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09:56:32
王高升
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的塔城是新疆农牧业大区,素有粮仓、油缸、肉库的美誉。这里有全国最大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第二大连片草原——库鲁斯台草原,棉花产量位列全疆前三。
然而,塔城地区曾长期没有具有地方特色的林果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步伐,制约了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2019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塔城分院成立,在辽宁援疆专家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下,“东果西进”持续推进,这一困境悄然发生了改变。
“东果西进”落地成为现实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与塔城地区农科所合作成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塔城分院,重点开展了新品种、新技术引进、选育、示范、推广,以及本土化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平台建设、科企合作和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塔城分院副院长王志刚2022年到塔城工作。他说,分院从成立以来针对塔城地区气候特点持续引进了30多个抗寒果树品种,包括苹果、李子等。其中,率先取得突破的是苹果品种。
2022年11月和2024年1月的极寒天气中,试验基地内种植的4000多棵从辽宁引进的抗寒果树,近四分之三被冻死,给初到塔城的王志刚浇了一盆凉水。
令人稍感安慰的是,有3个品种的苹果存活了下来,其中“锦绣海棠”(小型果)和“岳阳红”(大中型果)苹果表现最好,仅仅是少量花芽受到影响,枝干保持完好,这给了王志刚希望和坚持下去的勇气。
王志刚介绍,“岳阳红”苹果是辽宁省农科院苹果育种团队从1992年“富士×东光”组合的杂交后代中筛选出来的优良育种材料,中间经历了17年的漫长选育过程,于2009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备案,2019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这一品种在诞生地辽宁就有优异表现,长势强,丰产性好,果实单果重204克,色泽鲜艳,香甜可口。引进塔城地区后,不仅抗寒性出乎预料,在当地更加充足的光照条件、更大的昼夜温差和干爽的空气影响下,颜色更加动人、风味更加浓郁,美得连第一次在塔城看到“她”的果树所专家都认不出来了。
2023年,基地内的“锦绣海棠”和“岳阳红”顺利通过有机认证,这两个品种成为塔城分院主推的苹果品种,“东果西进”真正落地成为现实。
辽宁援疆农技专家(右一)到果园指导。
从此,来自东北工业强省也是特色农业大省辽宁的苹果树,在西北边陲的塔城大地喜结硕果。
发放果树种苗40万棵,建成400亩以上示范基地6个
陈涛是辽宁省农科院从果树所选派的援疆专家,从事果树研究30多年。
2024年陈涛来到塔城,在之前的基础上,他精益求精,对“锦绣海棠”和“岳阳红”的栽培管理进一步优化,通过提升树体的健康水平,使其耐寒强、品质好的优势更加凸显,为下一步大规模推广做好了准备。
额敏县杰勒阿尕什镇纳仁恰汗库勒村是一个农业村,主要种植玉米。
2022年,村党支部书记李富江参加了一个地区组织的村干部培训,其间参观了塔城分院的40亩示范果园,听了辽宁专家对从辽宁引进的“锦绣海棠”和“岳阳红”苹果的介绍,并品尝了两个品种的苹果,感到色泽和口感都不错。
于是,李富江主动联系了塔城分院,在两年时间内累计种植2000多株分院免费提供的“锦绣海棠”等果树品种,在自家退耕还林地里打造了一个40亩的果园。
今年,70%的果苗开始挂果,通红通红的海棠果挂满枝头,脆甜可口。
李富江说:“在辽宁专家的持续跟踪和技术帮扶下,我种的海棠果树苗成活率高,今年挂果的情况也不错。我是村干部,想带头发展特色林果业。我种好了,村民们跟着种,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对于“锦绣海棠”和“岳阳红”苹果的推广,塔城分院蹄疾步稳,首先是有计划地选择与有能力、有热情的企业、农场和村集体合作。
对此,王志刚表示,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可以规模化种植,技术指导更便捷、效果更好;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一般都有成熟的销售渠道,以销定产,示范带动效应比较明显。
近两年来,塔城分院已累计发放包括“锦绣海棠”和“岳阳红”在内的果树种苗40万棵,建成400亩以上示范基地6个(企业自主经营),在塔额盆地四县市成功推广7000亩。额敏县的新疆金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公司负责人王鹏程在辽宁从事水果销售20多年,线上线下渠道都有。2023年,他到塔城考察市场,和塔城分院一拍即合,决定种植“锦绣海棠”和“岳阳红”。
2024年,他出资对额敏县郊区乡锡伯特村一处废弃砖厂进行了土壤回填平整,拉运熟土6000多吨,平均垫土40厘米,打造出一块300亩的果园,种植“锦绣海棠”和“岳阳红”果树苗1.2万棵。
王鹏程说,“锦绣海棠”和“岳阳红”苹果综合品质确实不错,市场潜力大,他有信心把它们推向疆内外市场,也有通过巴克图口岸进军中亚市场的规划。
辽塔农业科技示范园
计划完成粮棉油果蔬菌等农业产业科技援疆布局
2023年以来,塔城分院先后投入援疆项目资金1710万元,完善了果树资源圃、采穗圃、苗圃等配套基础设施,新建了791.58平方米的辽塔农业联合创新实验楼、6栋大棚、1座食用菌良种选育繁育工厂,为塔额盆地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地方果蔬品牌的打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同时,由于当地企业和农民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越来越顺利,免费发放的树苗已延伸到塔城市、额敏县、托里县、乌苏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的村队、企业和团场,仅2025年春季就发放树苗11.2万棵。
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面对“十五五”,辽宁省农科院将利用自身学科齐全的优势进一步把塔城分院做大、做强,制定好新一轮的援疆工作规划,抓住新时代新疆发展的重大机遇,从塔城具备发展优势的产业入手,把塔额盆地打造成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优质农产品基地。
“有位援友讲得好,辽宁的援疆人是从‘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来到了‘一棵小白杨’站岗的地方,两个边疆两首歌,一种梦想一个家。东果成功西进扎根塔城,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在民族复兴梦想指引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中的一小步,这一小步为后续各项工作增添了信心、积蓄了力量。”王志刚说。
王志刚表示:“我们有望在两到三年内完成粮、棉、油、果、蔬、菌等农业产业的科技援疆布局和成果推广,科技赋能多箭齐发,助力塔城乡村全面振兴的步子迈得更稳更快,造福一方百姓。”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1期、10月13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辽塔协作结出硕果,塞外果园增收富民(主题)“东果西进”拓宽农牧民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