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2025-09-29 11:05:27
民生周刊记者 贾伟
山东省德州市地处黄河之滨,北依京津,南靠济南,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齐鲁文化、燕赵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是山东省唯一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
德州将体育公园建在城区中轴线的黄金地段,成为市民休闲、娱乐、锻炼的好地方。
近年来,德州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推动文旅体商融合发展,努力建设鲁冀边界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今年1月,2025“跟着电影去旅游”活动全国启动仪式在德州举行;4月,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德州举办,连续两场高规格活动将德州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推至聚光灯下。
面对机遇,德州市如何乘势而上,塑强优势,激活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民生周刊记者近日采访了德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田卫东。
田卫东在2025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推介德州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民生周刊: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德州市围绕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田卫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要求山东“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德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坚持“抓经济必须抓文旅,抓文旅就是抓经济”,推动文旅体商融合发展,全力为建设文化强省贡献德州力量。
我们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一是明确发展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德州“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定位。立足连接鲁冀、畅达京津的特殊区位,瞄准300公里半径范围内1亿多人口的客源市场,着力打造鲁冀边界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京津冀鲁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市接待游客中,40%以上来自京津冀地区。
二是优化旅游发展格局。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全省“四廊一线”布局,重点打造齐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乐陵影视城、主城区大运河文化展示中心三大重要支点,形成“南齐河、北乐陵、中间有个德州城”串点连线带面的全域旅游格局。
三是整合旅游资源。重点打造黄河、大运河生态文旅廊道,贯通水网、路网、林网,畅通水脉、传承文脉、聚集人脉,联动9城30镇,马拉松、自行车赛道滨河而建,游客可享“一半烟火一半诗”的轻松惬意,可感“千里快哉风”的豪迈洒脱。
四是强化项目支撑。大力招引头部文旅企业和项目,投资超百亿元的坤河文旅项目即将建成运营,希尔顿等14家品牌酒店相继投用或正在建设。全市实施重点文旅项目43个,文旅规上企业数量、营收均实现3年翻番。
民生周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列为2025年首要任务,并提出“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其后山东省也提出相关要求。围绕贯彻落实这些部署要求,德州市在提振文旅消费上做了哪些文章?
田卫东:文旅消费具备乘数效应,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德州市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政策机遇、市场机遇,把文旅产业发展、提振文旅消费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高位推动,强化政策措施,供需两端发力,通过丰富文旅融合业态,提升服务品质、创新消费场景,不断开拓文旅消费更大空间。
着眼创新消费场景,德州市顺应文旅消费个性化、体验化趋势,坚持“一场体育赛事就是一个景区、一台音乐会就是一个景点、一部影视剧带来一批流量”的理念,推动消费跨界融合,培育德州文旅独特卖点。
一是塑造影视旅游新场景。《唐探1900》《国色芳华》热映出圈,其取景地乐陵影视城成为网红打卡地。承接乐陵影视城破圈效应,目前夏津温泉小镇、宁津中华传统家学文化园等多个景区都引入了影视制作团队,协同打造北方影视产业集聚区。
