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2025-08-29 15:35:31
原标题:摸着石头过河到系统集成推进 广东珠海 从“敢闯”迈向“善创”
人民日报报记者 贺林平 通讯员 钟 夏
伶仃洋畔,浪潮奔涌。“云上智城”的算力引擎昼夜不息,现代化海洋牧场筑牢“深蓝粮仓”,跨境信用合作“无形桥梁”联通粤港澳大湾区……在广东珠海,一项项改革创新成果加速落地,改革创新的生动图景不断展开。
珠海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站在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年的历史节点,珠海在深化珠琴澳协同发展、强化珠西区域要素整合能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基固本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打造城市级的系统性改革体系。“我们将继续推出一批全国首创、极具特区辨识度的改革举措。”珠海市委书记陈勇表示。
敢闯敢试,打造改革标杆
四十五载特区发展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创新史。
从重奖科技人才,到探索“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等人才使用模式,智力支撑从“引进来”升级为“用得好”;从“三来一补”工业企业落地,到推动琴澳一体化、做好港珠澳大桥文章,开放维度从“单向引进”拓展为“融合共赢”………一项项改革实践,诠释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内涵。
今年4月,珠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研究出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5年重点改革工作安排》《珠海市关于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100项重点任务清单、34项“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任务、16项具有珠海辨识度的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构建起“系统集成、重点突破”的改革框架。
瞄准打造城市级的系统性改革体系,珠海以项目化机制推进,加快打造改革标杆;各区、各部门积极主动争取打造在行业内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改革品牌,持续擦亮特区改革“金字招牌”。
攻坚破局,敢于啃硬骨头
站在爬坡过坎、积厚成势的关键节点上,珠海也面临新的“成长烦恼”。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珠海拿出一份超600项改革任务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9年必须全部完成。
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崛起,是珠海改革攻坚的缩影。通过政府、属地、企业协同与“四个一”举措(用海保障“一张图”、装备登记“一张证”、养殖保险“一张单”、两证发放“一级办”)形成合力,2024年珠海海域养殖产量达4.21万吨,同比增长67%;2024年深海养殖水体新增68万立方米,规模翻倍;创建国家级金鲳鱼产业集群,建成广东省首个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库……
跨境信用领域的突破同样亮眼。珠港澳跨境信用服务平台实现三地企业信用互认,打造国际化信用服务超市。
推动农房风貌提升,推动完成存量农房微改造逾万户;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打通珠港澳医保政策堵点;加快城乡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3年启动建设学位攻坚项目173个,全部建成后可新增学位14.76万个……唯有敢于啃硬骨头,才能让改革真正成为发展的“金钥匙”。
特色突围,发展新质生产力
围绕“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定位,珠海加快改革布局,因地制宜实现特色突围。一方面持续深化“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另一方面聚焦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场景创新“三新融合”,打造“云上智城”、“天空之城”、城市全域应用场景开发等领域集中攻坚,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珠琴澳协同发展持续突破——创新联合招商机制,深入对接“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发展模式,2024年引进产业项目70多个,注册资本超10亿元。“扭住‘澳门+横琴’新定位,珠海成为资源整合的关键节点。”参与联合招商的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代表表示。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低空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打造海岛新样板……从常态化推出一批“小切口、大变化”改革,到以更大格局、更宽视野做好“十五五”规划,珠海出台一系列举措护航发展。
四十五载风雨兼程,珠海这座城市正以新一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为笔,书写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29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