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2025-09-19 18:19:26
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电力市场助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越发凸显。9月11日,山东新能源增量项目机制电价竞价结果进入公示阶段,这是全国首次开展的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在首轮竞价中,有3000多个新能源项目参与,覆盖风电、太阳能发电两大类别。此次竞价标志着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山东电网负荷8次创历史新高,并首次突破1.3亿千瓦。同时,截至今年8月底,山东新能源装机达1.2367亿千瓦。
如何平衡好规模与效率,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机制电价是一项重要创新。机制电价竞价类似于投标,可以从“量”和“价”两个维度来理解。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价格处副处长史华南介绍,“量”可以理解为能“中标”的总规模,根据年度风电光伏消纳责任权重完成情况等因素确定。在总量之下,按照报价“低价优先”的方式入围,“中标价”取入围项目的最高价。这样能够有效实现新能源“量”的合理增长与“价”的有效竞争。
山东这次竞价形成的新能源机制电价,相当于一个动态的“价格保险”:当电力市场价格低的时候,“价格保险”会支付费用保证项目得到入围时获得的电价;当电力市场价格高的时候,“价格保险”会回收项目高于入围电价的收益。
“通过竞价机制,为我们未来的经营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市场预期。这个价格也是我们新能源发电企业收益的一个重要保障。”华能嘉祥发电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博说。
山东省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曹相阳表示,在新能源全面入市后,其收益逻辑从有保障的稳定收益转向基于市场价格的竞争收益,而市场价格主要受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供需关系影响,需求越大,价格越高。这就倒逼新能源企业更加聚焦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
在距山东上千公里外的甘肃,市场的力量也在持续显现。甘肃是新能源高占比省份,截至8月底,全省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7400万千瓦,占全省电网总装机的比重超过65%。甘肃电力现货市场自去年9月5日正式运行以来,在电力安全保供、新能源消纳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电力现货市场以15分钟为一个交易节点,通过发电侧、用户侧‘报价报量’的现货市场参与模式,实现煤电、水电、新能源电力、用户同台竞价,以实时价格信号引导清洁能源优先消纳与用户‘按价用电’有机结合,已成为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还原电力商品属性、促进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有力举措。”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调度中心主任杨春祥介绍。
2024年,甘肃通过省间、省内市场高效协同助力新能源消纳90.8亿千瓦时,分钟级辅助调频增发新能源电量46亿千瓦时,全年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总发电量增量比例达66%,新能源已成为甘肃省发电量增量的主体。现货市场运行以来,新能源利用率在装机翻番的情况下较2015年提升了30%以上,2024年9月以来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
“目前,在新能源大发的白天时段,参与现货市场的煤电机组平均出力减至额定出力的33%,为新能源腾挪发电空间。省内用电负荷高峰时段从下午6点逐步向午间11点至12点转移,用户负荷曲线更适应新能源发电特点,在破解发电侧新能源消纳难题的同时,用户侧也得到了更优惠电价,进而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提供稳定支撑。”杨春祥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监事长潘跃龙指出:“目前,甘肃已构建起‘集中式+全电量优化’‘日前+实时’双轮驱动的完整市场框架,是全国唯一用户侧‘报量报价’的双边现货市场,与中长期、辅助服务、省间现货实现有序衔接,为新能源高占比场景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王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