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宫廷历史学家向斯: 让故宫的历史“活起来”

来源:民生周刊2025-10-29 13:57:00

民生周刊记者   张兵   □ 实习生   蔡雅琪

10月19日,北京,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演播厅内,《向斯说》故宫篇视频上线发布会暨主题曲全球招募计划启动。

活动现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宫廷历史学家向斯作了题为《故宫里的长寿密码》的演讲。向斯在故宫工作近40年,被称为“故宫活字典”。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就节目制作初衷、故宫文化传播等话题,向斯接受了民生周刊记者的采访。

民生周刊: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故宫首次向公众开放。这座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被视为历史中国的独特象征,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你怎样理解故宫的价值?

向斯:故宫的价值早已获得世界的公认。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故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成为中国首批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标志着紫禁城这一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正式走向世界,为全人类所共同瞩目。

今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迎来百年华诞。紫禁城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宫殿建筑群,其宏大的规制、顶级的建筑工艺与华美的装饰艺术,在全世界都是无与伦比的。它不仅是砖木的奇迹,更是一部立体的史书,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博大精深的实体见证与不朽标识。

民生周刊:《向斯说》系列节目正式上线,打造这档节目的初衷是什么,最想向观众传递的故宫文化内核是什么?

向斯:我们的初衷有3层深意。第一,致敬与献礼。2025年正值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我们创立《向斯说》,请故宫的专家来讲述故宫的故事,本身就是对这座文化殿堂百年历程的致敬,也是一份诚挚的献礼。

第二,活化与传承。故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代表。希望借助这档节目,让藏在深宫禁苑的历史活起来,让它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可感、可知、可亲的生活智慧,最终实现薪火相传。

第三,弘扬和连接。故宫是一座浩瀚的历史文化宝库,我们将通过节目,深入探讨宫廷的御膳、御茶、御酒、御药乃至皇家养生之道,让曾经的帝王生活走进寻常百姓家。

民生周刊:本次活动的口号是“向斯说故宫,让历史活起来”,实现“让历史活起来”的关键是什么?

向斯: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使命感,二是当代化诠释。“典守国宝,守护国魂”,是故宫人的神圣使命。我们日复一日地整理、登记、造册无数皇家珍贵文物,但是,故宫人从无私心,从未想过将任何一件国宝据为己有—这本身就是“故宫精神”的体现。守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同时,我们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做研究,更要善于讲述,将深刻的历史文化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民生周刊:相较于传统学术传播,《向斯说》采用短视频形式,其独特的优势和挑战是什么?

向斯:短视频的优势在于爆发力与渗透力。它能将我们数十年的研究成果,浓缩成几分钟的精彩内容,瞬间抓住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注意力,这是一种高效的“文化破壁”。

挑战,则在于如何平衡深度与趣味。要在几分钟内讲清楚一个历史细节,并确保严谨生动,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更要有高超的叙事技巧。不能为了迎合而媚俗,必须在吸引眼球的同时,守住历史的魂。

民生周刊:你深耕故宫文物研究30多年,有哪些细节或研究经历希望通过节目让大家了解?

向斯:在浩如烟海的文献整理中,触动我的瞬间数不胜数。比如,我亲手整理乾隆皇帝的朱笔诗稿时,那一刻,真的仿佛与历史有了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些经历让我坚信,历史是鲜活的,是由无数鲜活的细节构成的。

希望通过节目,让大家了解到,故宫的文化不仅是宏大的建筑与朝堂议政,也蕴含在诸如“龟龄集”这样的御用养生智慧中,在一盏御茶、一席御膳里。这些被忽略的日常生活细节,恰恰是宫廷文化最生动、最接地气的部分。

民生周刊:你被誉为“故宫活字典”,是什么让你始终保持对历史的热情?对于年轻人传承文化,你有何建议?

向斯:故宫活字典真是不敢当。我始终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学者。对故宫的热爱和热情,源于责任与认同。传承中华国粹,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神圣使命和历史担当。孔子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问礼图》说:“聃于柱下史,周礼在于斯。”保护国宝、传承文化是我们的天职。

对于年轻人,我想分享乾隆皇帝的一段话。当时有总督等高官轻视读书人,说他们“书气未除”,乾隆皇帝驳斥道:“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乾隆皇帝自称是读了20年书的“书生”。我希望年轻人能多读书,沉浸于传统文化的酝酿之中,养就一股浩然之气。这才是传承文化最根本的路径。

民生周刊:展望未来,你最期待故宫在哪些方面有新的发展?

向斯:我期待故宫成为一个更加开放、更有智慧、更充满活力的文化生态系统。在学术上,不断有新的发现;在传播上,能运用更多元的技术手段,让紫禁城的魅力无远弗届。在公众参与上,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与自己共鸣的文化连接点。

让历史活起来,最终是为了丰富我们的今天,启迪我们的未来。我们做《向斯说》,就是希望成为这座桥梁的一部分。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2期、10月27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