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2025-10-15 16:01:55
民生周刊记者 张兵 □ 纪方
从荒山染翠到公交焕新,从蟹苗入疆到机场腾飞,辽宁援疆工作者用10多年时间,在祖国西北边陲奏响了一曲动人的援疆“四季歌”。
春日的新疆石河子市将军山辽疆生态园里,芝樱花海铺展。夏日的街头,“辽疆号”新能源公交车穿梭往来。秋日的133团水库,盘锦河蟹再获丰收。冬日的花园机场,又一批援疆专家踏雪而来……
被称为“共和国军垦第一城”的石河子,与4000公里外的辽宁共同书写着跨越山海的发展新篇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33团吐尔条沟水库水质清澈,这里养殖的盘锦河蟹个大肥美。
春之章——荒山到花海
“今年‘五一’假期涌来将近30万游客。现在这里不仅是石河子人的后花园,更是闻名疆内外的春游打卡胜地。”石河子市园林研究所所长陈煌站在将军山辽疆生态园的山岗上,眼前是350亩芝樱花海和18万株灌木。
这里地处石河子南郊,距离城区10多公里。将军山的名字源于一个传奇的故事——1950年,王震、陶峙岳、张仲翰等将军曾在这里规划石河子新城建设。此后,这里就被称为将军山。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寸草不生的荒山。风沙大、环境差,鲜有人至。改变始于2016年,辽宁援疆第八师分指挥部将原定的彩色苗木引进项目,根据石河子迫切需要大型文旅休闲场所的民生诉求,升级为一个综合性生态公园建设计划。
“没有辽宁援疆支持,这一切很难发生。”陈煌感慨道。作为亲历者,他见证了这片土地的蜕变。几年时间里,荒芜的地表陆续出现了七彩花田、梅园、银杏林,山上山下建成了盐碱水再生利用净化园、瞭望平台、花海栈道等配套设施。
辽宁援疆干部、石河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鹏介绍,项目整合了“十三五”“十四五”援疆资金和当地资源,换填种植土12万立方米,种植乔木3万多株,栽植芝樱580万盆……最终建成集生态修复、文化旅游、现代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如今的将军山辽疆生态园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芝樱花海、中国乡村游推荐线路,被誉为北疆春天打卡地。公园面积从最初的680亩扩大到1000亩,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
芝樱花文化旅游节连续举办多年,将军山辽疆生态园声名鹊起。
夏之韵——公交变身记
北疆8月,热浪灼人。在石河子火车站公交车场,蓝绿相间的新能源公交车带来阵阵凉意,“辽疆号”3个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自从有了H1环线后,我出门就上车,而且这种新能源车有空调,坐着特别舒服。”市民艾麦尔江对“辽疆号”赞不绝口。
2022年,石河子开通了H1、M1两条免费公交环线,线路总长约24公里,服务覆盖超10万市民,年客运量近800万人次。
“在石河子,以前开公交是苦差事,燃油车车况差,冬季漏风、夏季闷热。”55岁的刘皋是石河子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总调度,开过15年公交车。
辽宁援疆八师分指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分两批为石河子更新了217辆新能源公交车,彻底改变了城市公交面貌。
大连援疆干部、石河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宋浩说:“民生优先、精准施策,是我们策划实施援疆项目的重要原则。针对石河子公交老大难问题,‘辽疆号’新能源公交项目是及时雨,更为师市城市公交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石河子市公交系统新能源车占比达91.7%,配备了坡起辅助、360度环视、防撞预警等智能系统。2023年和2024年,石河子公交线路连续入选全国新能源公交高品质线路。
秋之实——蟹肥果甜
