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5-09-16 17:37:14
今年以来,湖北松滋农商银行紧扣“一行一特色、一域一品牌”目标,以“专业赋能、试点先行、过程管控”为抓手,全面启动特色支行创建工作,通过“引智+定制+督战”组合拳,推动基层支行从“同质化竞争”向“特色化突围”转型,为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新动能。
以学赋能,专业辅导破解“定位之困”
特色支行创建,“精准定位”是第一步,但基层支行普遍存在“看不清优势、摸不准客群、找不准路径”的困惑。为此,湖北松滋农商银行打破“闭门摸索”模式,主动借智借力——邀请2名金融服务培训机构的老师驻行办公,为特色支行创建提供“一对一”智力支持。
“我们不是来‘讲大课’的,而是‘沉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培训机构戴老师表示。老师们每周固定3至4天全天候参与支行创建工作,通过“现场跟访+座谈研讨+数据诊断”方式,帮助支行梳理区域产业特点、客户结构及金融需求。
在杨林市支行,戴老师陪同走访后,发现当地青果打蜡企业名单还需完善并进行触达营销,指导支行分4个小组,上午集中电访,下午实地走访;在南海支行,协助支行细分水产养殖、粮食收购、特色种植等客户名单,精准施策。
“以前我们像‘无头苍蝇’,现在有了清晰的‘作战图’,服务更有方向了。”支行人员纷纷反映。
以点带面,“一行一方案”激活“复制之力”
为避免“一刀切”“一窝蜂”,湖北松滋农商银行推行“试点先行、梯次推进”策略:首批选取综合实力较强、特色资源突出的8家支行作为“先锋队”,量身定制《特色支行创建方案》,通过1个月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蓝本”,再逐步向剩余17家支行延伸。
首批试点中,各支行立足区域禀赋,打造出鲜明的特色标签。西斋支行地处洈水镇,辖内农业产业项目丰富多样,支行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结合村集体产业发展大趋势,探索“合作社+银行+省农担”合作模式,为村集体产业发展融资打开新思路;刘家场支行聚焦“矿山+建材+物流运输”的矿山产业链“主赛道”,创新“三访三定”工作法,统一规范客户信息采集、更新、归档流程,其建档模板被列为“全辖示范”,在特色支行创建推进会上进行展评学习……8家支行工作成效不断显现,初步验证了“一行一方案”的可行性。
以督促效,“日晒+点评”锻造“实干之风”
创建特色支行,关键在执行。为防止“方案挂在墙上、落实落在纸上”,该行建立“每日晾晒、实时点评”机制,将创建工作纳入“过程管控”体系。
每天17:30,各支行准时在工作群内报送当日走访数据:电访客户数、实地走访量、新增微信好友、意向客户转化情况、贷款进件进度……小微金融部专人汇总后,通过“数据对比+先进表扬+问题点评”形式在全行公示。当日进件户数最多、进件金额最多的支行被点名表扬,个别支行因“走访记录不完整、客户需求跟进滞后”被“黄牌提醒”。
目前,在这种“比学赶超”的氛围下,8家头部支行累计电话外呼2011户,外拓走访977户,累计进件213户1.23亿元;17家后批次网点累计电话外呼1021户,外拓走访305户,累计进件95户4778万元。
特色支行不是“标签”,而是服务客户的“金钥匙”。下一步,松滋农商银行将持续深化创建成果,推动特色支行从“单一业务突出”向“综合服务卓越”升级,真正成为支持乡村振兴的“主力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贴心银行”、助力共同富裕的“责任银行”。
(苟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