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5-10-23 15:49:27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乃林镇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围绕“绿”字做文章,聚焦“特”字落笔墨,着力在乡村产业振兴的道路上开辟新路径、塑造新优势,扎实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藏香猪实现绿富双赢
“来来来—吃饭喽—”,随着饲养员一声声呼唤,黄金地村凤姐家庭农牧场的山林间,成群的藏香猪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场面尤为壮观。
“2014年,我们从西藏引进了第一批藏香猪,探索性发展特色养殖。”凤姐农牧场王喜凤笑着介绍,“依托山林可自然放养的优势,经过多年繁育,如今年存栏量已发展到2000多头,产值可达500万元。”
除了凤姐家庭农牧场外,乃林镇塞北养殖场自2019年也开始了藏香猪养殖,通过与浙江企业开展“订单式”合作,年出栏量可达500头,并同步推进荒山治理,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从千亩荒山到群山披绿,从几百头试养,到总存栏量达3000多头的藏香猪繁育基地,这一转变离不开林下经济政策的扶持和养殖户的长期坚守。
如今,凤姐牧场更积极探索“守着青山赚金山”新模式,融合发展特色农家乐与赤松茸猪肉酱深加工产业,构建了“林果种植—藏香猪补饲—粪污还田”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体系,间接带动约500户农户增收,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
林下梅花鹿拓宽致富新路
今年,乃林镇依托林下资源禀赋,着力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的梅花鹿养殖育种示范区。8月,总投资3000万元的野栖谷千头梅花鹿养殖育种基地正式投入使用,800头梅花鹿顺利入驻。
在40亩标准化养殖圈舍和周边1000亩林地放养围挡区中,一头头性情温驯的梅花鹿悠闲踱步、自在撒欢、安然觅食。“这鹿是‘奔跑中的药,可食用的宝’,仅收割鹿茸一项,每头成年公鹿都能带来上千元收益。”养殖基地负责人王喜凤笑着说。
目前,基地已与吉林客商达成合作,以“订单式”产业发展模式,全面开发鹿羔、鹿茸、鹿血、鹿筋、鹿骨等名贵药材,并延伸至鹿茸血酒、鹿肉等系列深加工产品,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
从众人熟知的“凤姐”到如今亲切的“鹿妈”,王喜凤在一个月内迅速实现了身份的转变。一头刚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小梅花鹿紧跟在凤姐身后,形影不离。“眼看入冬了,只有靠人工喂养,它们才能平安过冬。”她轻声说,“现在我就是它的妈妈。每只这样带大的小鹿,价值都超过万元。”
珍稀水貂注入产业振兴新活力
在北山根村盛祥农业大型现代化水貂养殖基地,一只只从丹麦引进的水貂活泼健壮,饲养人员有序进行环境清理。基地占地155.3亩,总投资8500万元,建有112栋现代化貂舍,采用国际最新养殖技术,现存栏貂种1.8万只,年出栏水貂10万只,产值约2000万元,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就业务工。
“我们通过‘全价饲料配方’有力提升水貂皮毛光泽度,养殖的水貂中,60%可达天鹅绒短二级别,35%可达短一级别,已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硬通货’。”盛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艳峰说。
如今的乃林镇,特色养殖早已从“单点突破”迈向“多点开花、全链发展”。和牛、藏香猪、梅花鹿、水貂等养殖项目在这片土地扎根壮大,产业形态从“单一养殖”向“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延伸。在政策的精准扶持下,特色养殖不仅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更用鲜活的产业实践,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蓬勃画卷。
(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