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2025-10-16 10:42:15
民生周刊记者 郭鹏
珠江流域西江支流的郁江,自西向东奔流,流经广西南宁城区段,当地人称之为邕江。邕江全长约133.8公里,流域面积6120平方公里,被南宁人视为母亲河。
家住邕江边的市民李文华,是一位游泳爱好者。近日,记者在邕江大桥北段西侧的“冬泳亭”见到刚刚晨泳上岸的李文华,他指着亭子说,这是南宁市人民政府为纪念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两次畅游邕江而修建的。
李文华指着亭子附近的健身步道和绿地公园,兴奋地对记者说:“这些年邕江两岸的变化太大了!”
邕江从南宁市穿城而过,水清岸绿景美。(图/郭鹏)
在南宁走访期间,记者看到如今邕江两岸绿地公园星罗棋布,亲水步道依江绵延,许多市民下班后到江边散步,周末来江边露营、打球,在邕江边享受休闲时光已经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今年1月,邕江(郁江南宁市段)入选水利部2024年幸福河湖优秀案例。
从“避水”到“亲水”
幸福河湖,首先是安全河湖。
曾几何时,邕江洪水频发。自上世纪70年代起,南宁市持续开展防洪工程体系建设。50多年过去,一批高标准、高质量防洪堤相继建成,南宁市主城区已累计建成防洪大堤107.12公里、排涝泵站31座。老口、邕宁等水利枢纽竣工投入使用,与百色水利枢纽一起联合调度,使南宁市防洪标准提高至200年一遇。
李文华回忆,以前南宁人提到邕江就是抗洪,对邕江避而远之;现在对于邕江,则是观水、乐水、亲水。
“我们致力于打造安澜、生态、宜居的邕江。”广西水利厅河长制工作处(河湖管理处)处长饶广春对记者说,2012年南宁市围绕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以“治水、建城、为民”为主线,全力打造“百里秀美邕江”。
“百里秀美邕江”全长74公里,目前,邕江段枯水期平均水位已抬升至67米,水面扩宽至400米,城区水面面积率提升到10.5%。“历届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进邕江综合整治,力求把邕江‘堤、路、景、水’相结合。”饶广春说。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邕江,南宁市还作出了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规划建设的决策部署,编制实施《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控制规划》;邕宁水利枢纽工程主体工程开工建设,适当抬高邕江河段的城市景观水位;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全面开启;全面推行河长制,打好治水“组合拳”……
从“治水”到“用水”
在打造“百里秀美邕江”过程中,南宁市坚持深入挖掘邕江文化内涵,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沿江景观建设之中,打造特色人文景观带。还将“避免大拆大建,保留城市记忆”的天人和谐的规划设计理念贯穿其中,保留了部分江边原生态竹林,形成了“粉花竹趣 水绿泽国”的景观风貌,实现了科学生态的开发建设。
为了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南宁市还借鉴实行“按效付费”那考河治理PPP(公共私营合作制)模式,有效破解邕江综合整治项目公共财政吃紧与项目建设需要的矛盾,跳出政府公共财政出资建设项目的传统模式,既减轻了财政资金支出压力,降低了建设和运营管理风险,又提高了项目建设和公共服务效率。
同时,为了将邕江河道范围内行政处罚权限全部纳入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范围,南宁市也打破原有行业监管界限,制定《邕江沿岸公园管理工作方案》,由属地城区政府或风景区管委会负责管理,保证了公园管理与地方事务管理无缝衔接。
通过一系列举措,邕江两岸风景、环境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和提升。
目前,邕江两岸已打造148公里滩涂景观带,新建和改建公园15个,增设游泳下水点10处、亲水观江平台93个,打造一批文化休闲广场、一批特色景观节点,灯光亮化14座桥梁及沿岸59个小区200多栋建筑,房屋外立面改造1357栋,整治直排口65个,种植乔木22.6万株,铺设草皮548万平方米,设置绿道景观桥23座,铺设健身绿道163公里及亲水步道115公里,沿江两岸公园紧密衔接、滩涂用地纵横贯通,水质长期保持在Ⅲ类以上,夜游邕江成为市民游客新体验……
“百里秀美邕江的打造,满足了市民亲水、近水、观江的需求,也让大自然景观更好地融入城市。”饶广春说。
前文中提到的毛主席两次冬泳邕江的“冬泳亭”,如今也在丰富着邕江的水文化内涵,成为传承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
为赋予邕江新的生命力,南宁市充分开发邕江旅游资源,通过水上观光、水上度假、水文化体验、水上活动等水上旅游方式,打造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邕江综合休闲旅游模式,提升邕江休闲旅游水平。
邕江之变,造福百姓。如今,邕江江畅、水清、岸绿、景美,两岸群众安居乐业,展开了一幅人水和谐的美丽生态画卷。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1期、10月13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广西南宁着力建设幸福河湖(主题)治水惠民润民生 百里邕江展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