二是培育体育旅游新优势。发挥5个国家级体育基地及体育器材制造产业优势,常态化举办马拉松、钓鱼、冰雪运动等特色比赛,承办全国自行车赛等高端赛事,成为中国板式网球推广试点城市、全省冰雪运动基地。连续两年举办德州运河马拉松,跻身中国田径协会A1类赛事和省级重点赛事。
三是丰富商业旅游新业态。坚持景区与商圈联动打造,德百589街区、德工文创园等15个商旅融合集聚区相继涌现,董子文化街创建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四是打造演艺旅游新热点。大型杂技剧《山水国潮》晋京展演,大型舞台剧《大河上下》《禹城大战》上演,新青年音乐节吸引6万名乐迷,预计年内全市将举办各类演艺活动100余场。
五是创设文玩旅游新玩法。以古玩文化为纽带,将千年运河的基因融入现代城市肌理,德州古玩城成为华北地区最大古玩交易市场,年客流量近200万人次。
六是做实会展旅游新模式。实施“一县一品牌一展会”,去年以来举办京津冀鲁体育用品、德州味等展会190余场。
民生周刊:2025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德州召开后,德州怎样持续释放文旅大会溢出和引流效应,保持文旅消费热度,加快塑造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田卫东:从2020年到2025年,山东连续6年举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这一活动已成为山东推介旅游资源、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今年大会在德州市乐陵影视城开幕,让乐陵这座鲁西北小城焕发夺目光彩。以此为契机,德州持续放大文旅大会溢出和引流效应,全力做好“后半篇文章”,力求“办好一次会、促一方消费、搞活一座城”。
一方面立足当前,接续办好新青年音乐节、德州市篮球联赛等活动,持续提振文旅消费热度;另一方面着眼长远,统筹文旅项目建设、消费场景创新、产业生态培育,主动融入京津冀、济南都市圈旅游协作,加快塑造文旅产业发展新优势。
一是狠抓文旅专题招商。借势借力全省文旅大会举办的热度,加强与邀请嘉宾对接联系,瞄准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全力招引头部文旅企业。文化和旅游部在德州举办精品产业项目对接交流活动,“羿界传奇”主题乐园等12个重点文旅项目正式签约。
二是狠抓文旅重点项目。在建重点文旅项目扎实推进,德州·梦幻之城国际旅游度假区、乐陵影旅融合产业园项目在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正式签约,目前进展顺利。
三是狠抓文旅市场主体培育,实施“百企领航”专项行动,用好“两新”政策,强化金融赋能文旅产业力度,常态化搭建银企合作桥梁,加快推进景区焕新、设备更新、产品创新,力争今年文旅领域市场主体数量增长20%以上。
四是狠抓文旅消费场景创新。持续巩固拓展影视旅游、体育旅游、文玩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场景。比如,文玩旅游方面,推动大运河古玩城提档升级,加强与荣宝斋、潘家园的交流合作,拓展鉴定、拍卖、文创等新业态,持续擦亮“有点闲、有点钱,德州运河淘古玩”城市名片。
乐陵影视城成为网红打卡地。
民生周刊:文旅产业是需要长期“栽树”才能“乘凉”的产业。文旅融合须久久为功,文旅产业体系和生态的形成也须久久为功。德州怎样在提振文旅消费的同时做到长短期效益并举,厚植产业发展土壤,确保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田卫东:德州以德为名,德是最美的风景。围绕“德”文化,我们做强城市IP,讲好“忠、孝、情、义、诚、信”故事,天衢新区的董子文化园入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乐陵市的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齐河县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入选第一批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津县的中华传统家学文化园展现诗礼传家、忠厚继世的传统家风家教家训。
在扎实推进文旅项目建设、消费场景创新、产业生态培育的同时,我们围绕以德待客、以德助人、以德兴业,不断提升文旅服务质效,积极构建“主客共享、快进慢游”服务体系,让游客在德州慢下来、留下来、还想来,打造一流的文旅市场环境。
一是让游客“便捷游”。推动重要景区三级以上公路全覆盖,完善景区内部骑行专线、人行步道及服务驿站、停车场等设施。建设文旅大数据中心、游客公共服务平台、综合监管平台等“一中心两平台”,推动智慧交通与智慧旅游深度衔接,绘制德州旅游“一张图”,实现“一部手机游德州”。
二是让游客“舒心游”。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无障碍、适老化等设施建设,抓好高端品牌酒店,壮大星级饭店规模,打造休闲度假型酒店集群,大力发展汽车营地、露营帐篷等住宿业态,建设友好型旅游景区度假区。
三是让游客“放心游”。开展文旅消费护航行动,对景区实行精细化管理、全链条管控,严格落实“普法+执法”式监管,畅通旅游投诉举报渠道,实现市场监管覆盖率、游客意见及时办结率、移动执法抽查率“3个100%”。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0期、9月29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