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乡村振兴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节约点滴水 润泽万顷田(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来源:人民日报2025-09-10 09:23:5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2200万亩——

节约点滴水 润泽万顷田(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初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广袤的棉田即将进入收获期。站在田埂上抬眼望去,棉农牛连兵的棉花地蔚为壮观,800多亩地里,棉花整整齐齐,棉絮挂满枝头,宛如银色海洋,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季的到来。

在新疆,地,广袤无垠;水,却相当有限,堪称农田的“命”,格外金贵。800多亩地,牛连兵觉得不够自己种的,但自家家庭农场的配额用水已经不能支持他再扩大生产了,这迫使老牛动起了脑筋:“要是每亩地都能少用一立方米水,不就能再多种几亩地了吗?”

牛连兵家住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二连。这几年,这位种了30年棉花的“老把式”,硬是顶着大伙儿的质疑声,探索以小流量滴灌的方式给棉田浇水,不仅节水,还能多挂一成的棉铃。

田埂上站着的除了牛连兵,还有一拨外国客人。看着棉田,客人们有数不清的问题。平时不爱说话的老牛,一旦谈起节水灌溉技术就滔滔不绝:“三重水过滤后,水肥一体化灌溉,全程使用小流量滴灌带。一是节水,实测一亩地只用250多立方米水,比以前少用100立方米;二是省劲,我在家里用手机控制阀门,一次能浇200多亩地。”

人力节省了,产量却更高了。“现在除了播种和收割环节,800多亩地的浇水施肥打药我1个人就能管,以前至少得8个人。今年亩产也创纪录,估计能超过500公斤。”牛连兵说,虽然是第一次接待外国客人,但是周边亲戚朋友这两年找上门的可不少,都要请他去给地做改造呢。

兵团大多数团场分布在沙漠边缘,水资源匮乏等因素一直制约着兵团农业的发展。多年来,兵团加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持续探索田间高效节水新技术、新模式。

“节水灌溉这件事,我们农场琢磨了多年。”芳草湖农场党委书记、政委阿余拉哲介绍,到2008年,芳草湖农场50余万亩农田已全部采用滴灌灌溉。这些年,农场一直在推动技术不断更新,每亩地灌溉用水量已经由450立方米降低到320立方米。

“兵团一直在推广和支持节水灌溉项目,要不我们哪知道咋改才能节水?而且多亏了国产设备,给咱们农业改造撑了腰。”牛连兵说,“我们采用的过滤系统、自动施肥系统、自动阀门开关系统都是国产的,价格亲民,性能还比进口设备好。”

去年秋天,芳草湖农场在牛连兵家的地头办了一次农业节水现场会,牛连兵给专家、农业干部和种田大户们介绍如何通过“磅前过滤+网式拦截+叠片过滤”三重过滤系统,解决小流量滴头的堵塞难题。参加现场会的一名大学教授表示:“每小时0.7升流量的滴头配三重过滤,这是技术创新。”

今年,老牛的小流量滴灌系统成为芳草湖农场推广的重点项目之一。“农场成立现代化农事服务协会,自筹资金60多万元,通过给职工群众补贴的方式推广示范。”芳草湖农场副政委曹森林说,实际应用的2300亩棉田节水35%以上,灌溉均匀度也提升到90%。

“不只是棉花,我们的膜下滴灌技术应用也延伸到各类作物及主要林果树种,农业每亩用水量由上世纪的745立方米降低到现在的490立方米左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在重视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更加注重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解决了事关长远发展的难题,更多戈壁荒滩成为沙海绿洲、沃土新城。

随着一项项节水技术的突破,一条条滴灌管线延伸开来,一片片作物丰产丰收,兵团人以智慧进行创新,靠节水创造财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如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大田滴灌节水技术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2214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95%,年节水量超过10亿立方米。(贺 勇 蒋云龙)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0日 03 版)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