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社会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江苏镇江与北京什刹海深化文化人才合作,共启京润文旅融合新篇章

来源:民生网2025-10-28 10:40:01

10月26日上午,“京润同脉 英才绽放”西津渡·什刹海文化人才交流活动在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文展中心举行。

江苏省镇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一级巡视员张娟,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工委书记陈璐出席活动并致辞。文化和旅游部专家组成员、原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司长张坚钟出席活动。

张娟表示,镇江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培养与文旅融合发展,期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与北京什刹海的全方位合作。她提出三点愿景:一是互学互鉴集聚英才,擦亮“人聚镇江 才享荣光”城市名片,吸引更多人才加入“金山英才”计划;二是双向奔赴共享机遇,推动恒顺香醋、肴肉、太平泥叫叫等特色文化产品“北上进京”;三是携手并进推动创新,在文创开发、数字文旅等领域实现共建共享。

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陆艳华以“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生动推介镇江。从“宜”居宜业宜游的天然基因,到“融汇”南北中西的文化气质,再到“美得让人吃醋”的城市魅力,全方位展现镇江的独特风采。

镇江市润州区委书记、一级调研员徐心田出席活动,并以“溯千年文脉,邀京华英才”为引,细数润州与北京因大运河结下的深厚渊源。他表示,润州作为长三角一体化重要节点,正推进“数字引领、智造先行、服务强基、文旅融合”产业升级,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打造西津渡人才友好街区,推出涵盖资金、载体、“一站式”服务的人才“礼包”,让人才既能逐梦也能诗意栖居。他还提出三点期待:盼文创、研学等新业态项目入驻特色街区,提供政策支持与平台支撑;盼企业合作开发南山东入口、金山湖水上旅游等项目,开放全域文旅数据资源;盼媒体挖掘润州文化底蕴与发展活力,助力其升级为更具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并以“大运河故事未完,润州已备舟楫”邀约各方共潮而升、同润未来。

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工委书记陈璐在交流推介中向镇江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陈璐表示,什刹海始终将街道发展置于服务首都功能、践行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的战略格局中,培育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搭建多元立体育才平台,推动人才与街区更新深度融合。未来将以运河文化为纽带,与镇江加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探索人才交流与产业合作的文旅融合路径,成就南北共济佳话。

为精准对接人才需求,镇江市润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杜欣现场发布《润州区文化产业人才需求清单》,向广大英才发出诚挚邀请。

文化和旅游部专家组成员、原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司长张坚钟作主旨演讲,为京润文化人才合作与产业发展提出前瞻性建议。张坚钟提到三点展望:一是要共筑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磁力场”;二是要搭建更富创造力的产业“孵化器”;三是要打造更有影响力的人文“共同体”。

活动现场,什刹海风景区与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双方代表签署人才联合培养与交流框架协议,同时,5组京润两地文化人才代表结对签约。两地共同启动友好共建仪式,正式开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新篇章。

活动现场还开展非遗文化体验与美食品鉴活动,让与会嘉宾及当地群众沉浸式领略两地非遗风采。太平泥叫叫、正则绣、泥彩塑兔儿爷、京派剪纸等非遗佳作琳琅满目;镇江香醋、庆云楼糕点等特色美食香气氤氲,现场气氛热烈,充分彰显非遗与美食交融的独特魅力。   

京润同脉,是千年运河牵起的深厚情谊;英才绽放,是新时代文化人才的共同追求。此次交流活动不仅为两地搭建了人才合作桥梁,更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让两地情谊在非遗传承与美食风味中得到生动展现。

(民生周刊记者 刘烨烨)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