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2025-09-29 11:14:28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漫步在新疆哈密市伊州区柳树沟乡一棵树村,随处都能感受到河南援疆带来的生机与活力:笔直整洁的村道向远方延伸,古香古色的中医馆里飘着中草药香,特色民宿排列井然有序,村民脸上洋溢笑容……
一棵树村总面积1192平方公里,拥有耕地2206亩,村民144户507人。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93万元,人均收入2.9万元。
在河南援疆助力下,一棵树村紧紧围绕“小而精、小而美”的民族特色乡村发展定位,持续推动产业升级,着力改善民生,创新基层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一棵树村屡获殊荣,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哈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哈密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成为新时代乡村发展的一个生动样本。
8月16日,民生周刊记者走进一棵树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一张张照片记录着村庄由荒芜走向葱郁、从贫瘠迈入丰饶的变迁历程,默默诉说着河南与哈密两地情深、共同建设的动人故事。
新疆哈密伊州区柳树沟乡快乐克小区 (图/郑智维)
将羊肉销售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的突破口
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的一棵树村,村民世代深居天山,以放牧为生。
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一棵树村积极发展特色畜牧产业。目前,全村养殖的山羊存栏约1万只,除了用于繁殖的母畜外,每年可出栏山羊6000多只,养殖业已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本地产的冰碴驹俐肉质鲜美,风味独特,极具地域特色。
“冰碴驹俐”是哈密本地一种特殊山羊。驹俐,是哈萨克语“山羊”的意思。冰碴驹俐是指吃过初雪后挂着冰碴的草的山羊。经过高山冰雪严寒洗礼,冰碴驹俐的肉质紧致而鲜嫩,口感鲜美无膻味。
“它们吃的是最嫩的冰碴草,喝的是天山水,做的是‘攀岩运动’,冰碴驹俐堪称天山珍品。”谈及本地羊肉的品质,柳树沟乡乡长木合亚提如此评价。
美味的山羊如何走下大山、迈向更广阔的市场?
为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第十一批河南援疆工作队将羊肉销售作为推动一棵树村产业振兴的突破口。2023年底,在河南援疆指挥部的帮助下,一棵树村为冰碴驹俐注册了“柳羊羊”商标,迈出品牌化的第一步。
2024年12月,河南援疆指挥部又组织援疆企业开展“万只山羊下天山”活动,推动哈密的绿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各地。
小山羊,大产业。当地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2024年,一棵树村先后在哈密及河南郑州、鹤壁等多地举行19场次冬宰文化活动,销售柳羊羊牌冰碴驹俐5000余只,收入达500余万元。
在河南援疆指挥部的帮助下,一棵树村在郑州举办了数场推介活动。活动现场,除了热气腾腾的天山羊肉汤,还有热情奔放的哈萨克族舞蹈。
“冷链运输到内地之后,价格能翻一倍。我们不仅卖出了产品,更在推介中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木合亚提说。
援疆资金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
一棵树村原是哈萨克族群众占99.86%的山区村,2012年在河南援疆资金支持下搬迁至山下建成“快乐克”小区。为让农牧民群众搬得出、稳定住、能致富,2023年新一轮河南援疆工作将发展产业促增收作为重要举措来抓。
在河南援疆资金支持下,一棵树村搬迁至山下,图为统一规划建设的安居房。(图/郑智维)
1996年,布尔兰·木合买提江出生于一个牧民家庭。16岁那年,她和家人及同村的135户农牧民一起,从天山深处搬迁至现在的快乐克小区。
回忆起在天山上的放牧岁月,布尔兰感慨道:“那时候我们逐水草而居,喝的是河里的水,住的是毡房或石头房,出行靠骑马。山上风沙大,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物资匮乏,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2022年,大学毕业的布尔兰选择回到家乡发展,投身乡村振兴一线,如今担任一棵树村村委会副主任。
“搬迁下来以后,村民们居住的是安居房,喝的是自来水,附近就有卫生院和学校,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及村民当下的生活,布尔兰的语气中洋溢着喜悦之情。
河南援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持续将援疆资金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努力把援疆工作的综合效益落在办好民生实事上。
为守护群众健康,一棵树村积极争取河南援疆资金35万元,用于改造和提升村中医馆,并特邀鹤壁市6名柔性援疆中医专家定期坐诊,为农牧民提供更加优质、多元的健康服务。2024年,中医馆累计接待诊疗3000余人次。
在提升生活品质方面,一棵树村积极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利用159万元河南援疆资金,一棵树村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进行了全面提升改造。
在河南援疆助力下,一棵树村对现有的10套民宿进行升级,打造具有哈萨克民族风情的特色驿站,推出哈萨克民族风情宴,将传统手抓肉、包尔萨克、马肠子、牛羊肉等美食打造成受游客青睐的特色爆款食品,逐步实现“全村一张菜谱,户户一道硬菜”。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赋能乡村振兴
2024年11月,因工作需要,哈密市伊州区柳树沟乡党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大臣兼任一棵树村党支部书记。
担任党支部书记后,李大臣紧紧把握河南援疆的机遇,积极提升基层治理水平。2024年度,他先后两次前往河南交流学习,深入借鉴河南省在乡村振兴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结合一棵树村的实际情况,他和村“两委”班子共同确立了“支部强起来、民心聚起来、产业旺起来、农民富起来”的发展目标,持续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赋能乡村振兴。
借助河南援疆资源,一棵树村党支部与鹤壁市的黑龙庄村、三家村等6个村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学习借鉴鹤壁黑龙庄村的党员干部管理制度,创新推出党员“红黑榜”制度,设立党员中心户28户,构建起“一户带一片、多片带整体”的工作格局。
在基层治理上,一棵树村修订完善了613字的村规民约,创新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并制定《一棵树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管理机制》。
“我们每月按户开展卫生评比,高分家庭可获‘我家最美’荣誉锦旗及积分礼品,目前已发放锦旗25面,积分兑换礼品价值8万余元。”李大臣说。
此外,一棵树村积极争取援疆资金65万元,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实践基地和快乐克文化广场,推动“明厨亮灶”示范户改造,引领文明生活新风尚。通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一棵树村创设“奶茶说事点”,让村民在轻松氛围中沟通化解矛盾。
利用援疆资金打造的快乐克文化广场,已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每到傍晚时分,村民们或练习太极拳,或跳黑走马,或悠闲散步,享受美好生活。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0期、9月29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