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第十一批中央国家机关援疆干部王尧:专业为笔 山河为卷 助力新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来源:民生周刊2025-09-29 11:18:06

民生周刊记者   李贤娜

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一个“想象中的新疆”。

游客想象,新疆是远方,巍巍昆仑与浩浩大漠一望无垠。

王尧曾经想象,新疆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组成生命共同体”的奇异世界。

新疆国土综合整治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尧,是第十一批中央国家机关援疆干部。两年前,当航班飞越天山山脉,她第一次俯瞰新疆辽阔大地时,就被大美新疆的豪迈雄浑折服。

援疆至今,王尧对新疆的印象已经悄然改观。她以专业为笔、山河为卷,在广袤大地上增添新绿,修复荒山旧疤,她立志保护新疆的生态环境,“新疆生态很脆弱,必须守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

她积极行动,为新疆争取大量中央生态保护修复资金。“新疆是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新疆能给全国树立样板,也能向世界展示美丽中国的生态画卷。”王尧说。

王尧(左五女士)与同事在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调研。

“立刻投入‘战场’!”

“援疆是一件神圣且光荣的事。”2023年7月,王尧在家人支持下向自然资源部请战援疆,这个有兵团援疆史的家族以此为荣。

“我负责新疆生态修复项目的规划与落地。”乌鲁木齐的援疆公寓成了王尧的新家,新疆自然资源厅成了她新的工作单位,她和刚上初二的女儿第一次视频就讨论到了新工作,“让奋斗与青春做伴”。

“适应?就是立刻投入‘战场’!”王尧没顾上适应乌鲁木齐与北京的时差和干燥气候,就“下沉一线”至中哈边境的塔城。

塔城地区矿产资源储量大,钼、铬、氧等资源量居全疆前三。历史上因非法采矿等原因,这里留下了各种矿坑、渣山,导致地面塌陷、植被破坏,废渣还污染了土壤和水源。

“生态修复刻不容缓,塔城却连续两年向自治区政府申请生态修复立项无果。”王尧翻开塔城申报的“新疆天山北坡绿洲带(沙湾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逐页排查项目问题。

为加快推动立项和实施,王尧组建工作专班,与当地干部同吃同住3个月,深入矿山摸底排查,按国家标准重编方案。2024年8月,这个项目全自治区评审排名第一,获批项目资金880万元。

当第一个废弃矿坑被填平、完成生态修复后,昔日疮痍之地将变成一座壮观的辣椒晒场——沙湾市安集海镇素有“中国辣椒之乡”美誉,辣椒正是当地百姓的“致富椒”。

看到实施方案的瞬间,王尧震撼不已:生态修复不仅是抚平大地伤痕,更要点燃产业引擎,让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一起“红”起来!

“没想到新疆能拿到全国第二名”

很快,王尧接到通知离开塔城,回归新疆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投入到更大的舞台——为新疆申报“国家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

历史上,新疆因矿产资源粗放开发遗留了大量废弃矿山,给大美新疆留下了多处“生态伤疤”。时间久远难追溯责任主体,修复任务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并依赖中央财政支持。

“十四五”期间,支持方式发生变化:中央财政不再直接拨款,转而采取全国竞争性评审机制,由各地申报项目,择优支持。在2022和2023年度申报中,新疆一无所获。尽管如此,全疆各地州仍积极准备,继续争取2024年的申报机会。

王尧精准锁定难点,发挥援疆干部的桥梁作用,整合自然资源部、高校与科研院所专家资源入疆培训与实地指导。她制定“负面清单”和评审规则,召开10余次编制推进会,邀请权威专家50余人次打磨、润色文本,对参与答辩的市领导进行演练指导,力求精益求精。

2024年春节,王尧回北京探望女儿期间,新疆克拉玛依和吐鲁番两个项目组的工作人员一同进京,全程并肩作战。按她要求,项目组依照“一矿一策”高标准,将实施方案做到初步设计的深度。

新疆同事们用情用心,让王尧十分感动,“新疆工作很扎实,他们非常认真,严格执行编制大纲和导则要求”。

2024年5月,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组织专家对各省份申报项目进行竞争性评审,最终确定20个项目。“新疆做好心理预期,只要有一个项目进入全国前20名就是胜利。”

“没想到,新疆能拿到全国第二名。”王尧难掩兴奋,新疆的准噶尔盆地西缘(克拉玛依市)和东天山南麓(吐鲁番市)两个项目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分获全国第二和第六名,获得中央奖补资金6亿元。

“更难得的是,评委相信新疆能做好。”项目预计实施3年,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同时,将为全国生态脆弱区系统性修复树立“新疆样本”。

“荒山变绿肺的愿景成真,所有汗水都值了”

中国的六分之一,在新疆折叠成一座“生态大观园”:沙漠、冰川、草原、森林、河湖、绿洲同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曾让王尧隔着千山万水对新疆怦然心动,也让她遭遇援疆最难的“全景生态题”。

题目很长——申报国家“十五五”首批山水工程的“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区玛纳斯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难度更大——流域横跨克拉玛依市、昌吉州、塔城地区三地和兵团第七、第八师,行政条线交错、流域生态割裂。

王尧的角色再次切换,今年3月至6月,她到克拉玛依市挂职市政府副秘书长,牵头“三地两师”兵地联合申报。

面对申报周期不足两月、跨区域广的严峻挑战,她精准锁定关键难点,5天完成全流域生态本底踏勘,提出构建“一带二屏三核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启动30天攻坚,同步上线日跟踪和周调度。

“生态工程总投资近60亿元,需要齐心协力!”面对各方犹豫不决,她三赴塔城,四进昌吉,与兵团师市“面对面”反复磋商利益平衡点,为五方合算“生态账”;塔城地委书记支现伟第一个签字,兵团战友把“最硬的骨头”留给自己。

返程中,王尧拐进已竣工的塔城生态修复区:边境牧民的“羊肠道”已变成“生态路”,草场复绿、牛羊肥壮、牧民们脸上笑开了花……她以小项目撬动了大民生。塔城地区行署秘书长铁力曼·沙黑都拉临行前紧握王尧的手说:“大家发自内心地感激您!常回家看看,我们永远牵挂您!”

各族人民的真情流露,让王尧更深刻领悟生态援疆的意义。她和领导、同事们飞北京,跑部委,最终换来“中央奖补不低于20亿元”“重点支持跨区域联合”两项政策支持。

“这是新疆首次跨区域兵地联合申报项目。”在成功获得申报国家“十五五”山水工程资格的那天,“兵地一家亲”的口号化作“兵地融合”创新模式。那一刻,王尧读懂了家族传承的“舍小家为大家”援疆精神,“荒山变绿肺的愿景成真,所有汗水都值了!”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女儿将赴疆团聚。提起女儿,王尧欣慰一笑,女儿考出北京中考第一梯队高分成绩,道德与法治科目满分,“她深刻理解试卷上每一个生态文明理念”。

她将带女儿去看课本里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在新疆如何具象化,看生态文明的种子在新疆大地上发芽生长……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0期、9月29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