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5-11-22 18:44:51
今年以来,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充分发挥全域党建优势,紧扣全区文旅产业定位,聚力建强组织链、责任链、资源链、服务链,通过党建引领支撑业态发展、增强城市韧性、承接巨大流量、集聚超高人气,实现了“四链共抓”带动产业升级,为全区文旅产业跨越式发展配强“红色引擎”、夯实党建根基。
2025年前三季度润州区A级旅游景区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分别突破431.32万人次、13.54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国庆假期全区接待游客总量占全市27.7%,西津渡入选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润州区获评第二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市唯一。
共强组织链,以“一盘棋”的格局抓系统推进
润州区着眼“组织强保障基础稳、汇聚人心齐、带动产业兴、助力文旅热”,推动各级党组织主动融入全区文旅布局,带动形成党政群企全参与、文旅体商深融合的生动局面。
纵向抓贯通。思想上注重入脑入心,承办省住建厅“江苏·建筑文化讲堂”等主题活动,用好“周末课堂”组织全区干部专题学习3次,制定《润州区文商旅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各级通过干部教育培训、街道党政联席会、专题宣讲、“三会一课”等加强政策宣贯。体系上注重融入融合,全区明确16项重点任务、6条保障措施,7个街道将助推文旅产业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计划,52个村(社区)主动参与展览演艺、旅游度假、康养民宿等具体任务。力量上确保到底到边,优化321个网格、1313个微网格,1634名网格员下沉一线,常态化美化景区、服务游客、应急响应,有效激活党建助推文旅产业“毛细血管”。
横向促联建。联建范围从域内拓展到跨区。同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开展文化人才交流,深化与省委办公厅党群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等15家域外单位党建共建,同镇江市委宣传部、市文旅集团、市城建集团等20多家市内部门、文旅单位开展项目对接,进一步扩大朋友圈、延伸产业链。联建内容从治理拓展到产业。用好“街社吹哨、部门报到”模式,各级开展党群联席会议会商20余场,梳理需求清单、资源清单200多张,共办 “看苏超·游润州”等文旅活动50余场,“党组织+多部门+文体旅”格局初步形成。联建方式从定期拓展到常态。从“年初定计划、定期办活动、结对送温暖”拓展为“平时常互动、有事勤商量、急需随时到”,形成市、区、街、社四级联动常态机制,协调解决商户忧心事、游客烦心事、居民操心事260余件。
面上强覆盖。新经济业态强化政治引领。坚持文旅产业发展到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堡垒就筑牢在哪里,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行业联建、选派指导员等方式,70多家文旅行业企业实现党组织全覆盖,景区、商圈200多家党员商户挂牌亮身份、讲诚信、树形象。新就业群体强化团结凝聚。把党的工作做实到最一线的劳动者,连续3年举办“616”集中报到日,组织外卖小哥、网络博主、网约车司机等成立16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吸纳250多名“小哥”群体兼职景区巡防员、食品安全员等,20多名网红为京畿路、“润州明月夜”等积极宣传代言,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提升游客文旅体验。
共筑责任链,以“一股绳”的合力抓联动落实
润州区把“五责联抓”责任体系运用到党建助推文旅产业各环节,引导各级书记带头抓、广大干部主动干、全体党员作示范。
