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康养动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康养 > 康养动态

森林康养风口来了!三部门重点支持,多地产值已破千亿元……

来源:人民康养2025-09-22 19:04:57

在城市里待久了,你是否总盼着找片森林深呼吸,让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这种渴望,正催生“森林康养”这一新兴产业的悄然兴起。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而“森林康养”作为其中的关键领域,一下子站到了政策与民生需求的“双风口”。

“森林康养”,不仅能帮助人们缓解亚健康、给老人找个舒心的养老地,还让不少地方的山林变成了“聚宝盆”。今天就带你看清,这项产业到底藏着多少关乎健康与发展的机会。

森林康养不是“逛公园”,国家早给了“健康处方”

很多人以为森林康养就是“去树林里散步”,其实远不止这么简单。

根据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森林康养被定义为:

“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

说得更具体些:在富含负氧离子的山林里,你能做中医调理、森林瑜伽,也能参与康复训练。家里老人要是想养老,住到林间康养基地,既能呼吸新鲜空气,还能享受专业照护——这可不是小众体验,而是国家为应对亚健康、老龄化开出的“绿色药方”。

为啥国家要大力推?看看这两组数据就懂了:

据《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截至2024年年末,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万人,占总人口的15.6%。传统养老模式面临挑战,森林康养成了低成本、高获得感的新选择。

城市化加速让亚健康人群持续增多,超七成职场人受失眠、焦虑困扰,而森林里的植物精气能调节神经、增强免疫力,是天然的“疗愈场”。

有底气:中国发展森林康养,“家底”太厚了

能被三部门联合“撑腰”,背后是硬实力在支撑。根据《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超25%,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

从贵州的喀斯特森林到海南的热带雨林,从东北的针阔混交林到浙江的竹海,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康养本钱”。

这些资源不是“摆着看”的,而是能实实在在满足不同需求。夏天去东北森林避暑,冬天在海南雨林康养,想调理身体能去贵州的林药康养基地,想带孩子亲近自然就去福建的森林教育营地——四季皆宜、类型多样,这就是我们的独特优势。

更关键的是,森林康养还帮了国有林场“大忙”。以前不少林场靠伐木维持,如今转型搞康养,既保护了生态,又创造了就业。

政策“组合拳”:从规划到落地,国家早铺好了路

我国的森林康养发端于2014年,国家林草局将引导森林康养、森林养生发展作为提高森林多功能利用水平、扩大森林旅游生态产品供给的重要举措,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2016年,《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发布,提出要在开展一般性休闲游憩活动的同时,为人们提供各有侧重的森林养生服务,特别是要结合中老年人的多样化养生需求,构建集吃、住、行、游、娱和文化、体育、保健、医疗等于一体的森林养生体系,使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真正成为人们的养生天堂。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发展森林康养等康养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9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多部委出台《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森林康养产业的综合性政策文件。

文件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到2022年,建成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产业布局较为合理的区域性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300处”,

“到2035年,建成覆盖全国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200处”,

“到2050年,森林康养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森林康养理念深入人心”。

这一长期规划为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

《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还从优化森林康养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丰富康养产品、建设康养基地、繁荣康养文化、提高服务水平等六个方面明确了主要任务,并提出了加强组织指导、加大政策扶持、保障用地需求、拓宽投融资渠道等保障措施。

文件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开发中医药与森林康养服务相结合的产品”,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森林康养发展思路。

2020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公布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一批)名单的通知》,公布内蒙古牙克石市、天津市九龙山森林康养基地等96家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名单。

进入“十四五”时期,森林康养政策进一步深化细化。

2022年,《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森林康养服务总人数超过6亿人次”的新目标。同年,最新修订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将“森林康养师”列为新职业,标志着森林康养人才队伍建设步入规范化轨道。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国家林草局相继颁布了《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导则》《森林康养基地质量评定》《中国森林认证 自然保护地森林康养》等国家林草行业标准,为产业规范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这些政策共同构成了涵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人才培育、标准体系等多维度的政策网络。

