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2025-09-29 10:37:06
民生周刊记者 贾伟
9月4日至6日,“体育科普中国行”活动走进西藏昌都,开展体质测试、健身咨询、科普展览、专家义诊、冠军互动、趣味游戏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传播科学健身理念,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这一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主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承办,中国体育彩票重点支持。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体育+科普+医疗+教育’的融合模式,持续推动优质体育资源向边疆地区延伸,让科学健身理念走进城乡、走进校园、走进千家万户,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习掌握科学健身方法,让‘迈开步,动出彩’成为当地群众的生活日常。”
为边疆群众提供体质检测、健康评估和科学健身指导等服务
9月4日上午,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天津广场人头攒动,一场以“体融雪域·科健高原”为主题的体育科普活动拉开帷幕。国民体质检测、医疗专家义诊同步进行。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工作人员穿梭在各个检测点,为市民测量身高、体重、骨密度、体脂率等指标,并现场解读检测报告。
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不少人检测后主动咨询科学锻炼方法。“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自己的骨密度情况,专家还教了我锻炼方法。”市民扎西捧着刚拿到的健康报告说。
科普互动区设有呼啦圈挑战、握力挑战、奥运五环、飞盘九宫格、锅庄舞动作模仿秀等趣味闯关小游戏,让市民“一步一学”了解运动背后的科学原理,让知识在乐趣中传递。义诊台前,市民们排起长队。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专家为市民答疑解惑,提供诊疗建议。
现场还设置了汉藏双语的体育科普长廊,以“雪域健康密码”为主线,分设高原运动常识、运动损伤急救、科学饮食指南三大主题,让市民更直观地了解科学运动知识。在体育彩票公益展示区,展示体彩公益金助力群众体育设施建设、青少年体育推广、全民健身普及等方面的工作成果。
让科普知识传播接地气、贴民心
自2024年启动以来,“体育科普中国行”活动以创新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设置,在全国多地掀起科学健身热潮。活动通过多元化科普方式,将专业运动知识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体验项目,既增强了科普的亲和力,又提高了群众的接受度。
9月5日下午,中国女排奥运冠军张娜来到卡若区第二小学,开展“冠军大讲堂”活动。张娜以“梦想与坚持”为主题,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从校园操场走向奥运领奖台的奋斗历程,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体育精神的力量,激励同学们勇敢追梦、自强不息。
“希望通过我的讲述,让更多学生感受到女排精神的力量,将其融入到学习生活中,顽强拼搏、努力奋斗,让女排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张娜说。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专家还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青少年脊柱健康课。课程设置兼顾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融入脊柱健康、姿态矫正等内容,引导学生预防脊柱侧弯、驼背等问题。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在为学生上脊柱健康课。(图/贾伟)
“不良坐姿习惯容易造成脊柱侧弯,不仅影响我们的健康体态,还影响生长发育。这堂课让我们了解了健康体态的重要性,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坐姿、站姿和走姿,同时坚持科学运动,远离脊柱侧弯等问题。”卡若区第二小学五(4)班学生斯朗卓玛说。
科学健身的种子在边疆地区落地生根
昌都是西藏的东大门,地处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处,历史上是茶马古道重要枢纽。昂曲河与扎曲河在此交汇,一同汇入澜沧江。近年来,昌都市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形成全民健身新常态,群众关心体育、热爱体育、参与体育的热情不断高涨,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公园里、广场上、河畔边随处可见散步锻炼的市民。
通夏村位于卡若区城关镇东部达玛拉山山麓,距离城区约5公里。9月6日上午,村民们到村委会广场体检。天津体育学院运动康复博士曹龙军通过“理论+实操”方式,向村民详细讲解健康运动理念和方法,还结合农村常见健康问题,为村民提供个性化运动建议和疾病预防指导。
村民扎西永宗平日家务活繁重,常感到肩颈疼痛,有时还伴有针刺感、麻痹感。曹龙军运用关节松动术,帮助其双臂交叉,再向上提拉,左右摇摆,缓解酸痛症状。“专家还教了我几个康复练习动作,让我回家坚持做,还纠正了我的错误姿势。”扎西永宗说。
让体育科普种子在高原落地生根,让运动的热潮在城乡涌动,体育正成为增进健康、促进融合、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袁虹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入基层的科普服务,更体现了健康中国战略在边疆地区的落地推进,展现了体育科普助力民生改善、促进民族团结的积极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体育与科学携手同行,为建设美丽新西藏注入澎湃能量。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0期、9月29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体育科普中国行”活动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边疆地区延伸(主题)体育科普下基层 科学健身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