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乡村振兴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刘晓山:人工智能赋能县域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历史性窗口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2025-11-03 10:35:27

11月1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全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副会长、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刘晓山在演讲中指出,对于广袤的县域而言,抓住“人工智能+”的机遇,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关乎未来的系统性重塑,更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换道超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历史性窗口。

刘晓山是在河南理工大学第四届“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高层论坛上演讲时发表上述观点的。他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一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刻洗礼,这不仅是技术迭代的竞赛,更是未来生存权与发展权的深度重构。

刘晓山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时度势,作出了“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更明确了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的目标,擘画了清晰的行动路线图。

他还强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已从试验探索的浅水区,全面进入普及应用的深水区。2027年70%的普及率目标,绝非弹性指标,而是县域发展必须达到的“能力及格线”。这意味着,县域数字化转型已从可选项的“选修课”,转变为关乎长远发展的“生存必修课”。

“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保持战略清醒。”刘晓山认为,结合县域实际,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即坚持应用为王、问题导向;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坚持集约共享、绿色发展;坚持安全可控、稳健前行。

他谈到,结合县域实际需求与资源特点,可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固本行动、现代农业增效行动、特色产业拓维行动、公共服务均等行动、乡村治理赋能行动和内外循环畅通行动等六大核心行动。

最后,刘晓山建议县域筑牢三大保障支柱,并探索推进“三个一”工程,确保“人工智能+”行动落地见效。他指出,以人工智能赋能县域振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工程。前路虽有挑战,但机遇更为广阔。(龚文)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