看各地答卷:这些地方已经“吃到红利”,数据太提气

在全国政策框架下,各地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森林康养发展路径,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区域发展格局。

浙江:重点地区农户增收近一半来自森林康养产业

作为“两山”理论发源地的浙江曾是南方集体林区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浙江省陆续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浙江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长三角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发展联合宣言》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2024年,浙江省森林康养产值达2000亿元,重点地区农户增收近一半来自森林康养产业。

“十四五”期间,浙江以线路串联和项目推动,挖掘开发了丽水遂昌白马山森林公园、舟山定海森林云廊、杭州临安龙门秘境、湖州“浙北山水线”等一批特色森林康养旅游精品。

同时,凤阳山-百山祖、雁荡山、天台山等名山公园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创新发展模式。全省推进一批基础设施、自然教育、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累计完成“名山公园”项目投资超240亿元,促进名山公园产业升级,不断提升浙江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产业的社会影响力。

贵州:全产业链产值达1965.72亿元

2021年,贵州省发布《“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也指出,要发展森林康养等产业。

近年来,贵州依托突出的森林、气候、人文、交通区位以及产业基础等优势大力发展森林康养及自然教育。2021年,贵州森林康养全产业链实现产值就达1965.72亿元,占林业总产值一半以上。

截至2024年,贵州省有森林康养基地78个(其中5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创建全域森林康养示范县5个、森林康养人家300处、自然教育基地320处。

贵州省还形成了资源依托型、产业升级型、医养结合型、康养社区型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康养发展典型,推进了“自然教育基地+中小学校”“自然教育基地+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基地+研学旅行”“自然教育基地+森林康养”等发展模式,实现自然教育全民化。

海南: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依托丰富多样的森林生态资源,海南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森林旅游2862.2万人次,收入22.41亿元、森林康养802.11万人次,收入7.8亿元。

今年3月,海南省发布《海南省推动康养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服务标准,完善服务功能,创新产业政策,培育一批康养示范项目,打响海南“健康岛”品牌,引领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媒体报道,海南省将从要素保障、财政金融、产业布局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今年将重点布局并扶持发展森林保健、森林康复、森林运动、森林文化、森林饮食5种类型康养基地。

在政策创新方面,海南鼓励森林康养项目用地以“标准地”方式供应,支持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灵活方式供应土地,为产业发展破除用地瓶颈。

福建:已建成114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2020年,福建省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将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与乡村振兴、养老产业、职工疗休养、民生事业等相结合,明确了林业、民政、卫健、工会、医保等部门具体职责,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推动森林康养产业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近年来,福建省各级、各部门落实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不断加强基础性服务供给。卫健部门鼓励医疗机构与森林康养基地合作,在沙县马岩山庄、大田睡眠小镇等基地设立门诊,支持有相关资质的医师及专业人员在森林康养基地规范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调理养生、养老护理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

目前,福建省已建成114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42个森林康养小镇、16个养生城市,对授牌基地建设、运维追踪评估,不断完善提升森林康养基地品质。

云南:森林康养产业产值超450亿元

2023年,云南省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就挖掘林草湿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资源、培育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经营主体、加强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品牌打造等方面推出十五条措施。当年,云南省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产业产值超450亿元。

2024年,云南省首个《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指南》地方标准正式发布。规定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总体原则与要求、基地选址、森林康养资源条件、功能分区、设施建设、支撑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建设、产品配置等,对推动云南省森林康养资源可持续利用,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阿勒泰森林康养出圈,打造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鼓励发展康养旅游,推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

近年来,新疆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和经营主体参与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实现生态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循环、多元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新疆阿勒泰市克兰河峡谷森林康养基地和奇台江布拉克国家森林公园入选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富蕴神钟山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2023年成功申报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

位于乌苏林场的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周边农牧民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该森林公园作为全疆首家推出“森林康养驿站”的公园,早在2017年就与乌苏市中医医院合作,建设了太极、五禽戏、森林瑜伽、丛林穿越等项目,为游客提供专业化康养服务。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