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生态环境部:多措并举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来源:民生周刊2025-08-17 16:04:01

民生周刊记者   刘烨烨

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一些动物种群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出现了“人兽冲突”的现象。

7月30日,云南玉龙县鸣音镇落美村,一名72岁的老人在后山放羊时遭黑熊袭击,颅骨、面骨、肋骨多处骨折。事发后,当地林业部门、派出所迅速反应,防止黑熊再次伤人,并向村民发布防范告知书,玉龙县林草局表示受害者可申请野生动物致害补偿。

8月1日上午,一名游客在深圳大梅沙海滨公园沙滩上散步时,被一头约200斤重的野猪撞倒,导致左股骨颈骨折。园方称野猪是为觅食从山上下来,游泳渡海来到沙滩,已将其驱赶回山林,并表示会加强巡逻力度。

“人兽冲突”怎么办?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表示,这些致害事件以及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需要严加防范和监管。要有效管理人与野生动物生活空间重叠,化解潜在风险,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我国生物多样性从防危止损逐步向系统恢复转变

在生态环境部7月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张玉军表示,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近500种野生动植物受威胁等级下降,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2024年全国越冬水鸟总数量达到创纪录的500余万只,“高原精灵”藏羚羊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足10万只增加到目前的超40万只,朱鹮从最初发现时仅有7只濒临灭绝,到目前突破1万只,万鸟竞翔。

张玉军随后指出,当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众多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依然简单、食物链网络不够丰富,尤其是顶级物种尚未完全恢复或仍处于受威胁状态。坚持保护优先仍将是当前以及未来一个时期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总基调。

“当然,随着野猪等部分野生动物种群快速恢复以及活动范围扩大,人兽接触的机会也在逐渐增多,局地出现了野猪等野生动物破坏农作物、捕食家畜、毁物伤人等事件,同时也发生非法下套捕兽、拉网捕鸟、破坏栖息地等违法行为。”张玉军强调,这些致害事件和违法行为都需要严加防范和监管。

20多个省份已出台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

为有效解决“人兽冲突”问题,推动法规政策落实,健全野生动物致害补偿赔偿机制,20多个省份相继出台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张玉军举例说,2024年,仅野猪致害补偿财政支付资金就超1亿元,7万多户受损农户获得补偿。

怎样有效管理人与野生动物生活空间重叠,化解潜在风险,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一是持续改善栖息地环境,增加生态缓冲空间。张玉军表示,为了保留和改善野生动植物休养生息处所,生态环境部持续优化就地保护体系,协同林草等部门开展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升生态系统承载力,为野生动物建设美好家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管理,开展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全国生态质量持续改善。连续8年持续组织开展“绿盾”重要生态空间专项行动,减少人为干扰导致的野生动物扩散。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问题基本完成整改,实现动态清零。

二是持续推进全社会联防联控,坚决打击捕兽贩鸟等违法行为。利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时间节点,指导各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与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保护意识和能力。对野生动物要保护,也要保持距离,不投喂不打扰。针对局地非法捕兽、捕鸟贩鸟等行为,林草、生态环境、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制定鸟类保护和野猪致害防控专项工作方案,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建立部门间线索移送、信息共享、联合会商等联动机制,加强依法处置。另外,支持公益组织、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开展缓解人兽冲突的社区综合试点。

三是推动法规政策落实,健全野生动物致害补偿赔偿机制。指导地方政府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等政策指南,开展野生动物致害监测预警、综合防控、致害补偿和赔偿等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在国务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的统筹领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方案,加强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和常态化监测评估,科学确定环境承载力,分区分类加强野生动物管理和种群目标调控。”张玉军说。

正在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的细化实施方案

张玉军表示,生态环境部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等职责定位,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存在的关键问题,正在制定重大工程的细化实施方案,谋划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与预警、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工程等项目。

今年2月,生态环境部联合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等9部门印发《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明确国家层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关键项目,包括7项工程、24个项目,为未来5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锚定了方向。

张玉军表示,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落地见效,生态环境部注重部门间协调配合,按照部门职责职能对工程项目进行分工,同时建立了跟踪调度和年度汇报机制,协力推进工程实施。接下来,生态环境部将联合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有序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地实施。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7期、8月18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我国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人兽冲突”现象增多(主题)生态环境部:多措并举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