美景”,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等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长。

大熊猫国家公园已实现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栖息地连通,建设6条生态廊道,解决了局部“保护真空”和栖息交流问题。我国野生大熊猫总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100只,恢复到约1900只。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成现代化智能化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对东北虎与东北豹的全天候全区域动态监测、精准定位、人虎冲突预警和高效管理,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从试点之初的27只、42只增长到70只、80只左右,初步恢复众山皆有虎的景象。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雨林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由国家公园设立之初的5群35只增长到7群42只,是全球20种长臂猿中唯一持续增长的种群。

武夷山国家公园将江西省武夷山区域纳入保护范围,福建、江西两省一体化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新发现雨神角蟾等多个新物种,黄腹角雉数量保持在1000只左右。

“总体来看,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已进入系统集成、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孙鸿雁表示,相关部门将持续加强系统治理,落实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稳慎设立新的国家公园,组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同时,进一步促进民生改善,引导、扶持当地居民参与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推广生态管护员“一户一岗”等模式,拓展群众就业增收渠道。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7期、8月18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年来成效显著,持续推进系统治理与民生改善——我国建成全球最大国家公园体系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