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农金要闻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金融 > 农金要闻

中国人民银行巴南分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来源:民生网2025-09-12 18:09:08

近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的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巴南分行(以下简称巴南分行)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路径,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助力绿水青山的“高颜值”向金山银山的“高价值”转化。

碳减排支持工具发力:为地方绿色发展“蓄能充电”

“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在重庆电网中承担削峰填谷、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等重大任务,调节能力可达240万千瓦,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充电宝’。”重庆蟠龙抽水蓄能水电站负责人说。

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是中国西南地区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是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一项重要成果。自项目筹建以来,巴南分行指导工行綦江支行、农行綦江支行为项目量身定制全方位金融服务方案,依托“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服务系统对蟠龙电站的融资进度全程跟踪监测评估。截至2025年8月末,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获得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提供的长期低成本资金19.32亿元,在碳减排支持工具撬动下,工行綦江支行、农行綦江支行投放贷款33.12亿元,贷款期限最长达25年。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少标准煤耗15.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9.87万吨。

巴南分行所辖的4个区位于重庆南部地区,拥有丰富风、水等自然资源。巴南分行立足资源优势,持续强化金融对清洁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碳减排重点项目库,动态更新、精准识别,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用好用足碳减排支持工具,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清洁能源发电项目,为地方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绿动能”。截至2025年8月末,指导银行机构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向辖区水电、风电等项目提供低成本资金23.93亿元。

金融创新驱动: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融资渠道

在綦江区的山溪三美小流域,绵延的青山与蜿蜒的溪流交织成一幅动态的生态画卷。为激活沉睡的自然资源,山溪三美小流域20年开发经营权以1.38亿元完成交易,创下中西部单笔最大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转化纪录。农发行綦江支行以其开发经营权作质押为山溪三美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投放贷款1.05亿元,是重庆市首笔支持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绿色贷款,打通了“资源-资产-资本-资金”转化通道。

为破解生态资源交易难、变现难问题,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巴南分行引导金融机构将生态产品价值收益权纳入可接受抵押品目录,发展基于土地使用权、林权、取水权、碳排放权、砂石土资源未来收益权等各类资源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通过拓展市场化、多元化融资渠道有效补偿生态保护者利益。三峡银行巴南支行落地重庆首笔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500万元。光大银行巴南支行为重庆紫光国际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发放碳排放权质押贷款8524万元,帮助企业盘活碳配额资产。截至2025年8月末,指导辖区金融机构投放林权质押贷款合计17.81亿元,投放3笔“取水权”质押贷款合计6.99亿元,投放2笔砂石土资源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合计5.04亿元。

转型金融赋能:推动农业产业生态化发展

“以前庄稼收完还要担心秸秆焚烧污染大气,现在不一样了,秸秆卖给食用菌生产基地,既不担心大气污染还多了一份收入。”巴南区接龙镇一位村民感慨地说。

重庆接龙食用菌绿色循环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坚持绿色转型发展,收购废弃农林秸秆作为食用菌菌包,将菌包废料运用特定工艺制成生物质炭,从源头避免了传统秸秆露天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在了解食用菌项目情况后,巴南分行组织农业转型金融工作专班“一对一”指导,协助项目制定融资转型活动计划书,指导建行巴南支行为项目提供4225万元农业转型贷款,并将贷款利率与转型成效挂钩,最低可下调利率10BP。

巴南分行紧紧围绕当地特色农业,积极推动农业转型金融标准试用工作,推动巴南区建立由区发改委、农业农村委、生态环境局、金融机构等多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全面摸排辖内农业企业转型活动的资金需求,建立动态更新的“农业转型项目库”,首批入库项目20个。针对入库的重点项目,组建由行业主管部门、银行机构、第三方公司组成的工作专班,为项目绿色转型提供“融资+融智”支持,对碳减排成效显著企业在贷款利率、期限、额度等方面给予差异化优惠政策,带动农业产业低碳转型发展。

(曹月英)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