书记抓书记,任务抓到底。聚焦项目破题,区委主要领导带头领办书记项目,开展“政企直通车”恳谈会10余场,带动部门、街道、社区三级书记领办党建引领特色街区治理等26个项目。注重层层带动,区委主要领导带领街道、社区三级书记共抓文旅工作,实施一线工作法,走进商铺听取意见120余条、下沉街巷解决问题80余个,举办专题推进会10余场,带动各级书记比着干、赛着干,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干部显担当,攻坚有力量。瞄准产业配强班子,把最精干力量配强到文旅条线,持续加大年轻干部、专业干部选育力度,从全区遴选优秀90后干部充实优化文体旅局领导班子。紧扣发展提升能力,围绕打造“和润之州”城市IP开展专题培训6期,培训党员干部200余人次,实现文旅骨干全覆盖。强化鼓励激励,推动11名干部开展外学、上挂、下派,选派13名干部参与悦慕等重大文旅项目,干部带头攻坚解决审批、用地、用工等痛点堵点问题12个。
党员带群众,人人齐参与。将党员助力文旅产业发展纳入“先锋亮绩、积分管理”重要内容,重点依托全区678户党员中心户,带动8000余名群众参与街区治理、景区提升,解决环境整治、设施维护、矛盾调解等问题200余件,街区软硬件环境不断优化。坚持“大家的街区大家来建”,以大西路—京畿路为轴线搭建“梧桐街事会”议事平台,党组织牵头,党员骨干带头,推动社商居互融互促,带动全区建立商户共治组织16个,吸纳商户300余家,开展党群议事145次,解决各类问题125个。
共享资源链,以“一张网”的机制抓全域融合
润州区以党建为纽带,打破行政、市场、地域等各类壁垒,推动资源有效整合、供需精准对接,形成“资源聚起来、要素用起来、产业活起来”的积极态势。
用红色文化引领人文资源。系统梳理全区红色资源,以韦岗战斗遗址、稽直故居等10个“红色研学点位”为主体,串联高骊山、镇江博物馆等旅游点位,形成融合西津渡、金山、南山、韦岗等“传统街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的全域红色旅游动线。试点“VR沉浸式教育”,省内首家落地“数字一大·初心之旅”项目,不断拓展党性教育新阵地,持续擦亮润州文旅的鲜红底色。
用人才工作撬动市场资源。围绕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在西津渡打造人才友好街区,举办专项招聘活动6场,发布6条青年人才城市漫游专线,开展“润州明月夜”系列活动40余场文旅活动。赴京开展“京润同脉 英才绽放”人才交流活动,吸引近百名京润两地专家、人才代表参与,发布文化人才需求清单,引进5名乡土人才、非遗人才,建立30余人青年文化人才储备库,为文旅产业发展储备优质人才资源。
用先锋行动激活绿色资源。聚焦生态守护关键环节,组建长江护渔队、南山护林队、韦岗“高骊蓝”等党员服务团队,开展江面巡查、森林防火巡逻、意外救援等150余次。大力推进韦岗村全国红色美丽乡村建设,组织“岗声嘹亮”志愿宣讲团、党员巡山员,打造韦岗纪念碑-高骊山旅游环线,把“苏南户外第一山”高骊山打造为网红打卡点,直接带动周边农家乐、特色农产品收入增长30%,累计接待游客超60余万人次。
共优服务链,以“一家亲”的温度抓内涵提升
润州区以“红润全城”为鲜明标识,突出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持续构建“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全过程服务链条,在文旅事业中释放“润州最滋润”的城市温度。
靶向服务项目,保障快落地、早见效。组建8支党员招商突击队,围绕文旅产业赴14个城市开展“双招双引”15次,洽谈、签约“AI创物工厂”等亿元以上项目3个。在建文旅项目中成立临时党支部13个,依托项目攻坚小组、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开展项目攻坚,推动文旅文创产品销售馆等项目如期竣工,年度列统投资完成率达100%。
精细服务重大活动,确保稳运行、快响应。组织部门牵头文旅活动志愿者工作组、保障组,联合市体产集团、区文体旅局成立临时党支部,建立现场调度、应急响应等联动机制,引导党员广泛开展在岗建功、承诺践诺等活动,圆满保障“苏超”镇江主场赛、大型演唱会等单次超万人以上的赛事演艺活动11场。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期间依托党建联建,调动市区职能部门、驻地企事业单位90多家协同保障,仅参与京畿路街区志愿服务的机关部门就达30多家。
精准服务主体,做到全天候、有温度。在万达、协信等商圈设立“党建惠企驿站”,组建“红色帮办”服务队伍83支,组织“润心办”红色服务团包片联系,走访商户1200余家,解决诉求170余项,有力保障文旅产业健康发展。优化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等阵地功能,提供饮水歇脚、应急充电等服务,提供盖章打卡、道路指引、拍照协助等志愿服务超过3万人次,西津古渡社区“红色驿站”项目获评省“志愿服务之星”并荣膺一等奖,区文体旅局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张建霞)