金秋时节,八师133团吐尔条沟水库旁,团场职工正忙着捕捞肥美的盘锦河蟹。“今年产量能达到30吨,除了本地,还销往伊宁、乌鲁木齐等城市,这是辽疆特产。”新疆连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春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将盘锦河蟹引入新疆的是大连援疆干部,八师133团党委常委、副团长丁敏丰。“这不是援疆计划项目。一次偶然,我了解到这片800多亩的水域一直闲置,觉得有责任盘活它。”
入疆前任大连旅顺口区江西街道监察办公室主任的丁敏丰,对农业了解不多。当决定养螃蟹时,他跑遍新疆每一个养蟹的地方,发现在新疆养殖螃蟹虽然能活,但“长不大、蟹黄少”,引进盘锦河蟹或可破题。
引进过程一波三折。第一次运输蟹苗,“全军覆没”——运到半路,蟹苗全被捂死了。第一次撮合两地合作,对不上、谈不拢,不欢而散。
“有一天晚上特别沮丧,因为折腾了一个多月,发现又回到了原点。但眯了一会儿,又起来打电话联系。”丁敏丰的坚持最终换来了成功。
辽宁援疆干部丁敏丰与入疆养蟹的刘春邦一起查看金秋即将起捕的河蟹。
“个大、黄多,卖得不错,周边水域也都想养,蟹苗供不应求。”由丁敏丰牵线入疆养河蟹的刘春邦喜忧参半。得知企业现在迫切需要种苗繁殖技术支持,前不久援疆工作队牵线大连海洋大学,校企双方签约将共建良种繁育基地,合力打造新疆渔业的“种业芯片”。
如今,除了河蟹,石河子的丰收图中还新增了大樱桃、大果蓝莓、“白色恋人”草莓等新品类。2024年,由援疆队员赴辽选品牵线,首批3000棵蓝莓、2万株白草莓、1000棵俄八樱桃丰产热销,充裕了团场职工的钱袋子。
“甜蜜航线”促进新疆瓜果畅销。
冬之梦——机场腾飞
石河子的冬天干冷而宁静,但花园机场却始终热火朝天。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个民用支线机场,这里承载着石河子的航空梦想。
“2015年12月26日开航,我们首批23人当年8月接到任务来到石河子,从第一个专业人员招聘、手把手教开飞机舱门开始,用4个月时间完成了两年的工作量。”大连援疆人才、石河子花园机场副总经理李炳军回忆。
在大连机场集团“一对一”支援下,石河子花园机场创造了中国民航机场开航准备的新纪录。
10年间,来到花园机场的大连长期援疆人才28人次、短期柔性援疆人才78人次,累计有百人入疆支援,助力花园机场飞得更远、更好。截至目前,花园机场的航班量由最初的1条航线、每周4架次,增至疆内外17条航线、每周220多架次;与辽宁通航机场沈阳、大连全面通航;提前4年超过设计吞吐量,全年完成各类通航飞行近3万架次,位列全疆第二。
先后6期参与技术援疆、在这里工作已满10年的李炳军,因为长期日晒,脸色黝黑:“我已经分不清自己是大连人还是石河子人了,但我知道,每个援疆人都是追梦人、圆梦人。”
2023年5月以来,来自大连、阜新和铁岭的计划内选派援疆干部人才48人以及柔性人才300多人,入疆工作在石河子的各个领域,追石河子的发展之梦,圆军垦第一城的美好之梦。
走在石河子街头,辽宁援疆的印记随处可见。
“每名援疆干部人才都要任实职、分实工、担实责、出实绩,所以在石河子,没有一天是轻松的。”师市党政服务中心里,辽宁援疆八师分指指挥长李光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
李光坦言,虽然计划援建资金数量不算多,但援疆工作参与师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面广、纵深,要确保80%以上援疆资金投入民生领域,工作80%以上投入到基层一线。
《2025年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写道:“对口援疆硕果累累。全年安排援疆项目40余个,集中力量办成了一批惠民利民的实事好事。广大援疆干部人才胸怀无私大爱,用真情践行使命,以实干诠释担当,在产业项目、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社会民生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永远铭记在心、感恩于怀。”
今年上半年,八师石河子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0.3%,对外贸易增速72.4%,市场经营主体达61878户。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1期、10月13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