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网2025-11-07 17:51:17
11月5日,陕西省卫生健康委、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举办首场“时令节气与健康陕西”主题发布会,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主任医师李锐、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邱琳、省中医医院脾胃病二科主任医师闻新丽、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崔巍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省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助理李小楠主持。
此次发布会聚焦“立冬”节气,围绕老年疾病防护、传染病防治、中医养生、科学运动及健康饮食等公众关切议题,发布权威专业指导,助力群众顺应自然节律,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关注老年健康,构筑温暖防线
冬季是心脑血管与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对老年人构成显著威胁。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主任医师李锐提出四项核心建议:注重防寒保暖,出门佩戴帽子、围巾,穿着保暖鞋袜,清晨起床动作宜缓慢,为身体预留适应温差的时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早中晚开窗通风15-20分钟,维持室温18-22℃、湿度50%-60%;坚持适度锻炼与合理饮食,选择太极拳、散步等中低强度运动,饮食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原则;遵医嘱服药并加强监测,冬季血压、血糖易波动,需每日监测,出现头晕、胸痛、肢体麻木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
科学区分感冒,强化流感防控
针对冬季高发的流感,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邱琳明确其与普通感冒的区别: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典型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肌肉酸痛、显著乏力,传染性强且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普通感冒症状较轻,以上呼吸道局部症状为主。她强调科学应对流感的六项措施:及早就医、48小时内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做好居家隔离、加强健康监测、遵守复课规定及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此外,邱琳提醒需同步关注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及手足口病、病毒性胃肠炎等冬季高发传染病,并倡导以“接种疫苗、勤洗手、多通风、讲卫生、少聚集”为核心的“五要”防护原则,家庭与学校需协同落实环境消毒、健康观察与制度执行。
融合中医智慧,倡导科学进补与运动
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病二科主任医师闻新丽详解冬季进补需“先辨体质,后进补”。她区分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四种体质的特征及相应食疗方案,如气虚者宜食黄芪炖小鸡,阳虚者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并提醒避免盲目进补,注意滋腻补品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做到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感冒发烧等热证期间应停止进补。
对于冬季运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崔巍提出“宜缓不宜猛、宜暖不宜寒、宜护不宜露”三大原则及“三个结合”建议。他倡导选择中低强度有氧运动,避开寒冷时段,采用“洋葱式穿衣法”,运动前后充分热身与放松,并将运动与规律作息、温热饮食及愉悦心情相结合,强调运动不必追求大汗淋漓,微汗、体热、呼吸加快但能交谈即为有效。
聚焦特色需求,守护认知与饮食健康
围绕阿尔茨海默病的早防早治,李锐主任指出需警惕四大早期信号:近期记忆遗忘且提示无效、熟悉事务完成困难、语言表达障碍、性格情绪无故改变。他倡导通过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积极社交、培养爱好、管理基础疾病及及时佩戴助听器等方式进行早期预防,一旦发现症状苗头应及早就医。
针对陕西人偏高碳水的饮食结构,崔巍主任提出“控总量、调结构、改习惯、适配地域”的优化策略。他建议使用“拳头法”控制主食量,增加蔬菜与优质蛋白摄入,遵循“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原则,实践“四避免一调整”的进餐习惯,并依据关中、陕北、陕南地域特点调整饮食细节,逐步养成清淡口味。
立冬已至,健康相随。本次发布会通过多维度、成体系的健康知识普及,为三秦百姓奉上一份实用、细致的冬季健康“说明书”,体现了健康陕西行动的温度与深度。该系列发布会将持续结合时令节气与健康,传递专业科普,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南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